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招生,近水楼台“莫得越”

2023-04-16 10:09来源: 北京青年报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刘海明(重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这是宋代诗人苏麟留下的诗句。相传,范仲淹在杭州为官时,当地不少官员得到过他的提携,大家也感谢他的知遇之恩。苏麟由于在杭州之外任职,与范仲淹很少来往,无缘得到提拔。后借到杭州办事的机会,献诗一首,范仲淹领会其意,满足了他的欲求。此后,“近水楼台先得月”遂成为传世名句。

  “近水楼台先得月”,揭示的是人情社会的普遍现象:要在成功的道路上走捷径,得有人鼎力相助。至于这样的相助是否合乎规则,如果不合规的话是否可取,反倒容易被人忽略。

  近水楼台的故事被传颂了千年,而在现代法治社会,这样的“成功之路”有时就难以行得通了。

  近日,“青海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阿进录以笔试面试第一名的成绩,拟录取为该校2023年民族学博士研究生”事件引发关注。4月13日,青海民族大学发布公告称,经复核,阿进录不符合该校博士研究生报考条件,取消其拟录取博士研究生资格。

  这是一起典型的“反转新闻”。先是校方工作人员回应称“他(阿进录)只是一名考生”,“报考资格通过了审核”,很快校方正式发布,称阿进录“不符合报考条件”,拟取消其录取资格。经过这样的戏剧性变化,从“近水楼台先得月”变成了“近水楼台‘莫得越’”。

  对于这个事件的结局,网友们普遍颇感欣慰:“近水楼台先得月,想打酱油了。”“虽然举贤不避亲,但这太可疑了。”“如果不扒出来,事就成了。”“及时排雷,恰到好处。”

  有人说学历正在趋于贬值,但从实际情况看,博士学历依然受追捧。博士研究生招生,从招生简章发布到资格审查再到拟录取公示,每个环节无不受到关注。按说程序的公开和透明,不该给徇私舞弊留下可乘之机。但这个事件表明:仅有程序正义还不够,舆论监督依然需要。

  避免学历贬值,需要在博士研究生招生和培养两个环节严格把关。只有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切实提高了,不让“打酱油”的人搭招生的便车。招生的篱笆扎紧了,也有利于培养过程严格把关。相反,如果招生这个入口关没把好,培养过程的亡羊补牢将难上加难。

  严格博士研究生招生,不需要在制度建设方面新增多少更为严苛的条件,只要把现有的招生要求严格执行到位,基本上就可以让那些不符合报考条件的人望洋兴叹。

  俗话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真正喜欢学术的人,读书也要趁年轻,早一些在学术的海洋里徜徉,才能不断积淀,逐渐通往学术的殿堂。相反,如果等到功成名就,把博士学历纯粹当作“外墙瓷砖”来装潢门面,深造的动机不纯,动“近水楼台”的脑子,就值得警惕了。

  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需要做不同的事情,攻读博士学位也是如此。现在的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都设置了年龄限制。青海这所高校的《招生简章》,同样将报考者的年龄限制在45周岁。虽然只是原则上的限制,但如果突破限制,一般也不能超出2岁,且必须给出超限允许报考的理由。这个事件引发舆论关注的主要原因,就是报考者的年龄明显超过了上限。

  如果说年龄限制还有点弹性的话,为防止招生中的徇私舞弊,招生单位还会严格控制本校教职工报考。博士研究生培养忌讳“近亲繁殖”(要么是招收本校的教职工,要么将自己培养的博士生留校任教,或者二者兼而有之),为此,教育部要求学科评估在B+以上的学科专业,才有资格招收本校的教职工。至于涉事学校招生专业的学科排名,相信查阅相关数据,即可了解是否具备招收本校教职工的资格。

  为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国家从严控制博士研究生的类型,在职博士研究生正在成为历史。全日制学习不仅是全脱产在校学习,有工作的研究生必须将档案转入读书的学校,其档案变成学生档案,这意味着毕业后将重新择业。对于公职人员来说,变成学生身份的规定显然最为苛刻,因为一个人的所有东西,并不是都可以重新再来。

  博士研究生招生,国家的政策历来是宁缺毋滥。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人不想“浪费”招生名额,也总有人在效仿范仲淹,对有求于己者来者不拒。“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人多了,规则将趋于失灵,规则意识也将淡化,“近水楼台”周围挤满了越来越多的熟人和关系户。这样的“近水楼台”,跟现代文明格格不入,应当被摒弃。

  只要承认社会的纽带性质,就无法避免“近水楼台”的客观存在。不论什么年代、什么事情,“近水楼台”者总希望把好处留给自己。不让近水楼台者先得月,要让近水楼台“莫得越”,唯一办法就是坚持原则,让原则成为近水楼台的“忠实卫士”。只要规则得到捍卫,无论“近水楼台”周围如何人头攒动,他们终将无法越过规则的雷池半步。(刘海明)

[责任编辑: 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这是7月26日拍摄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开幕式现场。本届大会以“智能时代 同球共济”为主题,包括会议论坛、展览展示、赛事评奖、应用体验、创新孵化等五大板块。
27
当日,贵州榕江举行主题为“感恩重启·贵州超力量”的超级星期六活动,球星巴乔、卡洛斯现场助阵,助力“村超”重燃赛事,正式回归。当日,贵州榕江举行主题为“感恩重启·贵州超力量”的超级星期六活动,球星巴乔、卡洛斯现场助阵,助力“村超”重燃赛事,正式回归。
27
26日,2025年游泳世锦赛跳水项目迎来首个比赛日。7月26日,冠军中国队选手陈艺文、陈芋汐、程子龙、曹缘(从左至右)在颁奖仪式后合影。
27
近年来,作为民营经济重镇的福建省泉州市,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为传统产业升级提供可持续支撑,实现“制造”向“智造”转型,激活民企发展新动能。
26
当日,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重庆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三十三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下称“书博会”)在重庆开幕,线上线下汇集精品图书上百万种,其中新书约10万种。本届书博会以“书香中国 阅读之美”为主题,主会场设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同时在重庆市南岸区、大足区设分会场。
26
一场降雨后,河北省邢台市西部太行山区出现云海景观,层层云海在奇险峻秀的山峦间翻腾,群山在云海中若隐若现,宛如人间仙境,美不胜收。一场降雨后,河北省邢台市西部太行山区出现云海景观,层层云海在奇险峻秀的山峦间翻腾,群山在云海中若隐若现,宛如人间仙境,美不胜收。
25
7月23日,工作人员在贺兰山岩画遗址区内进行2025年度岩画复查(无人机照片)。贺兰山岩画记录了3000至10000年前当地远古人类的生活场景及多种图案和抽象符号,是反映我国北方先民生活状态的文化符码,为研究贺兰山地区远古时代乃至近现代生态环境和物质条件提供了珍贵资料。
25
7月24日,在河南郑州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媒体智库峰会会场,媒体记者拍摄《合乐图》民族乐器复刻展演。
25
7月23日,四川成都火车东站候车大厅客流如织。自7月1日暑运启动以来,中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已经突破3亿人次,日均安排加开旅客列车922列。自7月1日暑运启动以来,中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已经突破3亿人次,日均安排加开旅客列车922列。
24
7月23日,在西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暑期爱心教室,孩子们在志愿者辅导下画画。暑假期间,浙江省嘉兴海宁市硖石街道西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启暑期“爱心教室”,课程包括绘画、书法、阅读、手工以及作业辅导等。
24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