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员如何健身?揭秘来了

2023-06-09 07:15来源: 人民日报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航天员如何健身?揭秘来了

  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内使用抗阻锻炼装置健身(视频截图)。资料图片

航天员如何健身?揭秘来了

  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内使用太空跑台锻炼(视频截图)。资料图片

航天员如何健身?揭秘来了

  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内锻炼(视频截图)。  资料图片

  “我每天做600个俯卧撑、600个仰卧起坐和上千次跳绳,这些已经成为我的‘标配’。”前不久,神舟十六号乘组首次亮相时,航天员景海鹏的一番话令许多网友感佩。

  成为航天员需要具备怎样的身体素质?为了能顺利上天,航天员在地面要进行哪些体能训练?进入太空后,航天员又如何在失重环境下锻炼?

  只有身体够好,才能适应太空特殊复杂的环境,才有能力负担起繁重艰巨的飞行及在轨任务

  “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航天员,请问我如何才能梦想成真呢?”在2022年10月12日举办的“天宫课堂”上,地面的学生向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提问。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这样回答:“想要成为一名航天员,需要经历严格的选拔和训练。我相信,只要你坚定理想,认真学习,好好锻炼身体,未来一定有机会加入到光荣的航天员队伍中,让心里的种子最终在太空中结出甜美的果实。”

  航天员是世界上风险最高、挑战最大的职业之一。每位航天员都经历了极其严格的选拔和科学、全面的训练。

  现行航天员选拔原则中,优秀的身体素质是基础和前提条件。只有身体够好,才能适应太空特殊复杂的环境,才有能力负担起繁重艰巨的飞行及在轨任务。

  如何衡量身体素质?和普通人体检类似,应聘者也要经过临床各科检查。不同的是,应聘者还要参加一项颇具特色的选拔项目,“航天环境耐力和适应性”检测。

  据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专家介绍,这个项目要求受试者在离心机上飞速旋转,测试身体的超重耐力。

  几轮下来,能通过身体素质考核的应聘者所剩无几。身体素质也仅是选拔标准中的一个大类,此外心理素质、教育背景、职业经历等都是非常重要的衡量要素。从本质上来说,航天员选拔就是一个“优中选优”的过程。

  航天员训练是一个漫长的征程,要经历持续不断的挑战、考验、检查和评定

  加入航天员大队后,航天员的状态用一句话总结就是“飞行或者准备飞行”。航天员训练是一个漫长的征程,要经历持续不断的包括“超重耐力”训练在内的各种挑战、考验、检查和评定。只要不退役,训练就不能终止。

  空间站训练中,出舱训练是最重要的一个项目,也是高强度高负荷的训练。航天员要在地面的水下训练中模拟出舱情景,身穿200公斤的水下训练服,训练时长达到六七个小时,不能吃东西,不能去洗手间,还要克服水下阻力和压力,控制好身体姿态,完成各种水下动作、使用各种设备,负荷非常大。

  累积下来,一名航天员的水下训练能达到几十次、上百个小时的训练量。据航天员汤洪波回忆,他刚开始水下训练时,训练结束后吃饭“连筷子都拿不住”;航天员聂海胜在一次水下训练后,体重足足轻了4公斤。可见,航天员训练对体能消耗之大。

  王亚平作为我国首位出舱的女性航天员,也提到过水下训练对力量的要求。男女存在客观生理差异,王亚平的体型没有男航天员强壮,穿同样的舱外航天服,要克服压力弯过来,需要做很大动作,或是用两倍力量才行。为此,王亚平坚持提高上肢力量、加练臂力,刻苦练习抓握铅球、引体向上、俯卧撑、举杠铃等项目。当按摩师告诉王亚平胳膊变粗时,她特别开心,这说明训练有效果,“训练的时候,我甚至会和其他航天员比一比肌肉块。”王亚平说。

  空间站内设置了专门的“锻炼区”,并配备了多种多样的健身器材和设备

  许多航天员都喜欢体育锻炼。

  “我年纪比较大了,为什么体能还这么好?除了对执行任务的渴望激励着我以外,锻炼是我保持良好身体状态的最好方法。”聂海胜说,他平时喜欢打篮球、乒乓球、羽毛球。

  王亚平比较喜欢协作类体育运动,比如篮球、羽毛球双打,还有田径类的接力赛等。

  当飞入太空,进入中国空间站以后,航天员们仍然保持锻炼的习惯。而当太空生活的画面陆续公开,人们发现,航天员们的脸看起来变“胖”了?其实这不是胖,而是失重环境下血液上涌造成的不适反应。

  我国航天员在轨时间长达五六个月,长期处于失重环境会导致人的骨密度降低、肌肉萎缩。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介绍,在太空中,航天员出现睡眠障碍、疲劳、感染、胃肠道病症等不适问题和应急医学问题的概率会增高。

  因此,航天员必须通过积极的锻炼来应对失重带来的影响,也才能保障各项在轨任务的推进。

  中国空间站内设置了专门的“锻炼区”,并配备了多种多样的健身器材和设备,用于航天员的日常锻炼。保障团队还为航天员们量身打造了太空保健操。

  回顾天宫的一组生活画面,可以看到,聂海胜“飘”到舱体中间,拿起一个类似健身弹力带的拉力器,做起了各种拉伸动作。伸手轻轻一够,还能借助舱体吊环来个帅气的“引体向上”。旁边,另外两位航天员也在健身,一会儿蹬蹬太空自行车,一会儿又在太空跑台上奔跑。

  我国空间站的健身区里,常见的健身器材基本都有。每天,航天员“解锁”着各种健身姿势。据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专家介绍,我国的空间锻炼器械设备由“三大三小”组成,“三大”指太空自行车功量计、太空跑台和抗阻锻炼装置,“三小”指拉力带、握力器和呼吸肌锻炼器。

  其中,太空自行车功量计帮助航天员进行上肢与下肢的锻炼;随梦天实验舱上行的抗阻锻炼装置,可以帮助航天员进行划船、深蹲、硬拉等基本体能锻炼动作。

  和地面上跑步机等器械不同,太空跑台多了束缚装置和减震设备,太空自行车上没有座椅……这些设备都是科技人员为帮助航天员锻炼力量、降低失重影响所精心准备的。

  随着飞行任务的推进,科研人员还会随时观察监测航天员的各项生理指标,及时做出健身方案调整,为航天员在轨飞行的锻炼进行贴心指导。

  文中图片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作者:刘诗瑶

[责任编辑:张魏桔]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这是7月26日拍摄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开幕式现场。本届大会以“智能时代 同球共济”为主题,包括会议论坛、展览展示、赛事评奖、应用体验、创新孵化等五大板块。
27
当日,贵州榕江举行主题为“感恩重启·贵州超力量”的超级星期六活动,球星巴乔、卡洛斯现场助阵,助力“村超”重燃赛事,正式回归。当日,贵州榕江举行主题为“感恩重启·贵州超力量”的超级星期六活动,球星巴乔、卡洛斯现场助阵,助力“村超”重燃赛事,正式回归。
27
26日,2025年游泳世锦赛跳水项目迎来首个比赛日。7月26日,冠军中国队选手陈艺文、陈芋汐、程子龙、曹缘(从左至右)在颁奖仪式后合影。
27
近年来,作为民营经济重镇的福建省泉州市,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为传统产业升级提供可持续支撑,实现“制造”向“智造”转型,激活民企发展新动能。
26
当日,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重庆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三十三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下称“书博会”)在重庆开幕,线上线下汇集精品图书上百万种,其中新书约10万种。本届书博会以“书香中国 阅读之美”为主题,主会场设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同时在重庆市南岸区、大足区设分会场。
26
一场降雨后,河北省邢台市西部太行山区出现云海景观,层层云海在奇险峻秀的山峦间翻腾,群山在云海中若隐若现,宛如人间仙境,美不胜收。一场降雨后,河北省邢台市西部太行山区出现云海景观,层层云海在奇险峻秀的山峦间翻腾,群山在云海中若隐若现,宛如人间仙境,美不胜收。
25
7月23日,工作人员在贺兰山岩画遗址区内进行2025年度岩画复查(无人机照片)。贺兰山岩画记录了3000至10000年前当地远古人类的生活场景及多种图案和抽象符号,是反映我国北方先民生活状态的文化符码,为研究贺兰山地区远古时代乃至近现代生态环境和物质条件提供了珍贵资料。
25
7月24日,在河南郑州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媒体智库峰会会场,媒体记者拍摄《合乐图》民族乐器复刻展演。
25
7月23日,四川成都火车东站候车大厅客流如织。自7月1日暑运启动以来,中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已经突破3亿人次,日均安排加开旅客列车922列。自7月1日暑运启动以来,中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已经突破3亿人次,日均安排加开旅客列车922列。
24
7月23日,在西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暑期爱心教室,孩子们在志愿者辅导下画画。暑假期间,浙江省嘉兴海宁市硖石街道西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启暑期“爱心教室”,课程包括绘画、书法、阅读、手工以及作业辅导等。
24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