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抵京→进入隔离恢复期!太空“出差”归来,上海这些“神器”为他们保驾护航→

2023-06-04 19:19来源: 上观新闻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最新消息

  神十五乘组平安抵京!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圆满完成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于2023年6月4日乘机平安抵达北京。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领导到机场迎接。

  3名航天员抵京后将进入隔离恢复期,进行全面的医学检查和健康评估,并安排休养。之后,将在京与新闻媒体集体见面。

  太空“出差”归来

  航天员恢复需要多久?

  据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员医监医保室主任徐冲介绍,航天员后恢复工作分三个阶段开展:

  第一个阶段为隔离恢复阶段,促进基本功能恢复,用时为3—4周,主要为消除飞行中对身体功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第二个阶段用时4—5周,主要为疗养恢复阶段,确保身心全面恢复。

  第三个阶段用时约为4个月,主要为恢复观察阶段,各类训练开始开展。

  经半年恢复,航天员转入正常任务训练期。目前空间站任务后恢复进程效果符合预期,针对航天员,后恢复采用一人一式一人一策。经三次后恢复实践证明,方案正在从成功走向成熟。

  我国载人飞船黑障区跟踪测量

  取得重大突破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6月4日清晨成功着陆东风着陆场,科技人员对其在穿越黑障区时的稳定跟踪,表明我国在载人飞船返回穿越黑障区跟踪测量难题上取得重大突破。

  飞船返回地球时,会与大气层发生剧烈摩擦,温度剧增,导致气体分子与飞船表面被烧蚀的材料均发生电离。这些不断产生的电离气体包裹在飞船周围,形成等离子体鞘套,对电磁波产生吸收衰减、折射、反射、散射等效应,导致飞船内部与外界的无线电通信异常乃至中断,这就是所谓的黑障现象,这段过程也被称为黑障区。

平安抵京→进入隔离恢复期!太空“出差”归来,上海这些“神器”为他们保驾护航→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预备在东风着陆场着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图

  飞船穿越黑障区时,只能依靠雷达和光学设备进行跟踪测量,能否在此期间稳定跟踪飞船,不论是对出黑障后的飞船测控引导,还是及时预报飞船落点都极为重要。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敦煌测控区任务区间涵盖了飞船返回进出黑障区的全过程,是实现飞船在黑障区稳定跟踪的核心力量。

  据敦煌测控区指挥长曾强介绍,在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时,他们确定了“优化黑障区雷达跟踪方案托底,完善多云天气下光学跟踪策略求精”的总体思路,在雷达和光学两个方面形成合力,圆满完成了飞船在黑障区的跟踪测量任务。

  “发现目标,跟踪正常!”

  6月4日清晨,神舟十五号飞船返回舱刚进入黑障区,敦煌测控区光学组组长李长松便准确地捕捉到返回舱的实时高清图像,并通过车载通信设备第一时间传至北京飞行控制中心。

  “从神舟一号任务开始,为了解决飞船在黑障区的跟踪测量难题,我们一代代测控

  人接续攻关,联合多家科研机构,针对飞船在黑障区的雷达回波信号特点,不断完善

  针对性的信号检测和跟踪技术,现已具备了黑障区稳定跟踪飞船的能力。”测控区技术专家吴刚说。

  今年10-11月

  神十六、神十七乘组将迎来轮换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此前介绍,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这一阶段,航天员将长期连续驻留空间站,通常每年进行2次乘组轮换、1~2次物资补给。目前,正在空间站的神舟十六号三名航天员计划于今年11月返回东风着陆场。在他们返回前,将迎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来访对接。

  根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公布的2023年度载人航天任务基本情况介绍,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将于今年10月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飞行乘组仍由三名航天员组成。

  如何守护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

  上海这些“神器”很关键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又一次担负起保护航天员的重任,保障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

  第一时间“确认眼神”

  在神舟十五号飞船返回任务中,上海航天804所承担了着陆搜寻信标机、话音处理设备、USB应答机、图像处理设备、遥控遥测设备等多台产品。其中,着陆搜寻信标机和话音处理设备在飞船的返回任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着陆搜寻信标机位于返回舱底部,是飞船与地面之间通信的设备之一,作为空中和地面搜寻中心的引导,主要完成在正常返回着陆段或应急状态下着陆时,发出信标信号,提供着陆搜寻、海上搜寻和国际救援的示位信息功能,配合返回舱搜救任务实施。

  返回舱进入稠密大气层后,是返回过程中环境最为恶劣的阶段。随着高度的降低,空气密度越来越大,飞船表面和大气层摩擦产生巨大热量,导致返回舱接收不到地面发送的无线电信号,地面也接收不到返回舱发送的无线电信号,这个区域被称为无线电“黑障区”。

  着陆搜寻信标机在出黑障后即开始工作,持续向外发出信标信号,确保在返回舱大约距离地球35公里处、黑障消失时,第一时间重新与地面“确认眼神”,取得联系,给出标位信息。在这之后,着陆搜寻信标机持续工作,标示自身位置,告诉搜救人员“我在这里”,为指挥中心提供决策依据,直至返回舱搜救任务完成。

  除发送信标信号外,着陆搜寻信标机还可以切换工作模式,航天员在返回舱脱离“黑障区”之后,可以通过着陆搜寻信标机与地面建立话音通信。

  载人飞行任务要求尽快找到返回舱,第一时间救援航天员,第一时间报告现场情况,确保航天员生命安全。有了着陆返回过程中的“通信保障线”,航天员便可以听到地面发出的“发现信号,跟踪正常,定向稳定”,地面也能得到航天员给出的“感觉良好。”

  走稳归航“最后一米”

  飞船的返回要经过制动减速、大气层外自由滑行、再入大气层以及回收着陆四个阶段。其中,回收着陆是载人航天的最后步骤,也是载人航天任务成败的最终标志。为了护佑航天员安全回家,上海航天806所为神舟十五号飞船研制的具有高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发动机护卫飞船返回舱走稳归航路程的“最后一米”。

  在飞船返回着陆过程中,降低速度、减缓冲击是确保航天员生命安全的关键。当返回舱距离地面10公里左右时,引导伞、减速伞和主伞相继打开,返回舱速度从200米每秒降低到7米每秒。然而7米每秒这个速度对航天员来说依然非常危险,极有可能会对航天员的脊柱造成损伤。为了保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并且在着陆的最后一瞬有良好的乘坐感受,这需要反推发动机进行着陆前最后一步的安全保障。

  在返回舱降落到离地面一米左右的时候,安装在返回舱底部的四台着陆反推发动机开启“精准刹车”,在降落伞减速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小垂降速度。在接收到指令后,反推发动机在10毫秒内同时点火,以此来起到减缓落地速度的目的。

  “这是一个一次性不可逆的过程,整个发动机工作的程序动作连贯,环环相扣,就像一场高水平的特技表演,而我们能做的就是保证发动机不仅要快速点火启动,还要保证在200毫秒左右的时间内稳定工作。”806所发动机设计师说。

  自1994年加入载人航天工程研制队伍以来,806所一直致力于反推发动机的研制,其承制的神舟一号至神舟十五号飞船的着陆反推发动机,均圆满完成了飞行任务。

平安抵京→进入隔离恢复期!太空“出差”归来,上海这些“神器”为他们保驾护航→

  辛苦了!欢迎回家!

  本文综合自:上观新闻、新华社、央视新闻

  相关作者:俱鹤飞

[责任编辑:季爽]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甚至连照片都没有留下  “八女投江”八名女战士的肖像拼版照片:左上为冷云生前照片;其他七名女战士为速写画像,生前未留下照片。
18
9月17日,北京天气晴好,秋高气爽。9月17日,北京天气晴好,秋高气爽。9月17日,北京天气晴好,秋高气爽。9月17日,北京天气晴好,秋高气爽。9月17日,北京天气晴好,秋高气爽。
18
9月16日,今年国庆节天安门广场及长安街沿线花卉布置方案正式公布。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为营造隆重热烈、喜庆祥和的国庆节氛围,天安门广场中心将布置“祝福祖国”巨型花篮,长安街沿线将布置10组立体花坛。
17
9月16日在2025年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预演上拍摄的飞行表演。9月16日,2025年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预演在吉林长春举行。9月16日,2025年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预演在吉林长春举行。
17
确认此前在青海省玛多县发现的石刻为秦代石刻,定名为“尕日塘秦刻石”。新华社记者 杜笑微 摄  7月25日拍摄的“尕日塘秦刻石”所在地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扎陵湖北岸(无人机照片)。
16
9月15日是中国对俄罗斯试行免签政策首日,多个口岸迎来新政实施后首批持俄罗斯普通护照免签入境的旅客。为进一步便利中外人员往来,中方决定扩大免签国家范围,自2025年9月15日至2026年9月14日,对俄罗斯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
16
9月14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落下帷幕。9月14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落下帷幕。9月14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落下帷幕。
15
在14日进行的2025年女子曲棍球亚洲杯决赛中,中国女曲在先丢一球的情况下连扳四球,以4:1再次击败印度队,时隔16年重夺亚洲杯。易边再战,中国女曲利用印度队短角球进攻未果的机会打出快速反击,李红一路带球来到弧顶,面对门将封堵冷静射门得分,中国女曲2:1反超。
15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