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陶纹饰,先民审美意识的萌芽

2023-03-17 08:53来源: 新华日报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在江苏古老的土地上,先民们披荆斩棘,历尽艰辛。或许他们的生存环境粗糙简陋,但并不能阻碍他们心中美好的祈盼。距今6600年至4000年之间,江苏大地上多处遗址出土了大量精美彩陶,生动而形象地展示了新石器时代江苏先民的劳动和生活情景。有人把彩陶称为“史前艺术浪潮”,是先民最初审美意识的萌芽,我们不妨探访一下江苏出土的彩陶宝藏。

  神秘图案,反映了太阳崇拜或图腾崇拜

  原始先民利用火来加工食物、烧制陶器之时,生活质量已有了质的飞跃。当人们开始在陶器上印纹作画,并出现彩陶之时,则是人类的又一次突破。

  彩陶,着色陶器的一种。是在打磨光滑的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然后入窑烧制,在胎体上呈现出赭红、黑、白等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达到装饰美化的效果。

  彩陶最早发现于黄河流域,如仰韶文化彩陶,江苏彩陶则见于黄岗遗址(位于淮安市清江浦区徐杨乡黄岗村,距今7000—5500年间)等地。彩陶上绘制的一些图案,传达着重要历史信息的同时,也留给后人种种疑问。

  记者看到黄岗遗址出土的一块彩陶残片上,中间的图案由一组同心圆组成,四周为一组三角形,三角形的外侧,环绕着八个不同形状的图案。

  这组图案有什么含义?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甘恢元告诉记者,有学者认为中间同心圆为太阳,三角形寓意四射的光芒或无际的天空,周围图案是阳光照耀下的世间万物。

  远古时代,先人们发现太阳东升西落,周而复始地运行着。太阳驱散令他们感到恐惧的黑暗,带来了温暖与光明,于是萌发了对太阳的崇拜。南京大学哲学博士、正高级工艺美术师钱盈盈表示,将太阳绘制在陶器上面,就是希望太阳的光芒能够洒向各个地方,这样才能够延绵生命,让万物充满生机,表现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对天地自然的敬仰。

  在另一块黄岗出土的彩陶片上,记者看到一个小人双手摆动,似乎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小人双腿弯曲,似在跳着欢快奔放的舞蹈,呈现出活泼而富有韵律的动感,既给人以优美的视觉享受,又让人产生无穷的遐想。

  “舞蹈纹彩陶,迄今为止我国境内共发现四件,黄岗出土的彩陶片上也可视为是舞蹈纹,其意义非同寻常。”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夏燕靖表示,“一是证明出现于中原地区的舞蹈彩陶纹,事实已流传至长江和淮河一带,这是上古艺术交流的物证;二是表现形式有相似之处,绘制手法神采飞扬,线条流畅,极富变化与韵律的视觉效果,作为原始艺术的实物例证,其历史和艺术价值弥足珍贵。”

  那个时期的舞蹈并不一定是出于审美目的,更多表现在“图腾崇拜”“祭祀祈神”“狩猎仪式”等领域。钱盈盈表示,他们或是庆祝狩猎成功,或是祈求借助神灵的力量驱邪纳吉,寄托的是一种美好的愿望,所以舞蹈也成了彩陶上常用的绘画题材。

  黄岗遗址出土的彩陶碎片上有一图案,神似现在的“盆”字。甘恢元告诉记者:“古人在陶器上刻画的类似于文字的图案,可能具有标记或记事的性质,有研究者认为是汉字最早的雏形。究竟它寓意着什么,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各式花纹,是对大自然的反映和想象

  彩陶上除了各种“神秘图案”外,还有各种花纹装饰的图案。记者在南京博物院看到,一件常州寺墩遗址(距今约4500年)出土的漆彩陶壶,采用红黄黑三彩,在上腹部绘出两组绞索状编织纹饰,构图精巧。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于成龙表示,所用颜料含有大漆成分,该陶壶应属中国史前漆彩陶器中的精品。

  这些纹饰有怎样的意义呢?钱盈盈认为,先民们在长期的劳动实践和生活体验中,将他们对自然界的观察、认知和心理活动等作为装饰纹样反映到陶器中,传递出早期人类原始古朴的思想。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艺术源于生活。

  比如花卉图案,可能是花卉的花冠、蕾、叶、茎蔓的变化组合;编织纹图案,是由模仿编织物的花纹得来的。

  一些带纹的图案也可能是从具体的动植物纹饰之中转变而来。比如菱形就是来源于鱼纹的头部。单独的鱼纹发展成为水平排列的三角形,而两条相对的鱼,渐渐转变成两个黑白相对的菱形。有的纹路弯弯曲曲,可能与蛇有关,都是对蛇的形状、蛇纹的模拟、简化和提炼的演变。叶脉纹是对树叶脉纹的模拟,水波纹是水浪起伏的写照与联想,网纹是对捕鱼工具的形象写实,螺旋纹是源于江河漩涡等等。

  这些纹饰中,既有简洁素雅的风格,也有精致繁复的风格。

  在南京博物院,彩陶窄带纹鼎于1955年在南京北阴阳营遗址出土,距今约5800年。这个窄带纹鼎,制作精巧,表面一层赭红色陶衣,口沿外与腹底结合处的一道凹楞纹上,各绘一道窄窄的褐色彩带。两道彩带之间,又随意点缀褐彩平行短线。纹样简单,色调鲜明,干净爽利。

  “彩陶纹饰用线表达是一大特色,以线的方向变化表现旋转效果,由于线的密集和加粗,显得动感有力,粗壮而浑厚。这类表现形式在西安半坡村遗址发掘出的彩陶上也有体现,虽说线条简练,但表现得很生动,尤其是以规则的水平线,以静衬动,使流动感的线条有相对静止的感觉,增加了纹样的节奏美。”夏燕靖说。

  而另一件镂孔花瓣纹彩陶器座风格则完全不同,1976年由江苏邳州大墩子遗址出土,距今约5000年历史。

  器座是用来做什么的呢?在先民使用的陶器中,有部分底部呈弧圆状,必须用座子保持平衡,这件镂孔花瓣纹器座,即是这种专用座子。

  这件器座器表满饰彩绘,画面以棕红色彩为底色,以褐色彩带为图案色衬,以白彩描绘纹样,色彩层次多至11层,斑斓绚丽。苏州大学教授、苏州大学博物馆名誉馆长张朋川表示,如此繁复的彩绘装饰,在江苏地区的彩陶艺术中,也是非常少见,是中国史前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艺术精品。

  江苏艺术史一个审美时代的开启

  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社会早期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彩陶的出现更是被誉为掀起了史前艺术浪潮。

  夏燕靖表示,彩陶体现了人类审美意识的萌芽。彩陶艺术不是单纯地模拟自然形象,而是充分发挥创造者的想象力,将天地日月、花草树木,以及天上的飞鸟、水中的游鱼、捕获的野兽等等,以意融合成象,表达出对自然的感受、崇拜和敬畏,所刻画的每一个纹饰都以相对独立的方式出现,特别是夸张而抽象的表现,从中显示出远古人类捕捉对象瞬间的提炼与加工的才能。

  “彩陶上的纹样绘制对后世的绘画影响深远。”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陶瓷专业主任高英姿教授认为,首先体现在使用工具上,根据现在的推测,彩陶绘制纹饰用的应该是一种类似毛笔的工具。在江苏邳州境内的大墩子遗址里,出土了骨质的笔帽笔杆,非常类似毛笔的实物。其次体现在使用颜色上,彩陶所用的颜色,从目前所发现的可见,主要有红、黄、白、黑、褐等,其中红色尤具代表性,是当时人们有意识地最早使用的颜色之一,这是充满激情的一种色彩,代表着生命、活力,也是一种精神。当时的颜料主要是磨制而成,这和后来中国书画所使用的墨的磨制技术也很相似。在彩陶稚拙厚朴的纹样中,可以看出此后中国传统书画大写意的风范。

  总之,彩陶艺术向人们展示了原始艺术粗犷、古朴、神秘的独特魅力,突出表现了江苏先祖在艺术方面非凡的智慧和创造力。彩陶是江苏艺术史上第一次装饰艺术的辉煌时期,标志着一个审美时代的开启和来临。

  作者:杨民仆

[责任编辑: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9月18日,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智能市域列车在青岛亮相,列车将用于京雄快线。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列车由中国中车牵头研制,是系列化中国标准智能市域列车平台下的产品之一,为时速200公里的市域D型车。
19
昔日渔歌唱晚的传统渔乡,今日已成为融合摄影、美食、民宿等多业态的文旅新地标。滩涂赶海可以捕捉青蟹、跳跳鱼等特产;而出海赶海则能体验到拖网捕鱼的乐趣,收获皮皮虾、章鱼等海产。这是霞浦县三沙镇东壁村拾间海民宿外景(2024年11月29日摄)。
19
甚至连照片都没有留下  “八女投江”八名女战士的肖像拼版照片:左上为冷云生前照片;其他七名女战士为速写画像,生前未留下照片。
18
9月17日,北京天气晴好,秋高气爽。9月17日,北京天气晴好,秋高气爽。9月17日,北京天气晴好,秋高气爽。9月17日,北京天气晴好,秋高气爽。9月17日,北京天气晴好,秋高气爽。
18
9月16日,今年国庆节天安门广场及长安街沿线花卉布置方案正式公布。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为营造隆重热烈、喜庆祥和的国庆节氛围,天安门广场中心将布置“祝福祖国”巨型花篮,长安街沿线将布置10组立体花坛。
17
9月16日在2025年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预演上拍摄的飞行表演。9月16日,2025年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预演在吉林长春举行。9月16日,2025年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预演在吉林长春举行。
17
确认此前在青海省玛多县发现的石刻为秦代石刻,定名为“尕日塘秦刻石”。新华社记者 杜笑微 摄  7月25日拍摄的“尕日塘秦刻石”所在地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扎陵湖北岸(无人机照片)。
16
9月15日是中国对俄罗斯试行免签政策首日,多个口岸迎来新政实施后首批持俄罗斯普通护照免签入境的旅客。为进一步便利中外人员往来,中方决定扩大免签国家范围,自2025年9月15日至2026年9月14日,对俄罗斯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
16
9月14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落下帷幕。9月14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落下帷幕。9月14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落下帷幕。
15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