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学家发现“奇异罗平龙”

2023-01-09 09:56来源: 光明日报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本报北京1月7日电(记者齐芳)尖嘴长吻的“四脚蛇”化石,全长超过半米——这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科研人员在云南省罗平县中三叠世海相地层(2.44亿年前)发现一种新的肿肋龙科爬行动物,科研人员将其命名为“奇异罗平龙”。

  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报告》上。

  论文通讯作者尚庆华研究员介绍,奇异罗平龙代表了多指节型鳍龙类最早出现的化石记录,“它体型像水生蜥蜴,是一种原始的鳍龙类,归入肿肋龙科。肿肋龙科和贵州龙科亲缘关系较近,在分类上同属于肿肋龙超科。但是,罗平龙的吻端很长,超过头长的一半,与短吻的贵州龙差异较大,代表了两者在摄食和运动上不同的生态适应。尖嘴长吻可能是为了帮助抓住猎物并在追逐快速游动的猎物时减少阻力而进化出来”。

  论文第一作者徐光辉研究员介绍,奇异罗平龙与此前发现的长尾红河龙较为相似,但在吻部长度、背椎数目、前后肢指式、肱骨和荐肋等特征方面明显不同,“因此代表了一个新的属种”。徐光辉说:“它尤其特别的是前肢第三指上具有五节指节骨,这有利于增加桨状肢的柔韧性,以应对转向时脚蹼承受的流体动力。这种多指节现象在肿肋龙类尚属首次发现,也代表了迄今已知最古老的多指节型鳍龙类化石记录。”

  奇异罗平龙的发现为了解肿肋龙类的早期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化石证据。徐光辉等经过深入研究后认为,肿肋龙类存在吻部逐渐加长而舌骨相对下颌的长度逐渐减小的演化趋势。这说明在肿肋龙类的演化历史中,它们对于小鱼等猎物的侧向抓捕能力在逐步增加,但同时抓捕之后吞食的效率在逐渐减弱。

  三叠纪时期,罗平处于浅海环境,在该地区发现的中三叠世化石库被称为罗平生物群。云南罗平生物群和贵州盘县(今盘州)、兴义和关岭生物群一起,构成了国际闻名的滇黔中-晚三叠世海洋生物王国。这里曾经是无脊椎动物、鱼类和各种海生爬行动物的共同家园,是人类了解二叠纪末期生物大绝灭之后海洋生态复苏的重要窗口,同时也留下许多未解之谜有待进一步发现和破解。

[责任编辑: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由中国军队参与组派的中国国际救援队4月1日在缅甸曼德勒城区多点位持续开展救援。由中国军队参与组派的中国国际救援队4月1日在缅甸曼德勒城区多点位持续开展救援。由中国军队参与组派的中国国际救援队4月1日在缅甸曼德勒城区多点位持续开展救援。
03
当日,“素白凝光——德化白瓷艺术传承展”在位于福州三坊七巷的福建省海峡民间艺术馆开幕。当日,“素白凝光——德化白瓷艺术传承展”在位于福州三坊七巷的福建省海峡民间艺术馆开幕。
03
4月1日,在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姚村镇的一处茶园,茶农们在采摘茶叶(无人机照片)。清明将至,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迎来春茶采摘高峰,茶农们置身碧绿茶垄间,指尖轻捻新芽,竹篓中嫩叶渐满,山水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03
近日,全国多地大学校园内鲜花盛开,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近日,全国多地大学校园内鲜花盛开,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近日,全国多地大学校园内鲜花盛开,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02
这是4月1日在第62届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中国展区拍摄的哪吒主题展板。新华社记者 李京 摄  4月1日,在意大利博洛尼亚,观众在第62届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中国插画展区参观。
02
近日,位于黑龙江省鸡西市的兴凯湖进入候鸟迁徙高峰,数十种鸟类或盘旋于湿地上空,或在水面畅游,为大地增添勃勃生机。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三江平原较大的候鸟栖息和繁殖地,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停歇驿站。
02
近期,随着气温回升,位于黑龙江省鸡西市的淡水湖泊兴凯湖即将迎来全面开湖,景象美丽壮观。
01
第十四届“海棠雅集”活动在北京恭王府举行。活动以“浩气长存诗祭史·丹心共咏海棠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为主题,通过诗词,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弘扬抗战精神,歌颂祖国的大好山河。
01
2025海南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主会场活动在海南五指山市举行。当地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民俗活动庆祝佳节,游客可以在五指山市观看“村秀”、竹竿舞等表演,还可以体验长桌宴特色美食。
01
当地时间3月31日零时40分,中国救援队经过5个多小时紧张救援,在缅甸曼德勒成功救出一名女性幸存者。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31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