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饭菜中疑吃出老鼠头”事件持续发酵。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6月10日,“江西工职院‘6·1’食品安全事件”联合调查组发布情况通报,针对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6·1”食品安全事件,江西省已成立由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国资委、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进行调查。下一步,联合调查组将及时向社会公布有关调查处理情况。
此前报道
6月1日,一则“江西一高校饭菜中疑吃出老鼠头”的视频在网络传播,视频画面的饭菜中,疑似有异物出现。
6月3日晚,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官方微博发布情况通报,回应称饭菜中的“异物”经当事人确认为鸭脖。南昌市高新区市场监管局相关人员也表示,初步判定系鸭脖。
情况通报还提到,南昌市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接到情况报告后,第一时间派出执法人员到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调查,问询学校工作人员、食堂负责人、当事学生及相关知情人,对食品留样进行采样检测。
但是,不少网友提出质疑,图片中的白色条状物到底是什么?是不是老鼠牙齿?被猜测为“胡须”的长线状物是什么?判定是鸭脖的依据,又是什么?
据@中国新闻周刊 报道,此后,又学生反映在同一食堂吃出绿色大青虫。6月9日,南昌市委宣传部新闻处回应@中国新闻周刊,市监局正对此事进行核查,对食物进行检验,以最后的通告为准。
顶端新闻记者从多名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读学生处了解到,“鼠头”事件发生后,学校食堂及涉事窗口依旧正常营业,“但是那个出事的窗口几乎没人去吃,这几天去食堂的人也少了,大家很多人选择都点外卖直接送到宿舍楼下。”
另外,据媒体报道,这已经不是该校第一次出现“老鼠事件”,早在2021年,南昌市监局就曝光过该校后厨进老鼠的问题。
中新网评:鸭脖还是鼠头,需要更信服的解释
多方澄清“鼠头”是鸭脖,但是事件并未就此平息,反而引发了更多的讨论和质疑。众多网友坚持自己的“眼见为实”,认为“异物”是鼠头而不是鸭脖,甚至还演绎出了“指鼠为鸭”等新词。
鼠头还是鸭脖,本来一个简单的判断题,却成了一个罗生门。网友们为什么不相信这是鸭脖?究其原因,就在于对关键的疑问并未拿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公众心中的问号并未真正得到拉直。
网友关心的是,视频中很像老鼠“牙齿”的“白刺”是什么?胡须状的东西究竟是何物?判定是鸭脖的依据又是什么?好端端的鸭脖为何会被认为是“鼠头”?这些关键问题还没有明确的解答,在这种情况下,一句干巴巴的“这是鸭脖”,只会让人更加不解和疑惑,众多网友就会宁愿相信直观的视频画面,从而作出自己的判断。
再加上此前该校就出现过“老鼠事件”,根据媒体报道,2021年,南昌市场监督管理局就曝光过该校后厨进老鼠的问题,这就更加加剧了网友们的疑虑和不信任感。
当然,我们不能仅凭视频或图片就作出最终结论,因为有时“眼见不一定为实”,但是要让大家对鸭脖的判定心服口服,解开这个“鸭鼠谜团”,就必须要权威部门和机构提供更加具体和详尽的证据,例如公开食品检测报告、相关图片和视频等。只有展示了完整的调查过程,提供了充分的证据,给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释,做到公开公正透明,才能消除公众的疑虑。
民生无小事,食品安全重于天,“鸭鼠谜团”事件凸显了民众对于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同时也给相关主体提了一个醒,在视频时代,回应不仅要及时,更要有说服力,经得起推敲,让人信服,否则就会陷入“澄而未清”的尴尬和被动。
综合央视新闻客户端、澎湃新闻、@中国新闻周刊 、顶端新闻
7月8日,广州市公安局“平安广州宣讲团”组织学生等走进市公安局水上分局,近距离感受水上警察装备和救援技能,在互动体验中学习安全知识。据介绍,平安广州宣讲团成立至今已有10年。截至目前,已举办近300场宣讲活动,走进社区、农村、学校、企业、机关等场所,带给大家“听得懂、记得住、愿意主动传播”的安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