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充满朝气,青春孕育希望。本期《医路人生》栏目走进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邀请到了青年医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治医师、教育处副处长赵一馨,为我们讲述属于她的从医故事。
赵一馨出生于医学世家,爷爷是中医,父母是西医。然而,从小在医学氛围熏陶下长大的她,并没有对医生这个职业充满好感。相反,她觉得父母陪自己的时间很少,又觉得他们每天重复的工作是枯燥乏味的,久而久之,让她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了抵触情绪。
“我从小就比较喜欢新鲜的事物,想做一些有趣的事,当时觉得父母的工作又忙,每天重复出诊,日复一日做着相同的工作,我就想自己一定不能和他们一样。”赵一馨告诉我们,大学虽然在父母的要求下报考了医学专业,但是当时自己还是更希望人生有更多可能,毕业后的她,因为外语较好,还尝试去做了英语老师。
天有不测风云,因为家里的奶奶病重,为了安抚老人的情绪,不辜负家人的期望,赵一馨最后还是回到了自己的专业,做了一名医生。“当时的我,肯定没想到现在的自己竟然能如此享受着从医的过程。”
赵一馨坦言,“之前的自己对医学的了解太表面了,因为父母的原因,甚至根本不想去了解,只是觉得好好学习,最后和普通人一样毕业就好了。”
但是经过研究生临床的经历,让她越来越明白,原来之前看似枯燥乏味的工作,其实每天都充满了挑战和收获。
“我觉得我能从现在的工作中,收获到别的工作没有的满足感和价值感。”她从一开始的抵触,到现在越来越喜欢医学,这一坚持,就到了现在。
从医已有十二年的赵一馨回忆起自己的经历,感慨万千。她坦言,医学可谓是瞬息万变,每个患者都是独立的个体,这就要求医生必须掌握充足的专业知识和拥有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作为一名青年医生,赵一馨告诉我们,自己要学的还有很多,而患者就是最好的老师,通过临床上实际接触病情,才能更好地为每位病人对症下药。“自己一开始可能像是一张白纸,什么都没有,也不知道应该有些什么,是一位位患者在描绘我这张白纸,让我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
赵一馨回忆起了几年前让她记忆犹新的一件事。当时一位不到50岁、身患鼻咽癌的患者来到了人民医院,经过检查得知,这位患者的癌细胞已经扩散到了身体多个部位,能彻底根治的机会微乎其微。
患者便找到了赵一馨和其同事,十分恳切着说,他只有一个愿望,自己的女儿还有一年多就要大学毕业了,他想能活到女儿大学毕业的时候。
生命所系,性命相托。赵一馨和同事听后,心情十分沉重,便联合多部门进行会诊,不分昼夜地研究这位病人的病情,最后病人终于脱离危险,不仅看到了女儿大学毕业,还看到了女儿读了研究生。并且到了现在,一家人如果出去玩,还会时不时给赵一馨寄回当地的明信片。
赵一馨感动着,也更加明白了医疗技术的发展对一个病人,甚至一个家庭来说有多重要。“现在医疗技术发展较快,要是放以前这个病人的情况,我们肯定也是无能为力的。”
从这以后,她更坚定在临床上积累经验,力求探索出更好的诊疗方案和技术,她告诉我们,“未来,我想一定可以出一种药,或者是救治措施,让肿瘤这个病成为一种慢性病,成为可以控制甚至可以治愈的疾病。”
特别鸣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记者:王媛
视频拍摄:王鹏威
视频剪辑:于天明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