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国家需要,过去学的都可以抛!”他的简历只有13个字,名字是国家最高机密!

2023-01-16 19:53来源: 共青团中央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综合:微信公众号“共青团中央”综合整理自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央视军事”、“我们的太空”、“央视新闻”、“央视网”、“CCTV国家记忆”、“中国新闻社”、“环球人物”、“中核集团”,抖音@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核工业功勋系列文章之《于敏有多“普通”?》

  “于敏是谁?”

  这个名字出现在

  1987年“全国劳动模范”名单中时

  其余4人都有详尽的

  人物事迹介绍

  唯独关于于敏只有短短13个字

  “于敏是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

  除此之外,当时的人们对他

  几乎一无所知

  于敏

  一个曾绝密28年的名字

  为了国家需要放弃所学专业

  他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空白

  用2年8个月

  研制出我国第一颗氢弹

  让1967年的一声巨响

  惊诧世界!

  今天

  “两弹一星”元勋于敏去世4周年

  向中国脊梁致敬!

  你的功勋,我们不会忘记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搞出氢弹?

  这是他的回答

  “他们(美国)绝不能让中国搞氢弹

  那个时候中美关系非常紧张

  并且派军舰

  带着核武器到我们近海来

  是可忍孰不可忍

  我过去学习的东西都可以抛

  我一定要全力以赴搞出来……”

  在1988年以前

  很少有人知道于敏是谁

  更少有人了解他在做什么

  连他的妻子都说

  “没想到老于搞这么高级的秘密工作”

  这份工作就是研究氢弹和核武器

  从小立志报国

  他被称为“国产土专家一号”

  于敏出生于1926年

  幼年时代,他目睹山河破碎

  经历抗日战争

  立志要科学报国

“只要国家需要,过去学的都可以抛!”他的简历只有13个字,名字是国家最高机密!

  1951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后

  于敏被调入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

  当时,国内没人懂原子核理论

  几乎全靠自己

  于敏还是很快掌握了原子核物理的

  发展情况和研究焦点

  站在了国际前沿

  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

“只要国家需要,过去学的都可以抛!”他的简历只有13个字,名字是国家最高机密!

  在研制核武器的权威物理学家中

  于敏没有任何留学经历

  因此被亲切地称为

  “国产土专家一号”

  “这不太符合我的兴趣

  但爱国主义压过兴趣”

“只要国家需要,过去学的都可以抛!”他的简历只有13个字,名字是国家最高机密!

  1961年,钱三强告诉于敏

  所里决定,让他作为副组长

  领导和参加中国氢弹理论的预先研究

  此时,于敏的原子核理论研究

  正处于可能取得重要成果的关键期

  一边是自己十分热爱、耕耘了10年

  即将取得重大成果的原子核理论研究

  一边是未知的挑战和国家的需要

  他毅然选择了后者,服从分配

  他说:

  “这不太符合我的兴趣

  但爱国主义压过兴趣”

  “国家需要我,我一定全力以赴”

“只要国家需要,过去学的都可以抛!”他的简历只有13个字,名字是国家最高机密!

  就这样

  中国氢弹的研究

  从一张白纸开始

  从此

  于敏的名字就在原子核理论界

  乃至整个物理学界“蒸发”了

  他将自己的人生挖出了一个空白

  来填充另一个祖国需要的空白

  说起那段“穷苦”岁月

  您一直挂着笑容,我们却听得泪目……

  没有在西方名校留过学

  没有喝过一滴“洋墨水”

  这位“国产土专家”

  为了尽快研制出

  中国自己的氢弹

  废寝忘食

“只要国家需要,过去学的都可以抛!”他的简历只有13个字,名字是国家最高机密!

  自从进入氢弹理论研究小组

  靠安眠药入睡就成为于敏的常态

  他的同事担心他的身体

  总是劝他一定要少吃安眠药

“只要国家需要,过去学的都可以抛!”他的简历只有13个字,名字是国家最高机密!

  上海有当时中国唯一

  一台运算5万次的计算机

  然而,95%的时间

  要先保证原子弹设计的运算

  氢弹研究只能占用5%的时间

  并且可用时间基本都是在夜里

  他开玩笑说道

  “比起美国、苏联

  我们是穷人

  穷人就要有穷办法……”

  于是,他带着他的团队

  就利用这点的运算时间

  甚至还用上了

  算盘、计算尺这些工具

  通过这种最古老的工具

  一步步艰难推进着

  我国氢弹研究的发展

“只要国家需要,过去学的都可以抛!”他的简历只有13个字,名字是国家最高机密!

  1965年

  氢弹研制方案终于有了一些眉目

  为了验证方案是否行得通

  于敏带领几十名科研人员

  赶赴上海“百日会战”

  100多个日日夜夜

  于敏开办系列讲座

  分析不同的模型

  当时

  打印出的字迹很不清楚

  用手一摸打印纸

  手上就会留下金属烧蚀后的灰烬

  他一趴就是几个小时

  手上、衣袖上都是黑乎乎的一片

  计算机吐出纸带的时候

  他常常半跪在地上

  紧盯着计算机吐出纸带上的数据

  生怕漏掉一点有用的信息

  在堆积如山的纸带

  和密密麻麻的数据里

  于敏抓住了氢弹理论设计的关键

  仅用5年不到的时间

  于敏从对氢弹完全不懂

  硬是靠着独立自主

  终于形成了一套

  从氢弹原理到构形的基本完整方案

  突破了核大国对氢弹理论技术的封锁

“只要国家需要,过去学的都可以抛!”他的简历只有13个字,名字是国家最高机密!

  氢弹原理一经突破

  所有人都斗志昂扬

  但是

  氢弹原理还需经过核试验的检验

  核试验场远在大西北

  生活条件相当艰苦

  工作人员营养不良、身体浮肿

  吃的是夹杂砂子的馒头

  喝的是苦碱水

  茫茫戈壁飞沙走石

  大风如刀削一般

  冬天气温零下30℃

  道路冻得像搓板

“只要国家需要,过去学的都可以抛!”他的简历只有13个字,名字是国家最高机密!

  在一次核试验前的讨论会上

  压力、紧张充斥整个屋子

  这时,只听到——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于敏和陈能宽两位科学家忽然

  你一句我一句地将

  诸葛亮的《出师表》背诵到底

  那一刻,在座所有人

  无不被感动得泪流满面……

“只要国家需要,过去学的都可以抛!”他的简历只有13个字,名字是国家最高机密!

  1967年6月17日

  罗布泊沙漠腹地

  一朵蘑菇云升腾而起

  大漠上空同时升起两个太阳

  我国氢弹试验取得成功

  那一天

  中国氢弹爆炸成功的消息

  震惊了世界

  全国人民欢呼雀跃

“只要国家需要,过去学的都可以抛!”他的简历只有13个字,名字是国家最高机密!

  从第一颗原子弹到氢弹

  美国用了7年零3个月

  苏联用了6年零3个月

  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

  而中国仅仅用了2年零8个月

  成为世界上第4个拥有氢弹的国家

  在核试验这条道路上

  美国进行了1000余次

  而我国只进行了45次

  回忆起当天的情景

  于敏说道

  “我这个人不大流泪

  也没有彻夜不眠

  回去就睡觉了,睡得很踏实”

  长久以来

  一直依靠安眠药入睡的于敏

  这一晚终于睡了个安稳觉

  他也是一位“故事机”父亲

  于敏每天回家都皱着眉

  一进屋就看书

  经常天不亮就走了

  到吃饭的时候也见不着他

  有时候半夜他还突然起来

  披着衣服写东西

  但于敏的儿子于辛

  仍能从一些细节上体会到父爱

  比如虽然工作压力很大

  可父亲从没在家里发过火

  出差回家以后

  他也会首先问问儿子和女儿的情况

  他博览群书

  对历史典故信手拈来

  “就像一本百科全书,有说不完的故事”

  于辛上小学的时候

  一家人去颐和园玩

  颐和园的长廊上面有一些画

  每一幅画都有一个故事

  于敏边走边讲给他们听

  走完长廊,听完故事

  一上午就过去了

  现在于辛去颐和园

  走在这个长廊里就会想起父亲

“只要国家需要,过去学的都可以抛!”他的简历只有13个字,名字是国家最高机密!

  1971年,于敏全家福

  “第一亏欠的,是我的爱人”

  从1961年受命研究氢弹理论

  到1988年解密

  28年的时间里

  于敏隐姓埋名

  对于国家机密

  他对妻子孙玉芹都守口如瓶

  在于辛印象中

  父亲从不谈起他的工作

  只说是做科研

  于辛说:“那时候

  经常有他的同事来家里探讨工作

  这时候妈妈就带我和姐姐出去玩”

  直到1999年

  于敏被国家授予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时

  于辛才真正知道父亲具体是干什么的

  才知道父亲的成就有多大

“只要国家需要,过去学的都可以抛!”他的简历只有13个字,名字是国家最高机密!

  于敏长年累月在外奔波

  家事全由妻子打理

  每当被问及这辈子最遗憾的事

  于敏首先想到的就是妻子

  “第一亏欠的就是我的爱人”

  他生前曾说

  “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

  能把微薄的力量

  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

  便足以自慰了”

  用独创的“于敏方案”

  让中国的氢弹在诞生之初就更适合实战

  于敏被誉为中国的“氢弹之父”

  然而他多次谢绝这一称谓

  只说“这是集体的功劳”

“只要国家需要,过去学的都可以抛!”他的简历只有13个字,名字是国家最高机密!

  2019年9月

  于敏获得“共和国勋章”

  遗憾的是

  他在2019年1月已离开我们

  成为唯一一位

  获得“共和国勋章”

  却没有佩戴它的人

  他“隐名”多年

  两鬓斑白走入了大众视野

  他用半生的寂寞

  换来了震撼世界的“惊雷”

  用一生的勤勉与智慧

  向国家交上了一张满分的答卷

  今天

  念他的名字、识他的模样

  铭记这位挺起民族脊梁的英雄!

  作者:高玺璐(南宁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金秋时节,位于浙江杭州萧山区世纪田园粮食功能区的3000多亩水稻迎来丰收,金黄的稻田、飞驰而过的高铁列车和远处的城市天际线构成了独特的城市田园画卷。金秋时节,位于浙江杭州萧山区世纪田园粮食功能区的3000多亩水稻迎来丰收,金黄的稻田、飞驰而过的高铁列车和远处的城市天际线构成了独特的城市田园画卷。
22
时下,新疆和田地区的胡杨迎来最佳观赏期,成片换妆的胡杨林与水天相映,共绘金秋美景。时下,新疆和田地区的胡杨迎来最佳观赏期,成片换妆的胡杨林与水天相映,共绘金秋美景。
22
10月21日,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的棉田中,棉农在固定棉花包。金秋十月,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187万亩棉田迎来采收高峰,雪白的棉海一眼望不到头。金秋十月,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187万亩棉田迎来采收高峰,雪白的棉海一眼望不到头。
22
在太原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继能源站,工作人员检查、记录设备运行情况(10月19日摄)。为应对冷空气影响,山西省太原市于10月19日提前启动供热工作,并通过加强巡检、24小时监控等措施,保障群众温暖舒适过冬。
21
10月20日,安徽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检修人员在古泉换流站进行检修作业。10月17日至10月23日,准东-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受端站——安徽宣城古泉换流站迎来年度停电检修。
21
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的龙羊峡库区地处黄河上游,依托库区丰富的冷水资源和优越的生态环境,当地发展起小银鱼特色渔业。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的龙羊峡库区地处黄河上游,依托库区丰富的冷水资源和优越的生态环境,当地发展起小银鱼特色渔业。
21
10月18日,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钟祥镇龙桥社区,村民在四川农业大学科技示范点整理收获的香稻。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2025年全国秋粮收获近七成。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2025年全国秋粮收获近七成。
20
随着气温降低,各地提前部署、多措并举,确保市民温暖过冬。随着气温降低,各地提前部署、多措并举,确保市民温暖过冬。随着气温降低,各地提前部署、多措并举,确保市民温暖过冬。
20
国庆假期后,机票、酒店等价格下降,不少游客来到海南享受舒适惬意的错峰游。国庆假期后,机票、酒店等价格下降,不少游客来到海南享受舒适惬意的错峰游。国庆假期后,机票、酒店等价格下降,不少游客来到海南享受舒适惬意的错峰游。
20
10月18日,一列满载进口物资的货物列车驶向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绥芬河站(无人机照片)。记者从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截至10月18日,中欧班列“东通道”今年实现进口货物2781.8万吨,进口中欧班列2669列274920标箱,贸易流动为国内国际产业链供应链注入稳定动能。
19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