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娃子”走了!送别104岁川籍女红军

2023-01-17 19:50来源: 封面新闻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得知104岁老红军王少连去世消息,万分悲痛,现在我正在赶往巴中的途中,送她最后一程。”1月16日下午,四川优秀军转干部林强在朋友圈里发布这条令人悲伤的消息。

“玉娃子”走了!送别104岁川籍女红军

  王少连。封面新闻记者 李佳雨 摄

  王少连,四川巴中市巴州区鼎山镇人。13岁时,乳名“玉娃子”的她跟在母亲、哥哥身后,加入了红军队伍。一年后在战斗中走失,辗转回到老家。30年后,正是因为这个乳名,她与母亲意外团圆。2021年,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重走川陕革命根据地,推出大型报道《娃子 你是谁》,王少连便是其中主角之一。

  和“玉娃子”一样,90多年前,数不清的没有确切姓名的“娃子”“女子”参加红军闹革命。在漫长的岁月里,他们逐渐凋零。按照家乡风俗,简单的追悼会后,1月18日一早,跨越两个世纪的“玉娃子”,将长眠于巴州区鼎山镇蝉池村——这片生她养她的土地。

  安详离世

  子女们全都陪在身边

  “母亲是腊月十八(1月9日)凌晨5点58分走的,她走得很安详。走时,我们六兄妹都在身边。”1月17日下午,王少连的大儿子张必良告诉封面新闻记者。

  2021年6月,封面新闻记者初次见到老人时,她的身体还算硬朗,一头黑发面色红润。每天一早下楼,儿孙们用轮椅推着她四处转转,有时还能自己拄拐杖走一段路。听力虽然大不如前,但附在耳边声音大一点,尚能听得明白。说到高兴处,她会捂住嘴巴,脸上露出孩子般纯净的笑容。

“玉娃子”走了!送别104岁川籍女红军

  2021年4月,王少连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 封面新闻记者 李佳雨 摄

  一百公里外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一直是老人心心念念的地方,当时各方助力帮老人完成心愿,在车上,她静静看着窗外一言不发,接近目的地时,老人突感不适,一行人担心不已,“没事,我晓得,休息几分钟就好了。”张必良宽慰大家。到达烈士陵园后,老人仿佛变了一个人,坐在轮椅上、穿一身灰色红军装的她频频抬起右手敬军礼,游客们自觉地让出道来,向这位102岁高龄的老人致敬,并纷纷抢着上前合影。

  “其实母亲的身体一直还不错。”小儿子张必志说,大约一个多月前突然有了异样,饭量大减。去世前四五天不吃不喝,处于昏迷状态,孙子们送她去城里医院,执勤民警获悉后一路护送,可是情况不见好转,弥留之际,老人被送回老家,1月9日凌晨于家中安详离世。

  “玉娃子”的传奇

  红色基因在家族传承

  王少连老人的一生堪称传奇。

  13岁时,红军队伍路过鼎山,王少连懵懵懂懂地跟在后面,与母亲和哥哥参加了红军。她年纪小,被安排当勤务兵,看犯人、守物资,队伍枪支不够,就给她发了一把马刀。

  “红军爱护穷人,顾着我们这些,所以就投红军。”王少连第一次对“革命”有了认知。兄妹俩还跟着红军学认字。队伍里还有她不少熟悉的亲戚、邻居、玩伴。

  当时战事激烈,部队随时都在转移,身材矮小的她,在挨挨挤挤的人群里被推攘着前进,一个转身,妈妈和哥哥就不见了。究竟是在哪一场战斗中走失的,王少连已记不清楚,那一年,她还不足15岁,一番艰难辗转后,才好不容易回到了老家。

  母亲与哥哥杳无音信,日子再也无法回到从前。艰难的岁月里,王少连顽强成长,但对于母亲和哥哥的思念从未断绝,她固执地相信,一家人终究会团圆。

  “我叫玉娃子,哥哥王少福,小名壬娃子。”2021年6月,封面新闻记者造访时,老人断断续续地回忆起当年的一些片段。盼了30多年,母亲和哥哥还是没有一丝信息,她也逐渐接受了他们或许都已牺牲的残酷现实。1964年的一天,公社领导拿着一张印有寻亲信的报纸告诉她,她的母亲找过来了。王少连怀疑自己听错了,但她还是回了一封信,就一个问题:“我的小名叫什么?”

  一个月后,她收到回信,仅有三个字:“玉娃子”。就凭这三个字,65岁的母亲回来了,失散31年终于相聚。

“玉娃子”走了!送别104岁川籍女红军

  王少连与大儿子张必良话家常。封面新闻记者 李佳雨 摄

  “你们的舅舅呢?”张必良回忆,母亲经常向他们念叨这句话,为遂她的心愿,张必良多次前往巴中南龛坡川陕将帅碑林,在13.8万人名单里,没有找到舅舅“壬娃子”“王少福”的名字。“母亲明显有些失望。”张必良说,前些年听说通江王坪有全国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她又燃起了希望。但子女们顾及母亲高龄路途遥远,后来她的意愿愈加强烈,在巴州区有关部门协助下,才有了2021年6月的通江王坪之行。

  老人的传奇是后辈们的荣耀,红色的基因在庞大家族中延续。从小听着母亲和外婆的故事,在张必良这一代,兄弟四人都曾入伍从军,到了孙辈和曾孙辈,从军校到军营,传承还在继续。

  各界悼念

  “娃子”们的精神在延续

  1月16日下午,林强从成都启程,晚9点到达巴州区鼎山镇林蝉池村时,当天漫天飞雪,林强到老人灵前作最后的告别。

  几年前,作为四川优秀军转干部,林强和他的摄制团队辗转全国多个地方,抢救性地记录健在老红军的生活,因此在巴中与王少连老人结缘。在他的镜头里,老人健谈、笑声爽朗,笑容像孩子般清澈、纯净。

  17日下午,蝉池村哀乐低回,巴中市、巴州区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前往悼唁,送老人最后一程。

  30多公里外的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的英烈墙上,13.8万红军英名录中,“娃子”大约7000名。当年,“玉娃子”与哥哥“壬娃子”,与7000多个“娃子”少小离家,如同雏鸟本能地靠近温暖,加入了红军。在岁月的风烟里,“娃子”们或叱咤四方,但更多像“玉娃子”一样默默无闻。他们的姓名和面容已无从知晓,但他们的精神与贡献,如同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永远令人敬仰。

  走过百年的“玉娃子”魂归大地,但“娃子”们的精神仍在这片土地上延续。

  封面新闻记者 谢颖

  

[责任编辑: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10月23日22时3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二十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4
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鱼峰区到河池市宜州区的鱼宜高速公路全长115公里,于2021年开工建设,目前项目全面进入上部结构施工阶段,预计2025年底实现全线半幅贯通。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鱼峰区到河池市宜州区的鱼宜高速公路全长115公里,于2021年开工建设,目前项目全面进入上部结构施工阶段,预计2025年底实现全线半幅贯通。
24
10月23日,游客在江苏南京明孝陵景区石象路观赏秋景(无人机照片)。各地秋色愈浓,美不胜收。各地秋色愈浓,美不胜收。各地秋色愈浓,美不胜收。各地秋色愈浓,美不胜收。各地秋色愈浓,美不胜收。
24
车辆准备通过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边检站(10月19日摄,无人机照片)。来自珠海边检总站港珠澳大桥边检站的数据显示,自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以来,截至今年10月22日,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往来粤港澳三地的旅客数量已超过9334万人次,车辆累计超过1942万辆次。
23
当日,空中客车公司在中国也是亚洲的第二条A320系列飞机总装线在天津投产。据悉,空客二线项目总占地约30万平方米,包括总装厂房、喷漆机库、最终装配及工作组机库等13个单体建筑。
23
10月22日,湖北省武汉市的东湖风景区在夕阳和晚霞的映衬下,壮美如画。新华社记者 沈虹冰 摄  10月22日,湖北省武汉市的东湖风景区在夕阳和晚霞的映衬下,壮美如画。新华社记者 沈虹冰 摄  10月22日,湖北省武汉市的东湖风景区在夕阳和晚霞的映衬下,壮美如画。
23
金秋时节,位于浙江杭州萧山区世纪田园粮食功能区的3000多亩水稻迎来丰收,金黄的稻田、飞驰而过的高铁列车和远处的城市天际线构成了独特的城市田园画卷。金秋时节,位于浙江杭州萧山区世纪田园粮食功能区的3000多亩水稻迎来丰收,金黄的稻田、飞驰而过的高铁列车和远处的城市天际线构成了独特的城市田园画卷。
22
时下,新疆和田地区的胡杨迎来最佳观赏期,成片换妆的胡杨林与水天相映,共绘金秋美景。时下,新疆和田地区的胡杨迎来最佳观赏期,成片换妆的胡杨林与水天相映,共绘金秋美景。
22
10月21日,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的棉田中,棉农在固定棉花包。金秋十月,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187万亩棉田迎来采收高峰,雪白的棉海一眼望不到头。金秋十月,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187万亩棉田迎来采收高峰,雪白的棉海一眼望不到头。
22
在太原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继能源站,工作人员检查、记录设备运行情况(10月19日摄)。为应对冷空气影响,山西省太原市于10月19日提前启动供热工作,并通过加强巡检、24小时监控等措施,保障群众温暖舒适过冬。
21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