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医疗服务体系如何建设?

2023-02-15 13:20来源: 新华社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始终是深圳的头等大事。2022年,深圳积极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有效应对突发疫情,加快补短板、强基层、建高地,构建“顶天立地”的医疗卫生格局,全力实现“病有良医”。

  医院床位再增量医疗服务能力大提升

  2022年,深圳扛下严峻的疫情冲击,扎实推进市人民医院宝安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二期等89个重大医疗卫生项目建设,高质量建成市中医院综合楼等10个项目,全年新增床位1920张,同比增长60%。

  同时,规划医疗资源向原关外地区倾斜。4家新建市属医院项目陆续在宝安、龙华、大鹏等区“封顶”,预计完工后将再提供床位超8000张。

  今年,深圳将加快推进新华医院、深汕人民医院等在建项目完工,开工建设市人民医院宝安医院、南方科技大学附属医院等项目,计划全年新增床位3200张。未来五年,还将推动全市布局持续优化,努力补齐薄弱区域医疗资源,逐步满足群众就医需求。

高水平医疗服务体系如何建设?

  图1:2022年市大鹏新区人民医院封顶,将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大型三甲医院,可提供床位2000张

  小病不用大医院,社康服务“就地解决”

  去年疫情高峰期,社康诊疗分担了同期全市发热门诊总量的65%,充分发挥了居民健康“守门人”的兜底作用。全市社康机构新增54家、总数达881家,全科医生数8964名,基本形成“15分钟社康圈”,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以看小病、做康复。

  基层医疗机构的扩容提质,源于深圳从未停止的改革创新。2022年,深圳修订社康机构设置标准,加快选址 建设科室更丰富、功能更齐全的社区医院 ,促进优质资源下沉,让市民就医省心又便捷。

高水平医疗服务体系如何建设?

  图2:全市首家社区医院:宝安区航城社区医院

  家住宝安航城社区的李女士说道:“这里新开的社区医院可以拍CT、做体检,提供24小时的发热、创伤等急症治疗,还有住院床位来做慢性疾病的康复理疗,不用再去大医院扎堆了。”这样的社区医院,深圳规划布局了28家。到2025年,全市社康中心和社区医院总数将达1012家。

  高品质、国际化,加快实现“大病不出深圳”

  强化公立医院主力军作用,加快补齐医疗资源短板2022年,新增三甲医院7家、总量达32家, 提前且超额完成了三甲医院倍增计划目标。市人民医院进入复旦大学中国医院排行榜百强,2家医院进入全国医院综合科技量值前100名,3个学科进入全国学科科技量值前10名、入围数量逐年递增。

  大病深圳看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破零”。心脏病、脑血管疾病以及肿瘤常年居于深圳市民主要死亡原因的首、次位,为此,深圳针对性引进阜外医院和肿瘤医院2个“国家队”,在资金、土地、人才等多方面给予大力支持。2家医院也不负所望,就阜外医院而言,入驻至今完成疑难重症手术5千余台,达成多项“华南首例”“国内首例”的手术成就,让市民在深圳就享受与北京同质的医疗资源。按计划,2家医院新扩建完成后,编制床位将分别达2300张和1600张,进一步满足市民疑难重症的就诊需求。

高水平医疗服务体系如何建设?

  图3:2022年,深圳引进的2个“国家队”成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

  深圳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国家队”专家、技术、资源的‘传帮带’下,深圳肿瘤及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水平在较短时期内取得了大幅提升!”此外,深圳将推动2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高水平建设,进一步将优质医疗资源辐射至大湾区,努力建设、国际化医疗中心城市。

  病历互通、药械共享,医疗资源“通关”跨境衔接。以前需要费尽周折到境外才能用上的药物和器械,通过港澳互惠互利的药械合作新模式,如今在深圳就能用上了。

  作为“港澳药械通”首个试点,港大深圳医院目前已引进13种临床急需进口药品和4种进口医疗器械,让更多患者获得到了及时救治,为大湾区居民带来了福音。

高水平医疗服务体系如何建设?

  图4:2022年4月,杨女士成功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成为“港澳药械通”药品运抵港大深圳医院以来首个受益者

  老家在陕西咸阳的83岁毛女士表示:“之前去过多家医院,尝试了各种治疗方法,但都不见好转。后来在港大医院,用上厄达替尼这个靶向药,病情终于有了好转。”

  与医疗服务协同发展的,还有深圳医学科技创新水平。2022年12月10日,深圳医学科学院(筹)正式揭牌。与传统医科院相比,深圳医科院(筹)采用六大“全新机制”,具有引才用才灵活、联动合作多维、资金筹措多元、研究资助创新、评审评价科学、产业转化迅速等特点,将吸引更多全球医学人才集聚深圳。办学理念与国际高度接轨,打造弹性自主的科研环境, 聚焦全人类健康,突破重点人群和重大疾病的防治技术,提升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医学科学的全球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让市民在卫生健康上的获得感更充足、幸福感更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本文出自瞭望智库深圳课题组调研成果)

[责任编辑:武乐之]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近年来,作为民营经济重镇的福建省泉州市,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为传统产业升级提供可持续支撑,实现“制造”向“智造”转型,激活民企发展新动能。
26
当日,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重庆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三十三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下称“书博会”)在重庆开幕,线上线下汇集精品图书上百万种,其中新书约10万种。本届书博会以“书香中国 阅读之美”为主题,主会场设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同时在重庆市南岸区、大足区设分会场。
26
一场降雨后,河北省邢台市西部太行山区出现云海景观,层层云海在奇险峻秀的山峦间翻腾,群山在云海中若隐若现,宛如人间仙境,美不胜收。一场降雨后,河北省邢台市西部太行山区出现云海景观,层层云海在奇险峻秀的山峦间翻腾,群山在云海中若隐若现,宛如人间仙境,美不胜收。
25
7月23日,工作人员在贺兰山岩画遗址区内进行2025年度岩画复查(无人机照片)。贺兰山岩画记录了3000至10000年前当地远古人类的生活场景及多种图案和抽象符号,是反映我国北方先民生活状态的文化符码,为研究贺兰山地区远古时代乃至近现代生态环境和物质条件提供了珍贵资料。
25
7月24日,在河南郑州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媒体智库峰会会场,媒体记者拍摄《合乐图》民族乐器复刻展演。
25
7月23日,四川成都火车东站候车大厅客流如织。自7月1日暑运启动以来,中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已经突破3亿人次,日均安排加开旅客列车922列。自7月1日暑运启动以来,中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已经突破3亿人次,日均安排加开旅客列车922列。
24
7月23日,在西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暑期爱心教室,孩子们在志愿者辅导下画画。暑假期间,浙江省嘉兴海宁市硖石街道西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启暑期“爱心教室”,课程包括绘画、书法、阅读、手工以及作业辅导等。
24
7月22日至23日,2025年民体杯全国独竹漂比赛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古城举行。7月22日至23日,2025年民体杯全国独竹漂比赛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古城举行。
24
7月18日晚,意大利游客阿尔弗雷多·奇米诺(左)和朱利奥·巴尔托利在上海外滩与东方明珠合影。签证便利化政策措施有效带动大批外国游客来到中国旅游。签证便利化政策措施有效带动大批外国游客来到中国旅游。
23
7月21日至23日,2025年“火把原乡·清凉布拖”彝族传统火把节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举行。服饰展演、火把狂欢夜、朵洛荷及传统选美、传统民俗竞技比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当地彝族群众与嘉宾、游客一起欢度火把节。
23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