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杜倩雯
高考300多分被“名校”录取?
不用填志愿,交钱就给内部指标名额上大学?
分数不够没关系,我们可以走特招?
每年高考分数出炉后,不少考生和家长会接到“听起来很熟悉”的某大学的招生电话,“招生老师”用诱惑性极强的固定话术,让考生和家长坚信自己是“天选之子”,低分就能被“名校”录取。他们甚至在报考志愿之前,就收到了该学校的录取通知书。
“野鸡大学”常常以这样的方式粉墨登场。不同于国外对“野鸡大学”的定义,在国内,“野鸡大学”常指未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批、不具备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虚假大学”。
自2013年“上大学网”首发《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以来,教育部和各大专业教育网站在每年高考前后,均着重公示了中国虚假大学名单。据2023年最新名单显示,全国共有391所虚假大学,其中北京地区高校所占比例近40%。
这引起网友质疑:“每年都公布‘野鸡大学’的名单,为何还不把这类学校‘斩草除根’?”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则表示欺骗成本低、监管难度大等都是造成这类现象难以根治的原因。
“野鸡大学”实际就是虚假大学,进行招生诈骗
“野鸡大学”一词的含义在国内与国外不太相同。
在国外,“野鸡大学”通常是指一些实行自主办学、自授文凭,但文凭得不到专业机构认证、社会认可的学校。在这类情况下,“鸡”是实际存在的。
但在国内,“野鸡大学”是指未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批、不具备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虚假大学”。这类学校往往盯上低分段却急切想上大学的考生,精准打电话招生,推送精心制作的虚假学校网站,将“野鸡”装扮成“凤凰”。但实际上,国内的大多数“野鸡学校”并没有实际的“鸡”,他们只是诈骗者虚拟编造的谎言。
国内某中部城市一高校招生老师说:“也有部分‘野鸡学校’打着与其他高校联合招生的名头,租借培训机构、临近高校校舍等方式,为‘忽悠’来的学生临时准备教学场所。但等到学生抵达学校时才发现,没有办学资质的‘野鸡学校’根本无法为学生颁发合法、受认可的毕业证和学位证。”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坦言,国内曝光的“虚假大学”本质是通过网站进行招生诈骗,其行为与电信诈骗性质相似。
国内某南部城市一负责高校招生的白老师也认为,国内的“野鸡大学”招生都是为了骗钱。
避开“野鸡大学”陷阱的方式变得越来越多元化
“前些年‘野鸡大学’比较泛滥,但近些年‘野鸡大学’已经不好做啦!”白老师说,近些年,考生和家长查询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化,政府部门也出台许多措施去帮助考生与家长验证学校真假,因此,“野鸡大学”想骗人只会越来越难了。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近年来,教育、公安、网信等部门持续加大招生诈骗整治力度,严厉打击“野鸡大学”开展的违法违规招生活动。从官方到非官方渠道,避开“野鸡大学”陷阱的方式已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变得越来越多元化。
从官方渠道来看
教育部门户网站和官方微信公众号“微言教育”每年都更新发布全国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学校名单
考生和家长可在网页中“高校名单”一栏搜索查询
大河报·豫视频《看见》记者实际操作后发现,若在该网页栏目中输入“野鸡大学”的名称进行搜索,则会“空无一物”;若搜索具备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正规大学名称,则会正常出现学校标识码、主管部门、办学层次等信息。
此外,官方志愿填报系统里也根本不会出现‘野鸡大学’的名称和代码。白老师提醒:
‘野鸡大学’的常用套路就是说他们有内部名额,让你不走正规的志愿填报渠道,只能私底下交钱,这种一看就是诈骗。一个连学校识别代码都没有的学校,你就算私底下报了名,你确定还敢上吗?
除了官方渠道,互联网搜索引擎也让考生和家长避开“野鸡大学”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