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北溪”管道爆炸祸首?谁在转移注意力?

2023-03-16 14:51来源: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北溪”到底是谁炸的?

  “北溪”管道被炸已过去约半年了,到底谁是凶手?答案若隐若现,但仍未彻底浮出水面。

谁是“北溪”管道爆炸祸首?谁在转移注意力?

  俄罗斯的呼吁

  13日,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说,“北溪”天然气管道公司在距离爆炸现场30公里处发现了疑似爆炸装置碎片。为此,俄方呼吁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一项决议,就此事设立独立调查委员会。

  其实,2月21日,应俄罗斯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就曾召开会议审议“北溪”爆炸事件。面对俄罗斯提出让联合国开展独立调查的要求,美国则反驳说,俄罗斯此举是在俄乌冲突爆发一周年之际转移注意力。美国强调说,丹麦、瑞典和德国已在进行公开、客观的调查,无需以此来消耗联合国的调查资源。

  虽然“北溪”管道遭炸使俄罗斯蒙受巨大损失,但运营该管道的公司是一个国际联合体,俄罗斯企业只是股东之一,爆炸地点也并非在俄罗斯海域。俄罗斯总统普京14日受访时说,俄罗斯向丹麦政府提出了检查“北溪”管线的建议,因为那里可能还有爆炸装置,但丹麦的回复很含糊。普京表示,如果不被允许进入现场调查,俄罗斯很难自行调查“北溪”事件。

  谁在转移注意力?

  今年2月8日,普利策奖获得者、美国调查记者西摩·赫什爆料说:美国是“北溪”事件的幕后黑手。在报道中,他详细披露了美国联合挪威实施爆炸行动的全过程。爆料中提到,早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前,美国高层就曾威胁会对“北溪”管道下手。2022年2月7日,在美国总统拜登会见德国总理朔尔茨之后举行的发布会中,他谈到如果俄罗斯“入侵”乌克兰,那么美国将结束“北溪”二号。在这之前,美国副国务卿纽兰也透露出了相同的信息。

  去年6月,美国借助为期13天的北约年度军演“波罗的海22号行动”,在“北溪”管道附近进行了水下埋设炸药模拟演练。随后,潜水员便按计划在管道的保护罩上安装了C4炸药。在爆炸发生二十多天前,美军飞机曾在事故点上空盘旋。

  西摩·赫什的报道非常劲爆,内容很扎实。很多分析都认为,其可信度非常高。但奇怪的是,消息发布之后,美国主流媒体几乎集体沉默。美国官方对此报道则明确予以否认。实际上,美国媒体当时最热衷于炒作的是“中国气球事件”。美国官方持续主动爆料给媒体,维持这一事件的热度。分析人士认为,美国此举意图很明显,就是转移注意力。

  动机与能力

  一石未起千层浪,只因石头不一样。

  3月7日,美国《纽约时报》援引美国政府官员的话报道称,根据所谓美方获取的情报,一个亲乌克兰团体制造了“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德国《时代》周报等媒体则披露,德方正在调查由五男一女组成的一个团体,他们使用假护照,租借的一艘船只中发现爆炸物痕迹。《纽约时报》还报道称,美方没有掌握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卷入“北溪”管道爆炸事件的证据,但一些美方官员认为,乌方有对“北溪”发动袭击的“潜在动机”。

  有意思的是,相对于赫什的爆料,对于《纽约时报》的这份报道,美西方媒体都进行了跟进报道。英国的《泰晤士报》还绘声绘色地报道说,相关情报在西方情报圈里已经流传了数月,即一家位于乌克兰的私人企业参与了爆炸事件,但该企业的名字至今“保密”,以避免乌克兰和德国之间可能出现“公开争吵”。

  美国官员爆料,美国媒体跟进,似乎让真相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了。但明眼人看得出来,这操作的配方太过于老套了。

  对于这样一份报道,3月10日,西摩·赫什在接受总台CGTN主持人刘欣专访时说,乌方没有能力制造“北溪”爆炸事件,西方媒体此时这样做,就是为了转移视线。“北溪”管道一共有四条,“北溪-1”和“北溪-2”各有两条,为了让这些钢管不受海水中盐分的腐蚀,这些钢管外都包裹着混凝土。所以执行任务的人必须既是潜水能手,又是使用特别易爆的C4炸药的专家,他们的行动需要非常迅速,要确保把炸药放在合适的位置,以便引爆后能摧毁管道;他们还得花费数周乃至数月的时间在波罗的海海域反复练习才行。

  俄罗斯总统普京14日受访时也斥责西方媒体就“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案抛出的新说法系无稽之谈。他认为,“北溪”爆炸案不可能由某个亲乌克兰组织自发策划实施,元凶只能是掌握特定技术的国家所全力支持的专家。“这种类型、威力、深度的爆炸只能由得到国家全部力量支持的专家实施,那些掌握特定技术的国家。”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也认为,炸毁“北溪”管道面临艰巨的工程量,有很高的技术要求,同时还需要考虑周边国家的严密监控。很少有国家可以越过美国展开这次行动,只有美国既有动机也有能力实施此次破坏。

  美国有破坏的能力确定无疑,美国的动机也很明显。长期以来,美国对俄罗斯在欧洲的能源优势“耿耿于怀”。美国多任总统都力推将美国能源出口欧洲,占领利润丰厚的欧洲市场。但由于俄罗斯有地利之便,美国天然气要在欧洲市场与俄罗斯竞争,并无优势。

  明争不行,就暗抢。炸掉“北溪”管道,虽然有点风浪,但鱼更贵。事实证明,俄乌冲突和“北溪”事件明显有利于美国。美国能源信息局今年1月发布的报告显示,在2022年前10个月,超过60%的美国液化气出口流向欧盟,欧盟成为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最大目的地。不仅天然气,2022年美国对欧出口的原油达到了175万桶/日,较2021年上涨约70%。深陷能源危机的欧洲,不仅更加依靠美国,还需要支付高价向美国购买能源。

谁是“北溪”管道爆炸祸首?谁在转移注意力?

  真相与假象

  去年9月“北溪”管道被炸后,欧盟要求彻查的调门一度很高。欧盟负责外交与安全政策的高级代表博雷利曾说,“北溪”事件并非偶然,欧盟将支持对此“进行任何调查”。可在赫什上月初发表长篇爆料报道后,欧盟不仅在两周后才迟迟回应,而且欧盟委员会发言人安德烈·马辛还将这一爆料说成是“猜测”,并称不会就此发表评论。

  更耐人寻味的是,受“北溪”爆炸影响的德国、瑞典和丹麦三国政府在事发5个多月过后迄今都未发布任何调查结果,并同样拒绝就赫什的调查报道进行表态。欧盟以及三国官方的这种态度也引发多方不满。德国联邦议院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彼得·拜斯特隆认为,如果赫什的调查情况属实,无异于美国发起了对德国的恐怖袭击。美国如此自私地只考虑自身利益,甚至不惜以牺牲德国利益为代价。德国必须作出回应,大幅调整对美政策。

谁是“北溪”管道爆炸祸首?谁在转移注意力?

  显然,这样的理性声音还没有成为主流。分析认为,能够解释这种怪现象的唯一可能就是即使欧洲人发现了美国炸毁“北溪”的证据也未必敢说,因为他们越来越依赖美国,不仅能源上,军事安全上都是如此。在美西方主流媒体将“俄罗斯威胁”彻底妖魔化的当下,很多欧洲人有了这样的认知:他们觉得欧洲自身根本承受不起美欧关系波动的后果,更别说是美欧分道扬镳了。

  因此,“北溪”事件的真相或许一点都不扑朔迷离,它早在爆炸之后不久就已经浮出水面,只是有些人不愿意正视或承认罢了。给人以扑朔迷离假象的是漂亮国的各种骚操作,这样就可以浑水摸鱼,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这对其它方来说,不得不说是一个悲剧。

[责任编辑: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近年来,国潮国风成为年轻人新宠。在古城西安,汉服爱好者们精心打扮,在大街小巷拍照“打卡”,乐享古风新韵。在古城西安,汉服爱好者们精心打扮,在大街小巷拍照“打卡”,乐享古风新韵。
20
小满节气前,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洋洞村周围的梯田蓄水丰盈,一场新雨过后,云雾缭绕,如诗如画。小满节气前,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洋洞村周围的梯田蓄水丰盈,一场新雨过后,云雾缭绕,如诗如画。
20
5月19日,在第八届中俄博览会现场,参会者在国际展区了解工艺品。本届博览会有44个国家和地区120余个中外代表团参会,这些国家和地区各具特色的工艺品吸引与会者参观欣赏,成为博览会上的一大亮点。
20
5月19日,是中国旅游日。有趣的人生,一半是山河湖海。一次旅行,就是一次知识的积累,一次视野的开拓。正值夏日,让我们跟随名家的笔触,去感受那些名山大湖的盛景。
19
在我们今天的社会生活中,博物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是很多人休闲娱乐、学习研究的重要场所。在景德镇御窑博物馆,人们通过一件件精美的瓷器艺术品和数字光影展,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华瓷器艺术宝库的大门,感受中国传统瓷器工艺的登峰造极……
19
作为国家创新型城市,佛山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构建“人才引育+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应用”的协同创新体系,以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促进产业与科技互促双强。
18
中国海军第45批护航编队完成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和中伊俄“安全纽带-2024”联合演习等任务后,17日顺利返回山东青岛某军港。
18
这条巨龙就是北京八达岭长城。夜色下的八达岭长城有着和白天不一样的美,她更深邃、更安静,仿佛无声讲述着千百年来的历史赓续。
18
当日,巴黎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站开启首日赛事。
17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