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岁的城市磨刀人:磨刀半世纪 撑起一个家

2023-01-21 14:35来源: 重庆晨报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磨剪刀……戗菜刀……”悠扬的吆喝声曾经响彻大街小巷,而近些年来,已很少听到这样的声音。黎中荣,磨了半个多世纪的刀,如今依然行走在城市的繁华中,守着他的磨刀石。

  这名78岁的磨刀人靠着日复一日的磨刀,养大了两个儿子,撑起一个家,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

78岁的城市磨刀人:磨刀半世纪 撑起一个家

  5元磨一把 “整条街上都认他”

  1月17日,重庆市九龙坡区石桥铺白马路,黎中荣背着他的家当,穿行于人烟喧腾的街市。肩扛四腿长板凳,凳上两头各绑有粗细磨刀石块,凳边挂有水桶、水刷、拭刀布。

  “磨剪刀……磨菜刀……磨刀嘞!”黎中荣不急不慢地吆喝,稳稳走着。路过热闹的菜市场,路过灯火璀璨的肉铺,路过嘈杂的小摊。走到哪家店门口,招手打个招呼。店家递来一个眼神,有没有刀要磨,他立马心领神会。

  黎中荣依然延续着肩挑背扛,走街串巷的古老营生方式。

  在一家生肉店前,店主叫住了黎师傅。他轻车熟路在门口找个空地,放下板凳,接过店家递来的三把砍刀。

  黎中荣骑跨于板凳上,不慌不忙地开工。先在粗磨石上点水分两边磨,然后换到细磨石上继续打磨得更薄,磨好后再用大拇指试刀锋,一边磨一边还往刀上蘸水。

  肉店开了三年,菜刀、砍刀用得频繁,每周都要磨一次,一直是交给黎师傅。年轻的店老板信得过他:“别人磨的刀我们看不起。之前有其他师傅磨过刀,用了几天就不行了。黎师傅磨的,刀尖、刀口都相当讲究。要是他不在,我们宁愿不找其他人,再多用一个月都能撑过去。”

  “不止是我们,这条街都认他。别人磨刀收费每把七八元,他只收5元。”

  听到店家夸赞,黎中荣并未喜形于色,依然自顾自把精力放在刀上面。周围几个小朋友好奇地站在一旁,饶有兴致地观看。

  20多分钟后,磨完刀,他笑眯眯接过店主递来的15元现金,道了声谢。

78岁的城市磨刀人:磨刀半世纪 撑起一个家

  “没有爸爸的磨刀石,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这是个守旧的人,只收现金,不太会用微信。他也不担心,还是乐呵呵的:“会磨刀就够了。我儿子会帮我处理。”他时常把儿子挂在嘴上。

  黎中荣老家在垫江县合兴村,原本是一名打石匠,20来岁时跟着师傅学会了磨刀。那时农村每家每户都需要磨刀,会磨刀,就有口饭吃。

  上世纪九十年代,黎中荣来到了重庆主城——城里挣钱机会更多。“我记得当时磨刀收5角钱一把,而一碗‘冒儿头’(米饭)8分钱,磨一把刀可以吃几顿饭了。”

  之所以来城里,也缘于家里处于最艰难的阶段:小儿子读高中,大儿子准备操办结婚,家里还计划盖房,都需要花钱,媳妇儿没有工作,光靠大儿在外打工寄回的钱远远不够。

  黎中荣想着,多磨一把刀,家里的新房就多一块砖。

  于是,起早贪黑地磨刀,只要哪家叫他,哪怕走个三里五里,哪怕要爬十几层楼,他都去。那时黎中荣唯独舍不得为自己花钱,用1元钱称三四斤橘柑,放在磨刀的条凳下面,可以吃好几顿。

  攒下的钱,都给了家里。

  土墙一点点砌起来了,瓦房盖起来了,六间房宽敞明亮。“总算是有个真正的家了。”黎中荣长长吐了一口气。

  他平日里没别的爱好,就喜欢喝点酒,祛乏。50多岁时,被查出有高血压,黎中荣赶紧戒了烟酒:“我还想多磨几年刀呢!家里还等着我挣钱呢!”

  欣慰的是,大儿子也跟着来到了主城,做家电维修。做事勤快机灵,开了一家门市,周围居民的冰箱空调都找他修,已经买了三套房;小儿子考上了大学,在垫江教高中数学。“别人喊我黎老师,他才是真正的老师哩!”说起两个儿子,连皱纹里也是自豪。

  “要磨刀搞快点哟!我腊月二十七就回老家过年了,儿子开车送我!”这些天来,黎中荣逢人就提,讲到最后一句时总要提高音调。

  在小儿子的印象中,父亲每天天不亮就出门,晚上星光满天才回家,一直在外磨刀。寒冬腊月,手上起了冻疮都顾不上。“他是家里的顶梁柱,这个家,真正是靠父亲一个人磨刀撑起来的……”

  “没有爸爸磨刀,就没有我们的今天。”大儿子黎兵如今也是靠手艺挣钱,他清楚父亲用一双手给家里带来了什么。

  靠着磨刀,黎中荣曾经一天挣过300多元。

  几年前,老伴因摔伤获赔了一笔钱,加上磨刀的积蓄,黎中荣拿出20万元,坚持给了每个儿子10万。“拿去给我孙儿买个车!”掏钱的时候,黎中荣很大气。

  好在孩子们也很孝顺,每个月都要拿钱回家,每次来看望都提着牛奶、水果。“家和万事兴!”刀是锋利的,家,是柔软的,也是他磨刀的动力。

  “爸,你只要不想做了,随时回老家,我们给你养老。”儿子们经常这样跟他说。

78岁的城市磨刀人:磨刀半世纪 撑起一个家

  “好手艺不会失传”

  不过,黎中荣显然还不想放下手中的磨刀石。

  “干活干惯了,歇下来手就痒,想去摸下刀。看到什么刀都想拿来磨……”

  最早的职业磨刀人在春秋战国就有了。《庄子·养生主》中关于庖丁解牛有这样一句话“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意思是,我这把刀用了十九年,宰杀了几千头牛了,刀刃还像新刀刚启口子似的。这其中一是庖丁的技艺高超,二是有磨刀的功劳。

  传了几千年的手艺,黎中荣总想着多延续一阵。

  家里早已不缺钱,但他就是放不下磨刀。“可以锻炼身体,打发时间,还帮了别人忙。为啥不做?”看到一把把锈钝的菜刀在自己手里焕然一新,他特别有成就感。

  “这辈子我只会磨刀,也爱磨刀。”

  走街串巷累了,他就找个小区,在门口一坐,闭上眼静静养神,工具放一旁。有出入的居民看见他了,会主动找来。

  “是比之前锋利多了!”在白马凼一小区,居民龚孃孃拿到磨好的菜刀很欣喜。“现在要找个磨刀师傅不容易,平时没觉得菜刀钝不钝是个多大的事儿,但真正要用起来就觉得还是刀快些方便得多。”

  找他磨刀的大多是上了一点年纪的人,一边看着黎师傅磨刀,一边嘴上总要扯点啥。

  “师傅你别多心哈,再过几十年,这手艺怕就没了吧……”龚孃孃忍不住问。黎中荣大度一笑,丝毫不介意:“是啊,我们可能都是最后一辈会磨刀的……”现在的年轻人,没人愿意学。他猜想,可能因为他们觉得5元、10元磨一把刀,来钱太慢,也觉得这工作不够体面。

  但他沉思片刻又说:“好的手艺不会失传。”在有的领域,机器永远代替不了人工。

  “好多地方用机器磨刀,但机器永远不可能达到人工这么薄,这么利。如果磨到手工这么薄啊,这刀就不能用了!”他说,手工磨的刀不易伤人,更锋利,更耐用,刮胡子都没问题。

  他不遗余力地想延续这手艺。曾经有个65岁的“小兄弟”找他学磨刀,他也乐意教。“你不怕他学了手艺抢你生意啊!”有人问。“钱哪里挣得完!不怕!”黎中荣虽然耳朵有点背,但中气十足,不容辩驳。

78岁的城市磨刀人:磨刀半世纪 撑起一个家

  刀如人生 1800元的刀不一定好用

  黎中荣闲暇时会去废品收购站,常会遇到一些废弃的刀具。

  有的是居民搬家,不方便带走,有的是用钝了,懒得去磨,便一弃了之。黎师傅不嫌弃,遇到看得上的,以8角一斤的废铁价格买下,捡回家细细擦拭,反复打磨。

  他工具箱里就有一把满是铁锈的菜刀,拿在手里有些分量,便是如此“淘”到的。“你看看这个手艺,都是老铁匠才打得出来!”黎中荣发出“啧啧啧”的感叹:“好刀啊,好刀!拿100都舍不得卖!”

  怕别人不信,他赶紧用袖子擦拭刀上的铁锈:“这些可以擦掉。刀,用一次擦一次,就不会生锈,好东西,也要懂得会用。”

  他说,上了年纪的人都懂得这刀的好,而年轻人爱选不锈钢刀,虽然不上锈,但比不上这个快。

  “很多东西,对有的人来说,是无用之物,对有的人来说,却是宝贝。”黎中荣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

  黎中荣是真心爱刀。

  有一次,他听说一位老板花了1800元买了一把刀。这么贵的刀,得见识一下!黎师傅坐了一个小时车专门跑去看。“你猜咋的?”他连连摇头:“不行不行,虚有其表。好看是好看,但不好使。”

  “再贵的刀,不好用也是空了吹。”黎中荣又说了句他的用刀哲理。过去大家的收入低,买把菜刀也算一项大支出,那时的菜刀是铁匠一锤一锤锻造出来的,刀面上锤印密布,坑坑洼洼,但好使、顶用。

  “刀好不好啊,一听便知!”他弹了一下刀身,把耳朵凑过去,听刀发出“嘭嘭嘭”的声音,“有这个声音的算好。”他心满意足地点点头。

78岁的城市磨刀人:磨刀半世纪 撑起一个家

  回老家过年 村里的刀都等着他磨

  1月18日中午,黎中荣跟大儿子一起回垫江老家。

  哪怕临近出发了,这天上午他依然没闲着,跟往常一样一大早就出门磨刀。和平时不同的是,他换上一双新皮鞋——也是儿子买的。

  回家过年,总是要穿得漂漂亮亮。

  小区居民知道他马上要休息,慌慌张张拿了刀就小跑出来。“黎师傅,帮我磨了再走哈!”陈明霞除了除夕和家人团年,初二、三也都邀请了亲戚朋友来聚会,准备小露厨艺。她在网上买了磨刀石自己磨,发现还是不如黎师傅的手艺。

  “以前逢年过节,大家都会先磨好刀,准备满桌子的菜。听到这磨刀的声音,‘年味’就出来了!”陈孃孃说。

  年前是黎师傅最忙的时段。即使活再多,也秉承“慢工出细活”的态度,求精求细。“成物不可毁,不能把别人的东西磨坏了,也不能随便磨一磨,让人用了几天就又钝了。”

  在一百多公里外的老家垫江合兴村5组,村里的人也在等着他回家帮忙磨刀——这已是多年惯例。黎中荣也乐意:“忙了一年,那是营生;回家给乡亲们磨磨刀,是旧情,不收钱!”

  除夕就在眼前。家乡的刀,远方的故人,熟悉的炊烟和田野,都在等着他。

  上游新闻记者 纪文伶

  

[责任编辑:王焕君]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当日,天津国际邮轮母港迎来皇家加勒比邮轮“海洋赞礼”号、东方邮轮“梦想”号和大洋邮轮“芮吉塔”号三艘国际邮轮同时停靠,这也是天津国际邮轮母港复航以来的首次“三船同靠”。
02
当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门部队第十九次军营开放活动在氹仔营区拉开序幕。当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门部队第十九次军营开放活动在氹仔营区拉开序幕。当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门部队第十九次军营开放活动在氹仔营区拉开序幕。
02
从今年5月1日起,四川省平武县虎牙藏族乡的土地梁高山杜鹃花海和大龙口瀑布、云海雪山对游客开放。从今年5月1日起,四川省平武县虎牙藏族乡的土地梁高山杜鹃花海和大龙口瀑布、云海雪山对游客开放。
02
在陕西省韩城市的黄河岸边,有一座建在悬崖上的水文站——龙门水文站。西临陕西韩城,东临山西河津,一条钢索缆道牵引在晋陕峡谷间,这是龙门水文站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
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美容美发市场的需求持续增长。五一劳动节之际,记者聚焦美容美发行业,看几位普通劳动者在平凡岗位上如何绽放光彩。
01
据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消息,4月30日至5月5日,上海景观照明开启重大活动模式,营造欢乐祥和节日氛围,向劳动者致敬。据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消息,4月30日至5月5日,上海景观照明开启重大活动模式,营造欢乐祥和节日氛围,向劳动者致敬。
01
当日,在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海域,我国首个建设在高风速海域的海上光伏电站项目——三峡集团东山杏陈180兆瓦海上光伏电站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
30
为迎接“五一”国际劳动节,一场以“我运动我健康”为主题的工地趣味运动会在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的一处中铁二十局市政工程公司项目现场举行。
30
悬泉置遗址景区开园
30
4月29日4时1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9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