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65岁以上的老人在2022年已经超过280万人,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预测,到2050年每3名港人中就有约1名老人,而且80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会从5.2%激增到15.6%。
面对香港人口老龄化情况日益严重的现状,养老需求不断增加。目前,香港本地养老院轮候时间长,而内地养老院环境宽敞,护理人手充足,所以到内地跨境养老正成为香港社会的新趋势。
广州、深圳、中山
将设立养老试点
香港特区政府自2014年起推行广东院舍住宿照顾服务试验计划,并于2020年将计划常态化。据悉,特区政府最快将在今年暑假公布扩展计划,预计先在广州、深圳和中山设立试点,将部分符合资格的内地院舍纳入计划。
香港工联会理事长黄国表示,内地的养老业发展很快,很多院舍都是“快、靓、正”。他建议特区政府可通过“买位”方式,供内地港人长者申请入住,同时通过“关爱基金”以试点形式购买医疗服务,让他们可以到三甲医院接受医疗服务。
黄国算了一笔账:在香港“买位”每人每月要1.6万港元,护养院更要2.25万港元。但内地只需要4000人民币,深度护理者则需要5800人民币,只是香港的四分之一。
不少香港老人
选择到内地生活
统计数据显示,香港人的平均寿命能达84.7岁,排在全球前列。根据香港社会福利署的数据,2020年3月全港养老床位约7.6万个,其中特区政府资助床位占比37%,约3.9万人在申请轮候政府资助的养老床位,平均等候时间超过两年,因此不少老人都选择到内地生活。香港政府统计处估算,截至2020年末,约有9万65岁及以上的香港老人在广东省生活。
特区政府一直十分支持跨境养老。2015年10月开始,香港老人每年有2000港元的医疗券可在港大深圳医院使用。“广东计划”让65岁及以上移居广东的符合资格香港老人无须每年返港,只要每一个付款年度内在广东居住满60天,便可领取生活津贴。
在大湾区内地城市中,热门的如深圳、东莞,由于距离香港近,不少香港老人选择在当地落户。例如,惠州至深圳莲塘口岸高速车程只需60分钟,许多香港老人也会选择到此退休养老。
业界:北上养老市场潜力大
4月,广州市南沙区正式印发并实施《南沙区公办养老机构入住本区港澳老年人实施方案》,向港澳老年人开放南沙区公办养老机构床位。首批50张专属养老床位设置在南沙区养老院,提供生活照护、膳食、医疗护理、文化娱乐、心理支持等服务,配备医生、护士、药剂师、康复师、营养师、社工等专业人员。
△南沙区养老院
已经在南沙区养老院住了3年多的香港老年人,对这里的伙食和住宿房间都非常满意。他们表示这里伙食搭配选择多,房间宽敞明亮,日常活动安排丰富多彩,已经在南沙“过上了安乐晚年”。
香港“买位”安老服务议会主席谢伟鸿表示,近年来,许多五六十岁的香港人开始在中山、惠州等地置业,打算退休后过去长期生活,一些城市已经有退休港人聚居的地方。谢伟鸿指出,可以根据他们的需要,逐步发展区域性养老配套设施,形成“养老村”雏形,相信这将是未来5至10年的趋势。
对于部分需要医疗服务的老年人,谢伟鸿建议特区政府可先观察大湾区内地城市港营院舍的发展情况,视乎情况将公营医疗服务拓展至内地。
综合:环球时报、港媒等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