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长城保护员发现竹节炮或出自晚明时期

2023-03-28 10:46来源: 北京青年报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近日,北京青年报记者在北京市昌平区博物馆采访时发现了一件铁炮文物。据了解,这门铁炮是由昌平区长城保护员刘俊雷在去年7月发现,并花了近5个小时把它搬下山。据专家介绍,这门铁炮疑似明代“竹节炮”,丰富了长城文化带的实物遗存,对研究古代城寨防御以及明代地方军事装备具有重要价值。

就这门铁炮的历史渊源,北青报记者采访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张建博士,他著有《火器与清朝内陆亚洲边疆之形成》等论文,曾对昌平区博物馆收藏的火炮进行调研。

张建介绍,通过观察,铁炮的炮管上有三道“加强箍”,用以提高炮管强度,因其形似竹节,也被俗称为“竹节炮”。在明代,这类火炮被称为百子铳或一窝蜂炮,与虎蹲炮形制相似。这门铁炮由生铁铸成,设计构造比较原始,使用霰弹,火力不会太强。 

铁炮出自哪个朝代?张建通过其形制判断,这门铁炮出自晚明的可能性较大,如果日后能对其锈蚀进行技术处理,或许还能发现有价值的铭文,可为其断代提供帮助。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马刨泉村海拔约700米,发现铁炮的凤凰坨海拔将近1000米,是一处视野极佳的制高点,向东可俯瞰马刨泉村、向北能瞭望明长城要塞镇边城,但凤凰坨距离长城建筑并不近,火炮为何会出现在这里?张建认为,需要注意的是,在明朝万历年间,这类火炮普遍装载到战车上,使用时置于地上打放,所以说其并非重型火炮,而是具备一定机动性的轻型火炮,发现火炮证明当地曾有军事活动,在北方长城沿线地区的博物馆,这一类型的火炮比较常见。

《中国古代火药火器史》一书记载,自公元14世纪中期明王朝建立,北方长期受游牧部落骚扰,东南沿海常遭受倭寇侵掠,因此明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国家武备,出现了我国火药火器史上的鼎盛时期。清朝统治者为巩固政权,发动了一系列讨伐战争,在统一全国、平定叛乱、镇压起义的战争中皆依赖火器,但在嘉庆朝以后,清王朝政治日益腐败,经济逐步衰退,科学技术停滞不前,火器制造业随之衰落。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古代火器被近现代枪炮取代,从而退出了历史舞台。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毅飞

北京长城保护员发现竹节炮或出自晚明时期

[责任编辑: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题:展国之威仪 铸军之荣耀——走进阅兵场上的仪仗兵 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礼炮鸣放队队长李金柱说,56门礼炮,寓意全国56个民族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80响,寓意从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至今已走过80年历程。
06
9月5日19时39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开运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9月5日19时39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开运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06
9月5日,天安门广场上,众多市民游客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的标志性景观前参观游览。
06
9月4日,丽星邮轮“领航星”号平稳停靠在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赵颖全 摄  9月4日,丽星邮轮“领航星”号平稳停靠在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港(无人机照片)。
05
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将于9月5日至8日在重庆举行。这些板块将分别聚焦智慧生态、城市治理、特种应用、生活场景及飞行技术,通过实景演示与专业活动,为观众呈现智能产业前沿成果与技术转化路径。
05
9月4日,沈佳高铁沈白段开始模拟载客试运行,为正式开通打下坚实基础。9月4日,沈佳高铁沈白段开始模拟载客试运行,为正式开通打下坚实基础。9月4日,沈佳高铁沈白段开始模拟载客试运行,为正式开通打下坚实基础。
05
9月3日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正义必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04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04
9月3日,在成都市红牌楼街道太平社区,现年97岁老兵马友德(左三)和家人一起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直播。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04
卢沟桥的炮火,太行山的硝烟,刘老庄82烈士的呐喊,诗人笔尖的锋芒……80多年前,佟麟阁、左权、李云鹏、臧克家等前辈以热血护家国,留下铮铮誓言与滚烫家书。
03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