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兜售新型毒品叶子烟,并且通过闪送发货,一男子被判有期徒刑八年。西城法院6月16日发布,近五年新型毒品犯罪案件的比例增长超过一成,毒品种类迭代迅速,及时寄递等方式成为毒品交易高发区。
发布会现场/记者拍摄
新型毒品上头电子烟/来自网络
王女士是一名网络主播,因为工作压力迷恋一种“叶子烟”,这是毒品和普通烟丝混合而成的卷烟,很容易成瘾。瘾君子刘某线上兜售叶子烟,通过闪送方式给王女士发送包裹,当天在住处被抓获。经查,刘某在同一天还向另一位女士闪送了2.89克叶子烟。西城法院刑庭庭长张岩介绍:
张岩:刘某明知所谓的叶子烟是毒品而故意实施贩卖,已构成贩卖毒品罪。我院结合刘某所具有的两次贩卖毒品的前科劣迹,以及认罪认罚的情节,以贩卖毒品罪判处刘某有期徒刑8年,并处罚金人民币8000元,追缴其违法所得并予以没收。
2018年1月到2023年4月,西城法院审理毒品犯罪案件72件,其中涉新型毒品59件。西城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汪琦介绍:
汪琦:涉新型毒品犯罪案件所占比重呈现上升态势,由2018年的68.8%上升为2022年的80%。新型毒品的类型也趋向多元化,占比多数类型由冰毒等合成毒品转变为合成大麻素等新精神活性物质,合成大麻素占比由2018年的0%上升为2022年的66.7%。
新型毒品小树枝/来自网络
伪装成饼干的新型毒品/来自网络
伪装成邮票的新型毒品/来自网络
近年来毒品种类迭代迅速,但是管制名录更新速度受限,比如我国已经列入管制的新精神活性物质188种,而全世界已发现的新精神活性物质上千种。部分新型毒品不能及时纳入管制范围,导致案件审理难度加大。西城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汪琦介绍,新型毒品的伪装日益增强。
汪琦:“烟酒糖茶”日趋成为新型毒品的“致命”伪装。常见的有上头电子烟,将合成大麻素溶于电子烟油。第二类是神仙水,无色无味并会导致暂时性记忆丧失等症状。三是跳跳糖,包装成成人零食即冲即饮,含有多种违禁成分的新型毒品。常见的有毒糖果载体还有巧克力、果冻、饼干等。
另外,新型毒品案件的涉案人员呈现年轻化特点,涉案平均年龄从2018年的34.8岁降低到2022年的29.8岁,毒品交易模式也发生巨大改变。
汪琦:毒品交易双方借助“社交媒体+移动支付+即时寄递”可以实现交易全过程不见面、无接触,对真实身份信息,甚至姓名、性别一无所知。这种“人”“钱”“货”三方分离的交易方式,呈现出毒意联络、毒资支付、毒品交付全过程的网络化、虚拟化特征。
对此,西城法院刑庭法官冀敏建议,物流体系强化寄递安全监管。
冀敏:督促寄递企业和从业人员严格执行 “实名收寄、收寄验视、过机安检”等寄递安全制度。快递从业人员应加强甄别、提高警觉,同时提高对毒品等违禁品的防范和应对能力,积极提供涉寄递环节的违法犯罪举报线索。
珍惜生命,远离毒品
新型毒品善伪装
需要大家擦亮双眼细辨别
转发!相互转发提个醒吧
北京交通广播记者戚天、孙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