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年,他一直在山上“骗”熊猫

2023-05-30 08:22来源: 环球人物微信公号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31年,他一直在山上“骗”熊猫

  “妈妈,这里好像魔法世界!”一个稚嫩的童音说出了一行人心中的话。

  这里是《环球人物》记者“熊猫采访之旅”的重要一站——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神树坪基地。

  从闹市到深山,从大熊猫的圈养之地到大熊猫的野化放归之地,气场一下子变了——青翠的山林间有乳白的云雾缭绕,大熊猫藏身在若隐若现的神秘之境里。

  走到一条廊道上,不经意间抬头,却突然看见一只大熊猫挂在树杈上摇腿。

  没有闹市的长队,也鲜少“追星”的粉丝,大熊猫们就这样“目中无人”地以各种姿态出现在各个意想不到的角落,自由自在枕着山间的风,吃、睡、玩。

  在丛林与云雾的深处,《环球人物》记者见到了一群扎根卧龙的“隐形人”。

  真实的丛林世界充满隐秘和凶险,让他们吃尽了苦头。而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把自己“隐身”呵护的大熊猫彻底放归山林,那是真正属于它们的世界。

  01 遗憾

  圈养大熊猫野化培训放归的地点选在核桃坪基地。这里高山环绕,十分接近大熊猫的原始生存环境。放归之路看似只有短短数百米,但让大熊猫从笼舍到大山,却异常艰难。

  “祥祥”是这条路上最大的遗憾。

  2006年4月,5岁的“祥祥” 成为首只被放归野外的圈养大熊猫,在科研人员满含牵挂的目送下,它的身影消失在大山中。

  8个月后,“祥祥”的定位信号突然消失。熊猫中心的“熊猫人”紧急进山寻找,在一片雪地里发现了不幸离世的“祥祥”。

  经研判,“祥祥”可能与野生大熊猫发生争夺领地的打斗,从高处重重摔落致死。野外大熊猫生存、竞争的残酷,深深地扎进“熊猫人”的心里,参与者们一直在对“祥祥”的案例进行反思和复盘……

  野化放归是如此艰难,但又如此重要。

  如今已是卧龙神树坪基地主任的魏荣平,31年前从四川畜牧兽医学院毕业,被分配到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工作。

31年,他一直在山上“骗”熊猫

  魏荣平抱着大熊猫幼崽。(何海洋 / 摄)

  在魏荣平看来,只有把圈养大熊猫放归到野外,才能很好补充野外种群数量,最终复壮野生大熊猫种群。“因此,我们不断告诉自己,不能停止探索前行的步伐。”

  02 “没有人类”的世界

  该怎么做,谁心里也没有底。

  2010年,随着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的稳定增长,熊猫中心决定开启野化培训第二期项目,并将担子交到吴代福等人肩上。

  《环球人物》记者眼前的吴代福带着浓厚的四川口音,笑容质朴亲和。只要一谈到技术问题,他就会变得面色严肃,语速加快。

  吴代福与团队从“祥祥”的案例经验中提出另一种方式:在大熊猫幼崽诞生后,人类就要隐身,转而由母兽带崽。“要让幼崽从出生开始就接受野化培训,摆脱对人类的依赖,保留野性。”

  他们决心为大熊猫打造一片“没有人类”的世界。

  中国大熊猫保护中心专家吴代福接受《环球人物》记者专访。

  圈舍内是一片模拟野外环境:茂密的树丛、竹林以及陡坡,鲜有人工痕迹。被选中的大熊猫妈妈通常具备一定的野外生活经验,将在此地完成产子、哺育,教幼崽躲避天敌,寻找食物和水源等野外生存技能。

  这些大熊猫宝宝的“熊生”从此与圈养大熊猫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没有温暖的宿舍、没有盆盆奶、没有抱它们“按时回家”的“奶爸奶妈”。

  但其实,“隐身”的饲养员无处不在,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来守护它们。

  如果你曾看见过一些戴着贴脸熊猫头罩、穿着黑白服饰、动作鬼鬼祟祟的饲养员工作照,请不要误会,他们不是来搞笑的。

  他们穿的是定制的“伪装服”,也就是“熊猫服”,上面还需喷洒一些大熊猫的尿液和粪便,以掩盖人类的气息。

31年,他一直在山上“骗”熊猫

  科研人员穿着熊猫服给大熊猫宝宝检查身体。(谢浩 / 摄)

  吴代福用手指在空中比划,细数着他们更新换代的熊猫服。他承认,现在的熊猫服的确不怎么好看,但如果太追求像熊猫,头套通常就会比较厚重,也比较大,在实际工作中很难活动。

  “我们也用过像狙击手一样的网状服饰,还有用草编成的蓑衣,最终才采用了这种相对轻便的软布料黑白套装。”

  在野外培训中,除了监测大熊猫幼崽的存活情况,饲养员还要照顾好大熊猫妈妈,保证它们的营养需求。

  “对大熊猫进行野化培训的管理方法,希望取得的效果和圈养是完全不同的。圈养的熊猫看见人,听到人的声音就马上来了。而野化的理念是,要让熊猫一感知到人,就害怕和远离。只有这样,它们以后才能顺利地回归丛林中去。”吴代福说。

  03 目送“孩子”远行

  幼崽满一周岁后,大熊猫母幼会被转移到面积更大、自然环境更复杂的野化圈舍环境中培训,学习在更艰苦的野外环境中生活。

  事实证明,母兽带崽是有效的。过去,饲养员很难教会大熊猫宝宝爬树,一不小心还要被咬上一口。可大熊猫妈妈来了后,用嘴把宝宝往树上一顶,轻松就能教它蹿上树枝。

  2010年8月,大熊猫“淘淘”在卧龙核桃坪野化培训圈里出生,是母兽带崽的第一次尝试。

  在母亲“草草”的培训下,两年后,“淘淘”又作为“全村的希望”出发了。它被植入身份识别芯片,携带GPS颈圈等装备,奔向野外独自求生。

  汲取之前的教训,“淘淘”没有被放归到卧龙,而是选择了种群密度低的四川省石棉县栗子坪,以减小种内竞争的压力。

31年,他一直在山上“骗”熊猫

  “熊猫人”用无线电测定野化培训的大熊猫位置。(李传有 / 摄)

  目送“孩子”远行,是“熊猫人”必修的一课。吴代福忘不了“淘淘”被放归那天,自己被一种何等复杂的心情包围着。

  2012年10月,深秋,山林披上了萧瑟的黄色,人们的心情也沉甸甸的。放归笼的门开了,两岁的“淘淘”有些紧张,头也不回地奔向森林。它不知道,迈出这一步后,从此要独自面对一片真正的自然丛林。

  数十米外隐藏的角落里,吴代福探着脖子,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个移动的身影。他觉得“淘淘”特别娇小,把特制的项圈都衬得很大。“我特别担心它能不能在野外健康地生活。”但同时,他又充满喜悦,“淘淘”终于回归到属于它的世界。

31年,他一直在山上“骗”熊猫

  吴代福身穿涂有大熊猫妈妈气味的工作服转移幼崽。(李传有 / 摄)

  在这片大山里,魏荣平和大熊猫共处31年的时光,仿佛弹指一挥间。有些东西没变,比如即便有了5G,他在山顶考察时还是很难收到手机信号。

  更多东西改变了:当年到卧龙要花费一天的路程,如今最多需要2.5小时;中心内的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从6只发展壮大到了300多只。老同学中有人出国,有人下海,故人相见,多半会善意地开玩笑:“你还没‘下山’?”

  “远山之旅”是魏荣平的微信名,也是他的答案。

  “我还是很幸运的,每年都看到进步,每件事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说罢,他微笑着看向了远山之间。那里,有大熊猫的呼唤。

[责任编辑: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6月15日,工作人员在G3次列车前展示庆祝北京站首次开行京沪高铁列车横幅。当日7时40分,由北京开往上海的G3次列车驶出北京站。当日7时40分,由北京开往上海的G3次列车驶出北京站。
15
当日,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的世界遗产地哈尼梯田雨后初霁,风景如画。当日,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的世界遗产地哈尼梯田雨后初霁,风景如画。
15
14日,第16届海峡论坛拉开帷幕,台湾各界嘉宾7000余人来到厦门,为情而聚。
15
中国跨境电商发展有多快?过去5年,我国跨境电商贸易规模增长超过10倍。据各地初步统计,全国跨境电商主体已超12万家,建设海外仓超2500个、面积超3000万平方米。
15
自6月8日以来,北方地区高温持续,山西、山东、河南、河北共有15个国家站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中央气象台14日18时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
15
6月13日,无人机在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友谊分公司第五管理区一水田地块执行巡田作业任务,用于查看水稻苗情(无人机照片)。
14
新华社发 胥晓璇 沈伯韩 编制
14
近期,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李家巷镇中心幼儿园举行了校园“剪纸文化艺术节”。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6月13日,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剪纸作品展。
14
这是6月12日拍摄的在日本东京中国文化中心举行的“大熊猫‘香香’家族生日会”上展出的“香香”的照片。
13
当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在湖北襄阳开幕。当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在湖北襄阳开幕。当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在湖北襄阳开幕。当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在湖北襄阳开幕。
13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