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平原县,
43岁的谭英换
连续九年,义务帮助别人寻找亲人。
她没出过几次远门,
却能听懂十几种方言,
通过打向天南海北的寻亲电话,
她成功帮助300多个家庭团圆。
“看到他们团圆
我打心眼儿里高兴,再辛苦也值了”
九年前意外加入寻亲群
从此开启助人寻亲之路
谭英换助人寻亲源于一次偶然,
九年前,她意外加入一个寻亲群,
在群里认识了广东男孩小江,
小江从小在养父母家庭长大,
当时在外漂泊,
非常渴望找到亲生父母。
了解情况后,谭英换决定帮助小江,
这是她第一次尝试帮人寻亲。
△谭英换
通过研究小江的口音和儿时的记忆,
谭英换锁定小江的老家在四川、重庆一带,
经过几个月的寻找和当地志愿者的协助,
小江顺利回到了老家重庆。
不久后,谭英换接到了
小江的亲生父母打来的电话,
对方在电话中止不住地感谢,
“要不是你,我就见不到他了”。
这次经历,让谭英换更加义无反顾地
踏上了助人寻亲的路。
谭英换白天打零工,
晚上用空余时间帮助寻亲,
最多时加入了300多个寻亲群。
“群里都是发寻亲信息的,
但我最希望看到的,
还是哪个家庭团圆的消息。”
△谭英换和团圆的家庭
从方言中获得关键信息
为离家多年的老人找到家人
公益寻亲的经历多了,
谭英换学会了比对细节,
从方言中寻找关键信息。
今年春节前,在广东一个救助站,
有位离家几十年的山东老人寻亲,
但工作人员听不懂老人的方言。
听闻消息,谭英换赶紧联系了救助站,
“我是山东的,可以用方言跟他交流”。
在断断续续的聊天中,
谭英换得知老人是济宁兖州区漕河镇人,
离家30多年,家里还有个哥哥。
获得关键信息后,
谭英换立马找当地人确认,
几经辗转,联系上了老人的侄子,
不久后,老人就要回家和亲人相见了。
熟知全国十几种方言
见证过团圆也曾被误解
九年来,谭英换熟悉了多地方言。
“山东方言差不多都听懂了,
省外的仔细听,
能听明白十几个地方的方言了。”
有时为辨别寻亲人说的一个词,
谭英换要把一段视频、一句话,
反复听上十天半个月。
△谭英换(右)和寻亲的人
见证许多家庭团圆的同时,
谭英换也有过不为人知的委屈。
“有时候会在电话里被人骂一顿
说我是骗子。”
她回忆,前些年帮一位老人寻亲,
给老人的家人打电话却被当成骗子。
“后来我发了老人的照片,
又一直打电话,
手机号被拉黑了,换个手机再打,
直到对方被打动了。”
谭英换说,她不怕受些委屈,
最后能有好消息就好。
△谭英换(右)和寻亲的人
这些年,看着越来越多的人回家,
谭英换也很感动。
“我希望用自己的能力,
回报和帮助更多的人,
让越来越多的家庭团圆!”
综合丨央视新闻微信、闪电新闻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