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热播电视剧《漫长的季节》收官,某瓣评分高达9.4分,成为近五年来得分最高的国产影视剧。故事在侦破一宗陈年悬案的“刑侦剧”外衣下,以三条时间线交错叙事的方式,勾勒我国东北地区在时代变革的大背景下,不同人物的执着、改变与自我和解。
那么,电视剧的名称《漫长的季节》究竟有何所指?这里的“季节”究竟是什么季节?
1.
《漫长的季节》的故事发生在我国东北。根据气候资料,我国东北地区最“漫长”的季节当属冬季。东北北部的冬季平均长度在200天以上, 东北南部等地冬季则长达150至200天。东北大部地区在10月份就会入冬,第二年4月底才基本进入春季。
但在电视剧的环境描写及人物穿着来看,显然,剧情主要发生时间并非冬季!在最后一集里,范伟老师饰演的王响用一句独白给出答案——
“
这个秋天这么长,像过了一辈子似的。最后,漫长的秋季终于过去,大雪落下。
”
本片导演辛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提到,剧名《漫长的季节》,实际上,指的是秋天。这里是刻意在营造一种“反差感”。在东北,秋季不仅不是最漫长的季节,恰恰是四季中最为短暂的!
2.
东北的秋季,的确非常短暂。这是气象数据可以佐证的。
在气象上,秋季的标准是,满足日平均气温或滑动平均气温小于22℃且大于或等于10℃。当常年滑动平均气温序列连续5天小于22℃,则以其所对应的常年气温序列中第一个小于22℃的日期,视作秋季的起始日。
我国东北大部在8月份入秋,且东北地区的秋季普遍只能持续50天左右。
有意思的是,在气候变化背景下,近30年,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秋季都在“缩水”。长春等地的秋天就较30年前减少了5至7天,变得更为短暂了。
在拍摄《漫长的季节》时,三条时间线,1997年、1998年及2016年的故事,均发生在秋天,而东北地区的秋天不足以给剧组这么长的时间,完成剧集拍摄。不得已,《漫长的季节》实际是在秋季日数通常在110天以上的云南昆明、西双版纳等地拍摄的。为此,剧组还提前在云南种了一片“东北风”的玉米地。
3.
《漫长的季节》的原著,名为《凛冬之刃》。从“冬”改为“秋”,其实反映了导演辛爽及主创团队的心思——他们不想把这部电视剧简单塑造为一部刑侦剧,而怀着一份悲悯、一份温柔,他们希望给剧中人物更多完整的弧光,以此反映在时代洪流中,东北大地发生的点滴变化。
事实上,从剧作呈现的内容、细节丰富程度来看,它的确还原了许多东北地区的时代细节。它就如同另一个“侧面”的《人世间》。
与一些作品中单纯的“善恶对立”的描写不同,你可以从沈默、傅卫军、王阳身上看到经历“下岗潮”等事件后,时代留下的痛惜;王响、龚彪、马德胜组成的东北老年喜剧天团,除了贡献诸多搞笑桥段以外,也让人看到,当迈过人生的沟沟坎坎,总有人依然能保留着的,那份可贵的善意。
对人如此,对东北大地也是如此。辛爽将剧中的时间背景进行了调整,抛弃最能够代表东北的冬季,而选择在秋季——虽然短暂,但气温宜人、风光明艳。或许,导演也是以此寄托着一份对这方土地的感情:纵然走出半生,依然相信前方有光。
4.
天气气候,及其赋予城市的气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影视剧创作者,开始从这个角度,选择故事的背景。
最具代表性的,一是重庆。湿热、多雾、烟雨朦胧下的“立体城市”,诞生了《疯狂的石头》(2006)、《火锅英雄》(2016)、《沉默的真相》(2020)、《尘封十三载》(2023)等一系列优秀作品。
二是东北。寒冷,纯粹,重工业的辉煌与没落,因而孕育了《白日焰火》(2014)、《无证之罪》(2017)、《平原上的摩西》(2023)、《漫长的季节》(2023)等等佳作。
特殊的天气气候给影视剧打下了特殊底色,更为剧情的发展留下诸多铺垫。在这里,天气气候不仅是画板,有时也是画作本身。
在《漫长的季节》中,秋日里的玉米地是开端,也是结束。年老的王响查清了儿子的死因,也放下了多年的心结,他站在玉米地中,大喊了一句:“往前看,别回头。”
这是王响与自己的和解,也是对东北的隐喻:无论辉煌还是阵痛,都已经成为过去。振兴东北,需要“往前看”,需要凝聚人心,需要治理方式和社会观念的更新……
唯如此,能让冬天更短一些,美丽的金秋更长一些。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