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2023-01-13 02:41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袁于飞

  1月12日,数百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2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当日在北京揭晓,每一项科技进展都是我国2022年科技成果的优秀代表,展现了我国强大的科技实力。

202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科考人员成功开展珠峰峰顶综合科考工作。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供图

  202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分别是:中国天眼FAST取得系列重要进展;中国空间站完成在轨建造并取得一系列重大进展;我国科学家发现玉米和水稻增产关键基因;科学家首次发现并证实玻色子奇异金属;我国科学家将二氧化碳人工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我国迄今运载能力最大固体运载火箭“力箭一号”首飞成功;“夸父一号”发射成功,并发布首批科学图像;新技术可在海水里原位直接电解制氢;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实现重大突破;“巅峰使命”珠峰科考创造多项新纪录。

  记者从中国科学报社获悉,该奖项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社承办。另外,首个完整人类基因组序列公布、人造心脏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人类首次成功改变小行星轨道、猪蛋白角膜让人重见光明等入选2022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202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混合磁体。资料图片

  航天和太空探索技术继续保持世界领先

  202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有4项属于航天和太空探索领域,2022年是我国航天和太空探索突飞猛进的一年,其继续保持世界领先。

  比如,中国空间站完成在轨建造并取得一系列重大进展:2022年11月29日23时08分,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11月30日5时42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自主快速交会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加上问天、梦天实验舱,神舟十四号、天舟五号飞船,空间站由此形成“三舱三船”组合体,达到当前设计的最大构型,总重近百吨。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于11月30日清晨入驻“天宫”,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相聚中国人的“太空家园”,开启中国空间站长期有人驻留时代。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史上首次两个航天员乘组在太空会师,也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空间站迎接神舟载人飞船来访。

  再比如,我国迄今运载能力最大固体运载火箭“力箭一号”首飞成功:2022年7月27日12时12分,由中科院力学研究所抓总研制、中国迄今运载能力最大的固体运载火箭“力箭一号”(ZK-1A)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以“一箭六星”方式将六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力箭一号”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作为中小型卫星发射优先选择,其丰富了中国固体运载火箭发射能力谱系。该款火箭是四级固体运载火箭,起飞重量135吨,起飞推力200吨,总长30米,芯级直径2.65米,首飞状态整流罩直径2.65米,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1500公斤。

  “夸父一号”发射成功,并发布首批科学图像:我国综合性太阳探测专用卫星“夸父一号”首批科学图像于2022年12月13日在北京正式对外发布,包括“夸父一号”自成功发射以来的3台有效载荷在轨运行两个月期间获取的若干对太阳的科学观测图像,这些成果实现多个国内外首次,在轨验证了“夸父一号”3台有效载荷的观测能力和先进性。

202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力箭一号”发射。资料图片

  基础科学取得重大突破

  基础科学是现代科学的基石,也是实现科学变革的突破口。2022年,我国在基础科学领域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比如,2022年8月12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创造场强45.22万高斯的稳态强磁场,超越已保持了23年之久的45万高斯稳态强磁场的世界纪录。

  国家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制,此次国家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的混合磁体在26.9兆瓦的电源功率下产生45.22万高斯的稳态强磁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为我国科学实验极端条件建设乃至世界强磁场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有利于科学家发现物质新现象、探索物质新规律。

202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夸父一号”示意图。卫星研制团队供图

  育种技术获重大进展

  2022年,我国农业科技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有利于保障粮食供给,端牢中国饭碗。比如,2022年我国科学家发现玉米和水稻增产关键基因:玉米、水稻和小麦是迄今驯化最为成功的三大农作物,为全人类提供了50%以上的能量摄入。由于它们的驯化地区、祖先各不相同,形态习性各异,其驯化过程是否遵循共同的遗传规律在科学界长期存在争论。2022年3月25日,《科学》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杨小红/李建生与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严建兵联合团队的研究论文。经过三代科学家18年研究发现,玉米基因KRN2和水稻基因OsKRN2受到趋同选择,并通过相似的途径调控玉米和水稻的产量。该团队进一步在全基因组层面阐明了趋同进化的遗传规律。据介绍,这一成果不仅揭示了玉米与水稻的同源基因趋同进化从而增加玉米与水稻产量的机制,为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而且为农艺性状关键控制基因的解析与育种应用,以及其他优异野生植物快速再驯化或从头驯化提供重要理论基础。

  (光明日报北京1月12日电)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13日 08版)

[责任编辑: 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当日,经过4个多月提升改造的滇西抗战纪念馆恢复对公众开放。
16
当日,香港海洋公园为首对“港产”龙凤胎大熊猫“加加”“得得”庆祝一岁生日。当日,香港海洋公园为首对“港产”龙凤胎大熊猫“加加”“得得”庆祝一岁生日。当日,香港海洋公园为首对“港产”龙凤胎大熊猫“加加”“得得”庆祝一岁生日。
16
8月15日在西藏定日县森嘎村拍摄的“定日6.8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民房首批入住仪式”(无人机照片)。8月15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森嘎村举行“定日6.8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民房首批入住仪式”,伴随着哈达与祝福,包括定日、拉孜、萨迦等县首批2578户12139名受灾群众正式搬入安全舒适的新居。
16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5年8月15日22时47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圆满完成既定任务,出舱航天员陈冬、王杰已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出舱活动期间,航天员陈冬、王杰完成了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及舱外辅助设施安装、舱外设备设施巡检等任务。
16
当日,经过4个多月提升改造的滇西抗战纪念馆恢复对公众开放。
16
当日,香港海洋公园为首对“港产”龙凤胎大熊猫“加加”“得得”庆祝一岁生日。
16
当日,2025“汉语桥”天津师范大学“上合之约”学生中文交流营在天津古文化街举行探访活动,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上合国家的100名青年学子走进古街,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
15
在内蒙古广阔的版图上,镶嵌着一颗玲珑的明珠——阿尔山。它让每位到访的旅人,都能于细微处触摸自然的宏大与生命的奇妙,在慢节奏中体味宁静与安然。它让每位到访的旅人,都能于细微处触摸自然的宏大与生命的奇妙,在慢节奏中体味宁静与安然。
15
华灯初上,在天津市中心城区的海河岸边,一辆满载欢声笑语的双层“相声巴士”往来穿梭于古文化街、“天津之眼”摩天轮等地标景点间,为游人带来全新的夜游体验。华灯初上,在天津市中心城区的海河岸边,一辆满载欢声笑语的双层“相声巴士”往来穿梭于古文化街、“天津之眼”摩天轮等地标景点间,为游人带来全新的夜游体验。
15
8月13日,X9043次中欧班列从西安国际港站驶出开往阿塞拜疆巴库(无人机照片)。西安国际港站也成为了全国首个中欧班列开行量突破30000列的车站,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等核心指标位居全国第一。
14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