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根》今天上映,人工智能,好莱坞多年的“梦魇”!

2023-03-17 08:41来源: 环球时报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董铭】由好莱坞华裔名导温子仁监制并编剧的影片《梅根》17日在中国上映,作为曾经风靡一时、但银幕上并不多见的科幻惊悚片,该片对人工智能的关注和担忧,正好契合现实中AI绘画和ChatGPT引发的热潮。人类对这种超级电脑和类人型机器人的“又爱又怕”,是各种科幻作品一再挖掘的主题。

  同龄玩伴?杀戮机器?

  早年靠《电锯惊魂》《死寂》等低成本恐怖片打出声望的温子仁,如今凭借《潜伏》《招魂》系列在好莱坞站稳脚跟,之后还接手超英大片《海王》成为主流导演,但恐怖片一直是他的“看家本领”。《梅根》则加入时下最火爆的科幻元素,讲述具有高度人工智能的机器人“梅根”,原本是同龄女孩的玩伴,却在对女孩的过度保护中逐渐失控,继而演变成一场场杀戮,让身边人陷入危险和恐惧。

  作为首次国内正式上映的“温子仁恐怖片”,《梅根》在“血浆残肢”等恐怖刺激画面上有所收敛,温子仁和导演热拉尔·约翰斯通更倾向于挖掘“AI失控”引发的人类恐慌,而机器人梅根的大眼无表情造型,成为对“孤儿怨”“鬼娃”等经典恐怖系列的致敬,让许多恐怖片影迷颇为关注。

  据专业票房网站Boxofficemojo统计,《梅根》1月6日在美国上映,颇受年轻观众追捧,票房一度仅次于《阿凡达2》,目前本土入账9503万美元,暂列票房榜第五,全球票房1.72亿美元,算是2023年好莱坞第一部热卖的恐怖片。口碑方面,《梅根》获得93%的烂番茄新鲜度和78%的爆米花指数,Metacritic网站均分达72。

  美国广播公司评价《梅根》是“观众一直期待的杀人玩偶惊悚片,充满趣味和恐惧感”,英国《每日电讯报》则认为《梅根》是向Z时代观众的精准推销,本质上是部“反女主恐怖片”,且剧情发展并不是传统的恐怖渲染,而是逐渐滑向“滑稽有趣的方向”。

  美国“罗杰艾伯特”网站则表示,“剧情中有缺陷和未能阐明的线索,暴力和血腥场面被限制”,美国《每日银幕》则批评影片“未能有效区分恐怖和有趣,虽然(梅根)对人类造成威胁,但整体设定非常做作。”

  “机器叛乱”

  《梅根》去年12月28日在法国提前上映,法国影评网站的综合评分为2.9星(满分5星)。《世界报》认为“影片在恐怖元素之外,更多是堆积焦虑,形成情感上的戏剧发展,最后从感伤转变为病态暴力的宣泄”,《大银幕》则认为《梅根》的剧情陷入“精神错乱,愚蠢万分又毫无保留”。

  目前《梅根》豆瓣评分只有6.0,观众肯定人工智能主题的同时,也吐槽女主角凯蒂的性格转变太生硬:“前一秒还舍不得离开梅根,后一秒就暴起撕碎了她”,也有恐怖片影迷认为该片“不够恐怖”,并质疑影片的商业成功更多是因为营销宣传到位——北美上映前借助“梅根女团舞”在网络上形成病毒式传播,该舞蹈也在中国首映礼上出现。

  除了对片中的恐怖和喜剧元素的好恶,也有专业媒体和科学家关注《梅根》描述的“人工智能”,在现实世界中是否会对人类造成毁灭性威胁。

  美国“反转”网站认为,从儿童伴侣到杀人机器,《梅根》的恐怖元素揭示人类对“机器叛乱”的担忧。如今人工智能在人类生活中越来越常见,随之而来的是潜在的危险后果:随着新式的人工智能逐渐被接受,从社交媒体监控到医疗管理都脱离人类,这也给生活带来全新的、意想不到的风险。

  麻省理工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研究员汤姆·西尔弗表示:“机器人和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人员正在认真对待AI可能会变得‘超智能’并造成破坏的情况。”佐治亚理工学院计算机学院资深教授罗纳德·阿金则认为,“随着人工智能产生新变化,人类面临的更大危险是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是非常强大的工具,正在产生有趣的结果,而目前因为它还不够透明,因此具备一些普通人目前还难以理解的能力”。

  科幻作品的“梦魇”

  正是AI难以理解的强大能力让“梅根”这一陪伴型机器人在深度学习后,发展成肆意攻击人类的“自主意识武器”,这也是之前许多科幻作品中的“梦魇”。科幻大师阿西莫夫半个多世纪前提出的“机器人三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坐视人类受到伤害;除非违背第一定律,否则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命令;除非违背第一或第二定律,否则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在威尔·史密斯主演的《我,机器人》中已被突破。而在《机械姬》中,男发明家对女性AI机器人的“奴役”最终引发恶果。

  被许多科幻迷津津乐道的《银翼杀手》则对机器人、生化人和克隆人存在的伦理价值提出质疑,35年后的《银翼杀手2059》予以回应。早期科幻类恐怖片中,对人类造成威胁的更多是侵略性外星人或各种变异怪物,例如经典恐怖片《异形》和《铁血战士》系列,人类无法抵御外星人的屠杀。

  《异形》中,导演雷德利·斯科特开创性地加入生化人角色,成为该系列的传统,到2012年的《普罗米修斯》和《异形:契约》两部续集时,迈克尔·法斯宾德饰演的生化人大卫已然成为人类和宇宙中其他生命体的最大威胁。

  无论是《梅根》《终结者》《异形》还是《流浪地球2》,这些科幻作品纷纷触及这一个充满野心的假设:当人工智能通过自我学习和迭代,拥有无所不能的科技实力时,谁能保证它们能够一直满足于被人类控制,而不是完成从“机器保姆”到“造物主”的升级僭越?

 

[责任编辑: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新华社香港10月1日电题:“站在甲板上,心里特别自豪”——香港市民参观戚继光舰、沂蒙山舰点燃爱国热情 正在执行远海综合实习访问任务的中国海军83舰编队9月30日上午抵达香港特区,从当日起至10月2日组织舰艇开放交流活动。
02
今年国庆与中秋“双节”叠加,各地丰富文旅供给,促进假日文化和旅游消费。今年国庆与中秋“双节”叠加,各地丰富文旅供给,促进假日文化和旅游消费。今年国庆与中秋“双节”叠加,各地丰富文旅供给,促进假日文化和旅游消费。
02
10月1日,在湖北省宜昌市,船舶有序通过三峡双线五级船闸(无人机照片)。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三峡枢纽累计通过船舶32018艘次,同比增长4.03%,累计通过量达1.28亿吨,同比增长11.15%;葛洲坝枢纽累计通过船舶33998艘次,同比增长5.2%,累计通过量达1.32亿吨,同比增长11.49%;共保障3330.45万吨民生物资过坝,持续为长江黄金水道效益发挥和沿江地方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02
10月1日清晨,隆重的升国旗仪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10月1日清晨,隆重的升国旗仪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
01
当日是国庆节,各地群众以不同形式共庆祖国华诞。当日是国庆节,各地群众以不同形式共庆祖国华诞。当日是国庆节,各地群众以不同形式共庆祖国华诞。当日是国庆节,各地群众以不同形式共庆祖国华诞。
01
9月29日,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新城道幼儿园举行的“花好月圆 古韵迎中秋”主题活动中,小朋友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彩绘灯笼。随着国庆、中秋的临近,各地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喜迎“双节”。
01
国庆、中秋将至,各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喜迎“双节”。国庆、中秋将至,各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喜迎“双节”。国庆、中秋将至,各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喜迎“双节”。
30
9月29日11时0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三十号卫星01、02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杨熙 摄)  9月29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三十号卫星01、02星发射升空。
30
时逢北京故宫博物院百年华诞,宁寿宫花园第一、二进院落将于9月30日起向观众开放。宁寿宫花园又称“乾隆花园”,位于紫禁城宁寿宫区(今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宝馆)西北隅,是乾隆皇帝为晚年生活构建的理想居所。
30
经过三年多建设,新的世界第一高桥——贵州花江峡谷大桥于9月28日正式建成通车。
29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