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人过年必备,“花市”+“庙会”回归!

2023-01-11 17:53来源: 大洋网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越秀:“花市”+“庙会”回归!

  1月11日,越秀区召开新闻发布会,重磅推出 2023 年“广府味·幸福年”广府文化系列活动。主办方表示“越秀西湖花市”与“广府庙会”这对深受市民群众关注和喜爱的迎春接福“顶流兔”今年强势回归,恢复线下举办。

广州人过年必备,“花市”+“庙会”回归!

  百年传统花市+百万人气庙会

  顶流“two”重磅回归!

广州人过年必备,“花市”+“庙会”回归!

  百年花市,经典再现

  越秀西湖花市是广州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花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素有“百年花市”之称,越秀区非遗项目“春节(行花街)”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广州人过年必备,“花市”+“庙会”回归!

  资料图片

  广府庙会,幸福相约

  自元宵节起连续七天(2月5日至11日),推出“最广府”系列文化活动,市民游客可以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时空交融的场景中,游庙会,逛集市,赏花灯,看展演,品非遗等。

  同时,精心策划推出以“广府情·英雄花开”“广府秀·粤韵华章”“广府潮玩转非遗”“广府乐·云间畅游”“广府购·精品荟萃”五大“最广府”系列活动领衔,涵盖文化、科技、场景、健康等要素逾两百场群众文化活动。

  活动以北京路、东山口、中山四路、惠福东路、西湖路、忠佑广场、五仙观等地为主要区域,线下布置节日氛围和开展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线上搭建“广府庙会元宇宙”,自1月起,持续2个月,天天有活动,周周有精彩。

  荔湾:水上花市今日起在荔湾湖举行

  此外,广州日报记者从荔湾区获悉:

  “湾畔花海·I LOVE YOU兔——

  2023年广州水上花市”

  也将于1月11日至2月5日

  在广州西关永庆坊旅游区举行

广州人过年必备,“花市”+“庙会”回归!

广州人过年必备,“花市”+“庙会”回归!

  六大亮点约定你!

  01

  年味浓浓 桃花灼灼

  “行花街”是属于广州人过年的浪漫,广府人过年时家里喜欢插桃花,盛开的桃花寓意“花开富贵”,粤语中“红桃”与“鸿图”谐音,桃花也寓意“大展鸿图”。

  据悉,荔湾湖公园将打造桃花花海和“水上桃花岛”,设置了“漫步桃花径,乘坐桃花舫,穿过桃花桥,登上桃花岛,遇见桃花仙”的游览路线,还有6米高的“桃树王”,营造“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的意境。来荔湾湖公园,感受“忽逢桃花林”的喜悦。

  除了桃花花海,还有年桔和兰花花海,届时还将上演水幕灯光秀,荔湾湖公园年味浓浓。

广州人过年必备,“花市”+“庙会”回归!

  02

  水上花墟 阅赏千年

  岸上鲜花盛开,水上花舫飘香,对于独特的水上花墟,明末清初广东著名学者屈大均的《广东新语》就有记载:“广州有花渡头,在五羊门南岸。广州花贩,每日分载素馨至城,从此上舟,故名花渡头。”

  2023年广州水上花市民俗文化活动以花为题,以水为道,重现了历史悠久的水上鲜花交易的名场景。

  届时,在荔湾湖公园玉翠湖面上将会放置以玫瑰和桃树制作的“I LOVE YOU兔”造型的水上浮花,999朵玫瑰打造的大型浮花与水上主舞台的“桃花岛”遥相呼应,游客可以乘船在此拍照打卡,见证最浪漫爱情。搭配水上花墟,还将在湖面上演渔舟唱晚,展现“渔民清晨出江捕鱼,黄昏归舟鱼贯”的水乡风光。

  03

  联动卖花 提振经济

  据悉,本次活动还将邀请网红主播身穿汉服,乘坐20余艘花舫在荔湾湖水面巡游直播卖花,联动广州岭南花卉市场、广州花卉研究中心和广州市花卉行业协会等,通过网络直播为花企提供销售平台。

  届时,花舫也将停靠岸边,市民游客可以到现场买花,“线上线下联动”“花舫巡游+水上直播”是本届水上花市的一大特色。

广州人过年必备,“花市”+“庙会”回归!

  04

  三大比赛 全民参与

  活动期间,主办方还为广大市民游客精心准备了“广州爱情故事-桃花树下唱情歌”短视频打卡大赛、“荔湾湖桃林花海”全网摄影大赛、“水上花市销售王者”擂台赛3场全民大赛,比赛设置了丰厚奖品,诚邀广大市民游客一齐参与。

  05

  乐享非遗 精彩西关

  活动突出西关传统文化之精髓,融入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整合了民俗、非遗、时尚等文化元素,精心准备了西关传统非遗手作摊位表演,有醒狮、饼印、箫笛、古琴等。

  活动还云集了各大品牌的年货和鲜花商家摊位,在欣赏非遗手作之余,市民游客可以在公园内购买鲜花和年货。

广州人过年必备,“花市”+“庙会”回归!

  06

  海山仙馆 乐此方寸

  与此同时,“乐此方寸——岭南名家艺术陶瓷迎春邀请展”于1月1日至2月5日在荔湾湖公园里的海山仙馆展览。

  本次艺术陶瓷迎春邀请展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画展,别出新意:

  岭南艺术名家“跨界”创作,瓷本精品首作展示,更有景德镇陶瓷艺术大师惊喜加盟,一起交流探讨陶瓷艺术,展品的器型、工艺种类、绘画形式丰富多样;

  参展艺术家每天10:00--17:00值班驻场,现场彩绘画瓷;观众可现场体验画瓷和手工拉坯;

  展厅特别设置有展示区、现场彩绘区、体验区、会员福利区;

  艺术家免费为社区市民写“春联”送“福”字等。

  “未行过花街不算过年”

  迎春花放满街排,

  呢朵红花鲜,嗰朵黄花大,

  千朵万朵睇唔晒。

  阿妈笑,阿爸喜,

  人欢花靓乐开怀。

  呢枝兰花香,嗰支桃花艳,

  千枝万枝拣唔晒……

  这首岭南童谣 《行花街》 ,记录了广州人“未行过花街不算过年”的实况。广州人每年必到花市“行花街”以求来年行好运。

  广州花市有较深的历史与民俗渊源,最早发端于民间自发的花卉种植,清代中、晚期形成迎春花市,是广府人民群众的春节习俗。

  而在西关荔湾湖、荔枝湾涌一带的水上花市是岭南地区乃至全国所独有的,已经成为春节重要文化民俗活动之一,深受国内外群众欢迎。

  2007年5月,广州迎春花市成为市级非遗,6月入选省级。2021年6月1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其中,越秀区申报的春节(行花街)民俗正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为什么是“行花街”成了“国家级非遗”?

  “‘行花街’里蕴含的是广州人的一种‘地缘情结’”,全程参与了“行花街”申报国家级非遗的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忠烈介绍说,“我们报上去的时候评委们问:你们广州的这个‘花市’,到底和别的地方的花市有什么不一样?后来我们意识到,‘花市’是一种市场行为、买卖行为,而‘逛花市’才是全民参与的、具有地方民俗特征的活动,是文化空间。”几经讨论之后,大家决定就用广州话的“行花街”说法来申报。

广州人过年必备,“花市”+“庙会”回归!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廖靖文、何钻莹、吴波 通讯员:翟晓雪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廖靖文、王燕、莫伟浓 通讯员:翟晓雪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部分来源:信息时报

[责任编辑:王焕君]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5月20日19时5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3B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1
小满节气将至,各地农民抢抓农时开展农业生产,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小满节气将至,各地农民抢抓农时开展农业生产,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小满节气将至,各地农民抢抓农时开展农业生产,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21
近年来,河南省洛阳市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断打造文旅新业态与消费新场景,吸引八方游客前来感受古都洛阳的独特魅力。近年来,河南省洛阳市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断打造文旅新业态与消费新场景,吸引八方游客前来感受古都洛阳的独特魅力。
21
近年来,上海持续推进重点公共文化场馆建设,通过重大文化设施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了一批具有“海派”特色的文化新地标。
20
当日,由雄安高速铁路有限公司建设、中铁十四局承建的津潍高铁津沽海河隧道超大直径盾构机“津城一号”顺利穿越海河,累计掘进里程超5000米。当日,由雄安高速铁路有限公司建设、中铁十四局承建的津潍高铁津沽海河隧道超大直径盾构机“津城一号”顺利穿越海河,累计掘进里程超5000米。
20
当日是第15个“中国旅游日”,15时33分,满载460名游客的2025年“京和号”首趟旅游专列从北京丰台站鸣笛启程,开启为期19天的新疆南北疆深度环游之旅。当日是第15个“中国旅游日”,15时33分,满载460名游客的2025年“京和号”首趟旅游专列从北京丰台站鸣笛启程,开启为期19天的新疆南北疆深度环游之旅。
20
西十高铁西起陕西省西安市,向东南穿越秦岭山脉,途经商洛市,终点为湖北省十堰市,正线全长255.76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西十高铁西起陕西省西安市,向东南穿越秦岭山脉,途经商洛市,终点为湖北省十堰市,正线全长255.76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
19
5月18日上午,大熊猫“兴兴”和“靓靓”结束11年的旅马生活,启程回中国。当日清晨,大批当地民众自发聚集到马来西亚国家动物园与机场周边,与大熊猫依依惜别。当日清晨,大批当地民众自发聚集到马来西亚国家动物园与机场周边,与大熊猫依依惜别。
19
5月18日,河北唐山南堡盐场的工人将收获的春盐装船(无人机照片)。近日,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南堡盐场的35万亩盐田迎来春盐收获期,工人利用晴好天气加紧收获,盐田里处处繁忙景象。
19
近年来,山西省太原市依托文物资源优势,将博物馆作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突破口,倾力建设凸显地方文化特色的“博物馆之城”,不断探索“博物馆+”融合发展路径,通过把考古现场“搬”进展厅、场景复原、多媒体展示等手段,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文物魅力。
18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