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世22年后,浩瀚太空中多了一颗“王应睐星”

2023-05-07 19:08来源: 新民晚报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浩瀚宇宙

  浩瀚宇宙,不少小行星以中国科学家名字命名,这是国际性、永久性荣誉。5月6日上午,“王应睐星”命名仪式在上海举行,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将编号为三五五七零四号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王应睐星”。

辞世22年后,浩瀚太空中多了一颗“王应睐星”

  共和国群星闪耀,每一次仰望星空,都能感受到他们守护的力量、激励的力量。

  王应睐先生是著名生物学家,是中国现代生物化学主要奠基人和分子生物学开拓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酶化学与营养代谢研究。他于1958年创建并担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首任所长(现为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辞世22年后,浩瀚太空中多了一颗“王应睐星”

  王应睐先生是中国生物化学研究工作的卓越决策者和领导人,在他的组织和领导下,1965年和1981年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分别首次完成具有生物活力的人工全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两项重大基础性工作,使中国人工合成生物大分子的水平保持世界领先,在新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在60多年的科学生涯中,王应睐先生成就卓著,其学术风范和高尚品格更是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结晶牛胰岛素及转移核糖核酸的全合成这两项成果上报评审国家自然科学奖时,王应睐主动提出不要将他的名字写上,也没有在这两项工作的任何一篇论文上署名。

  王应睐先生曾一手创办了高级生化训练班,既系统讲授生化的最新知识,又强调提高动手能力,掌握研究方法。其学员后来成为国内生化领域的骨干,李载平、许根俊、洪国藩、刘新垣等多位院士,也都是训练班的学员。大家感慨,中国生物化学有今天,王应睐“居功至伟”。

  王应睐先生始终把奖励和荣誉看得很淡很淡。1996年,当所里通知他被授予何梁何利科学奖的时候,他却打趣道:“拿奖有什么用啊?”而他领到100万元奖金后,立即在所里设立了奖学金,奖励成绩优秀的研究生。

  2001年5月5日,94岁的王应睐在上海华东医院与世长辞。当年7月5日,国际著名科学杂志《自然》罕见地发表文章,讲述这位老人的故事,文章说:“他的故事,应该让每一个中国人知道。”

  ✦

  ✦

辞世22年后,浩瀚太空中多了一颗“王应睐星”

辞世22年后,浩瀚太空中多了一颗“王应睐星”

  “王应睐星”模型

  据悉,“王应睐星”是 2008年3月3日由紫金山天文台盱眙天文观测站近地天体望远镜发现的一颗小行星。2013年2月,国际小行星中心给予其355704号永久编号,并确认紫金山天文台拥有该天体的发现命名权。2021年5月1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同意将355704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王应睐星”。

  “王应睐星”的轨道偏心率为0.14,轨道倾角为6.61度,轨道半长径为3.053天文单位,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4.52亿公里,绕太阳一周需5.33年;到地球的最远距离达6.68亿公里,最近时只有2.45亿公里。“王应睐星”在轨道上以每日146万公里的高速奔腾前进,相当于以每秒16.9公里的速度不停地绕日运行。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王应睐星”的命名彰显了以王应睐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爱国奉献、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代代相传薪火不灭,在新时代与国家民族发展同频共振,更加熠熠生辉。

  长长的绕日轨道上,王应睐先生的名字将伴随着这颗小行星永远闪烁在璀璨星空之中,也将激励分子细胞卓越中心的科学家们勇毅前行,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团结奋斗。

  作者:郜阳

  图片:采访对象 郜阳

[责任编辑:武乐之]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当地时间2025年7月11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西夏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60项。
12
10日中午12时40分,该基地剖腹诞生了第一头克隆牦牛,体重33.5公斤。这头新出生的克隆牛犊个头比正常新生牛犊较大,全身通黑,能够正常行走,目前身体状况良好。
12
入夏以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旅游市场持续火热。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 摄  7月8日,游客在恩施土家女儿城景区体验民族服饰。
12
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宣恩县城是一座“景城一体·主客共享”的国家4A级景区,穿城而过的贡水河两岸夜景远近闻名。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宣恩县城是一座“景城一体·主客共享”的国家4A级景区,穿城而过的贡水河两岸夜景远近闻名。
11
青岛老龙湾海域,船艇列队参加海上巡游活动(7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青岛小麦岛附近海域,市民和游客乘坐帆船参加海上巡游活动(7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
11
近日,沈阳迎来持续高温天气。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7月10日,在沈阳中街,游人从冷饮宣传海报前经过。近日,沈阳迎来持续高温天气。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11
7月9日,在北京航天城,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中)、宋令东(右)、王浩泽在记者见面会上敬礼致意。新华社记者 厉彦辰 摄  作为我国首位执行出舱任务的“90后”航天员,宋令东感慨:“打开舱门那一刻,就是圆梦时刻。
10
7月9日,救援人员在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福宝镇西河街附近转移受灾群众。受强降雨影响,四川省泸州市部分地区受灾,当地迅速开展救援行动。受强降雨影响,四川省泸州市部分地区受灾,当地迅速开展救援行动。
10
这是7月9日在国家铁道试验中心展区拍摄的国内首辆超导电动高速磁浮样车。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pagebreak  这是7月9日在国家铁道试验中心展区拍摄的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
10
7月8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办的《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展览分为八个部分,展出1525张照片、3237件文物,全面回顾抗战烽火、峥嵘岁月。
09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