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载人航天不断攻坚克难 创造“飞天”奇迹

2023-02-25 13:31来源: 央视网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央视网消息:2月24日下午,“逐梦寰宇问苍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年成就展”开幕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展览全面系统面向公众展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历程和建设成就。

  本次展览为期3个月,主要展品包括可步入舱内参观的天和核心舱1:1模型,空间站组合体1:4模型,长征二号F、长征七号、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等模型,还有航天服、神舟十三号返回舱、火箭发动机、环控生保设备及飞行任务搭载的党旗等实物,新一代载人飞船及月面着陆器等未来载人登月主要飞行产品模型更是首次展出。

  不断攻坚克难 创造“飞天”奇迹

  在“逐梦寰宇问苍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年成就展”上,两套中国自主研发的“飞天”舱外航天服成为游客们争相合影的“打卡热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陈善广和我们分享了我国首套舱外航天服的研制历程。

  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进行中国人的首次太空行走,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套舱外航天服“飞天”亮相太空。谈起攻克舱外服技术难关的艰辛历程,时任航天员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的陈善广记忆犹新。

中国载人航天不断攻坚克难 创造“飞天”奇迹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 陈善广:我们接下来任务以后,也提出一个目标,就要让我们自己培养的航天员穿着我们自己的舱外航天服。当时给我们系统的时间,不到4年时间要完成,压力很大。

中国载人航天不断攻坚克难 创造“飞天”奇迹

  舱外航天服实际上是一部小型载人飞行器,要在太空环境中独立对航天员进行生命保障,具备防护辐射、超高低温等空间恶劣环境的能力,同时还要保证航天员在着服状态下能够高效地工作。完成舱外服的技术突破是一个国际性难题。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 陈善广:国际上研制一套舱外服都需要六七年、七八年,我们向时间、进度这方面来要效益,除了提升效率以外,就是踏踏实实地一天当两天用。

中国载人航天不断攻坚克难 创造“飞天”奇迹

  舱外服的技术突破只是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一个缩影,三十年筚路蓝缕,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线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飞天奇迹。

  2021年, 载人航天精神被纳入首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也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一代代航天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中国载人航天不断攻坚克难 创造“飞天”奇迹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 陈善广:我觉得这种文化的力量对于我们从事载人航天的工作者来说,是不断得到激发、得到巩固、得到发展,也使得我们在不断克服难关和挑战,完成我们中国载人航天一次次辉煌。

  杨利伟:中国“飞天”第一人见证航天员成长

  回望中国载人航天历程,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实现了中国人的飞天梦。如今,航天员队伍逐渐成长壮大,不远的将来还会有更多的中国航天员扬帆起航,逐梦九天。

  今年是中国载人航天立项30周年,也是中国人首次飞上太空的第20个年头。作为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对首飞经历历历在目,他说,“这是中国人迈向太空的第一步,更是整个载人工程全线迈出的伟大一步”。

中国载人航天不断攻坚克难 创造“飞天”奇迹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 杨利伟:实际上对于我当时飞行来讲,短短的一天时间,每一个片段对我来讲都是非常难忘的。比如当我们真的是第一时间能够去从舷窗看看外边的时候,现在想起来还是非常震撼。因为那个时候作为中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航天员,从这个视角去看的时候,我觉得他可能不单单是我自己,真的是代表了一个民族或者是全国人民去看。我想也正是因为有了每一个这么精彩的一些片段,才有现在的我们取得的这种辉煌成就,这种成就我想它反映了不是一个人去执行任务,也不是一个团队,这更多的是一个工程或者国家的这种支撑。

  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五号,如今,已经有十艘载人飞船、16名中国航天员造访太空,与此同时,中国也走出了一条自主培养与选拔航天员之路。

中国载人航天不断攻坚克难 创造“飞天”奇迹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 杨利伟:首先,应该说我们国家的载人航天从无到有,都是从最早的摸着石头过河一种状态逐渐成长起来的,逐步成长,逐步成熟。从航天员本身训练这个角度也是这样的,从最初我们一线的科学家、我们的工程师来上课,到现在成系统的理论教育、航天技术的训练、体能训练、心理训练等等,都有了专业的队伍进行很规范的按照大纲来实施,这样应该说我们的整个的培训更加科学、更加规范。

  2023年飞行任务乘组已完成选拔

  根据任务规划,今后中国航天员将常态化值守空间站,每批航天员任务期为6个月,今年还将有2批6名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杨利伟介绍,这六名航天员的选拔工作目前已经完成。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 杨利伟:大家知道咱们空间站去年建成之后,我们整个的从空间站工程来讲,它进入了一个运营期,或者说它常态化飞行。这样我们现在就制定了一个选拔的方案,在任务前一年到一年半就会选拔航天员,执行任务的航天员和他的备份的航天员,现在我们基本上采取了两次任务一起选拔,再选拔备份的梯队,这样有利于我们的训练和备份互相衔接,一次任务一次任务地叠加。所以大家也可以想象,我们现在肯定是已经选拔出了我们的今年的执行任务的乘组以及备份,这样有利于咱们整个的任务的执行。

中国载人航天不断攻坚克难 创造“飞天”奇迹

  杨利伟介绍,未来中国航天员的分工将越来越多元化,选拔的来源、种类和标准也进行了不小的调整。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 杨利伟:从最初我们第一批航天员选拔来自于空军的飞行员,到现在我们的航天员不单单来自于飞行员,还有来自于地方的大专院校、大学,还有来自于我们的科研机构,还有我们的工程部门以及科学院,各行各业,包括我们第四批的航天员,还要面对港澳(地区)。这样,从航天员的来源上也发生了很多不同的变化。从种类上,除了我们的驾驶员到工程师,还有载荷专家。现在我们的这些标准也好,我们的训练的一些规章制度都进入了成熟期或者说应用期。当然,我们工程现在也转入了空间站的运营期。

中国载人航天不断攻坚克难 创造“飞天”奇迹

  目前,中国空间站已全面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接下来工程总体将全面实施载人登月探测工程。

中国载人航天不断攻坚克难 创造“飞天”奇迹

  航天员 陈冬:我们中国载人航天从无到有,从有到辉煌,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为之付出。我也很幸运,能够把自己的精力、体力、智力投入到载人航天工程,更重要的是展望未来。我觉得我们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去探索更深的太空,去探索更多未知的世界。月球、火星乃至更远的星球就是我们下一个目标,我们所有人类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家园。

[责任编辑: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10月10日,游客在位于北京三眼井胡同的胡同美术馆参观展览《镜观·曼波》。
11
近日,位于天津地铁4号线东南角站的天津卫故城东城墙遗址文物展厅正式开放,展厅内21米长的城墙遗址层次分明,让乘客在出行时也能了解天津历史。
11
10月10日,一列装载25个集装箱轻工产品的X8666次快速多式联运班列从福建省泉州市黄塘铁路货场驶出,以最高120公里时速开往重庆团结村站。
11
当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火种采集仪式在广东省广州市举行。当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火种采集仪式在广东省广州市举行。
10
经测算,假日8天,全国国内出游8.88亿人次,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增加1.23亿人次;国内出游总花费8090.06亿元,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增加1081.89亿元。经测算,假日8天,全国国内出游8.88亿人次,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增加1.23亿人次;国内出游总花费8090.06亿元,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增加1081.89亿元。
10
10月2日,工作人员在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甘肃省张掖市分公司邮件处理中心智能分拣流水作业线上工作。新华社发(沈冬兵摄)  10月2日,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河北省遵化市分公司的工作人员在分拣快递包裹(无人机照片)。
10
国庆中秋假期最后一天,各地迎来返程高峰。国庆中秋假期最后一天,各地迎来返程高峰。国庆中秋假期最后一天,各地迎来返程高峰。国庆中秋假期最后一天,各地迎来返程高峰。国庆中秋假期最后一天,各地迎来返程高峰。
09
国庆中秋长假期间,由沈阳的老厂房、老仓库改造的文创园和游乐场人头攒动。国庆中秋长假期间,由沈阳的老厂房、老仓库改造的文创园和游乐场人头攒动。国庆中秋长假期间,由沈阳的老厂房、老仓库改造的文创园和游乐场人头攒动。
09
秋日清晨,初升的太阳照在湖北省麻城市龟峰山景区的奇峰怪石上,勾勒出“龟峰旭日”的壮丽景象。秋日清晨,初升的太阳照在湖北省麻城市龟峰山景区的奇峰怪石上,勾勒出“龟峰旭日”的壮丽景象。
09
10月7日,国庆中秋假期进入尾声,各地返程客流攀升。10月7日,国庆中秋假期进入尾声,各地返程客流攀升。10月7日,国庆中秋假期进入尾声,各地返程客流攀升。10月7日,国庆中秋假期进入尾声,各地返程客流攀升。
08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