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首日火车票明起开售
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
2023年铁路春运自1月7日开始
2月15日结束
2023年春运火车票将于
2022年12月24日开始发售
国铁集团运输部负责人介绍,随着国家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预计2023年铁路春运期间,探亲、旅游等旅客出行需求和企业复工复产、冬季电煤保供等货物运输需求进一步增加。
铁路部门将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春运组织,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深化铁路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升客货运输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率,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出行和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科学精准安排客运能力,充分满足旅客出行需求。
充分运用我国现代化高铁成网运营优势,特别是用好今年新开通的郑渝高铁、湖杭高铁、弥蒙高铁、和若铁路、北京丰台站等新线新站资源和新投用复兴号动车组等先进装备,用好京广高铁京武段实现时速350公里高标运营成果,加大客运能力投放。按照“充足安排、按需启动,响应快速、应急有备”原则,科学制定客车开行方案,节前高峰日安排开行旅客列车6077对,节后高峰日安排开行旅客列车6107对,最大客座能力较疫情前的2019年春运增长11%。根据需要,在部分运力紧张的高铁通道增开夜间高峰线动车组列车,在京广、杭深高铁开行卧铺动车组,满足旅客多样化需求。保持普速旅客列车必要开行规模,持续开好公益性慢火车,保障边远地区群众基本出行。同时,根据铁路12306客票预售和候补数据,分析旅客出行规律,动态研判客流走势,梯次安排运力投放,实现运能和需求的精准匹配。
二是推出便民利民惠民服务举措,有效提升旅客出行体验。
落实好国家新发布的铁路旅客运输规程,按照年龄对儿童旅客实行优惠票价,惠及更多未成年旅客;进一步扩大电子客票应用范围,在到站补票和列车补票业务环节全面实施补票电子化;完善12306消息通知机制,及时准确向已购票旅客推送列车停运和变更信息;因铁路责任和不可抗力造成旅客退票,联程车票可一并办理退票,免收退票费;将开展互联网订餐的车站由55个增加到76个,覆盖全国绝大部分动车组列车和长距离普速列车;安排站内便捷中转换乘服务的车站由80个增至100个,旅客换乘将更加便捷高效;在全国3200余组动车组列车上推行“铁路畅行”扫码服务,旅客通过扫描座椅扶手上的“铁路畅行码”,可顺畅查询列车正晚点、运行位置、接续车次、交通接驳等出行服务信息;取消学生优惠票仅限寒暑假购买的限制,学生旅客可在一学年内任意时间购买4次优惠票;扩大非高峰方向列车票价打折优惠范围和幅度,让旅客获得更多实惠。
三是认真落实疫情防控措施,营造健康安全出行环境。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和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要求,在春运中落实好铁路站车疫情防控各项措施,最大限度保障广大旅客和职工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春运的影响,让广大旅客走得安心放心。倡导旅客错峰出行,减少人员聚集;强化车站客流组织,积极推广无接触式服务,引导旅客有序分散进站候车,保持安全距离;加强卫生间、洗手池、电梯扶手、座椅等重点处所通风消毒,保持站车良好环境;加强旅行健康宣传提示,引导旅客全程佩戴口罩,强化自身健康防护;严格规范做好铁路春运一线职工健康防护,加强保洁、安检、餐饮、业务外包人员一体化管理;强化路地联防联控,有序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四是全力保障重点物资运输,服务经济发展和民生需求。
充分发挥铁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骨干作用,精心组织货物运输工作,统筹运用线路、车辆、人员、装卸机具等资源,提升货运保通保畅能力,全国铁路日均装车量保持在较高水平。持续实施电煤保供行动,加大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疆煤外运工作力度,全国363家铁路直供电厂存煤平均可耗天数持续稳定在15天以上,确保人民群众温暖安全过冬;加强医药、食品及节日生活物资、粮食、化肥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物资运输,实行精准保供、优先运输;加强企业原材料、产成品运输需求对接,充分保障复工复产需要;开好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中老铁路国际货物列车,保障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畅通。
节日来临如何做好防护?
岁末年终能否探望老人?
双节即将来临,节日期间如何做好个人防护?今天上午,上海市卫健委、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举办《节日期间个人防护健康科普》。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所长、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办公室主任、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医师贾伟平介绍主要防护建议并回答记者提问。
老人要特别注意保暖
贾伟平表示,2022年冬天特别冷,这种严寒的天气下,面对疫情防控的新形势,节日期间做好个人防护更加重要。
第一,要牢记“三件套五还要”,戴好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很多时候人们在公共场合还有接触、交叉的几乎,建议交谈时不要摘口罩,吃饭时尽量有所遮挡。冬天本来就是传染病高发期,这样防护好自己,也是保护他人。
第二,今年天气寒冷,特别是老年人,出门除了戴好口罩,还应做好保暖,比如戴围巾、帽子,防止温度突然下降使人体血管收缩,激发体内神经内分泌反应,可能会对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带来风险影响。
“由于天气冷,又是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老年朋友如果没有特别需要,建议不要到公共场所和人群聚集的地方去,如果一定要去,注意这些事项。”贾伟平说
贾伟平说,保暖很重要,老年人一感冒发烧,尤其是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会有“雪上加霜”的后果。老年人还要注意多喝水,温热的水。
第三,起居要正常,尤其不要恐慌。有些老年人很紧张,担心本就有糖尿病、高血压,现在天冷不好外出,运动也减少了,那血糖会不会高、血压会不会高?会不会更容易感冒?有很多忧虑。贾伟平说,天冷时血压和血糖本来就会升高一点,如果以往血糖、血压的控制比较平稳,现在也不要太担心,做好个人防护,还是能远离疾病侵扰的。
吴寰宇做了补充建议。他说,考虑到天气寒冷、疫情风险,一是建议市民百姓减少外出,非必要不外出,尤其要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场所,尤其是密闭场所。冬天一些场所为了保暖,通气效果减弱,因此更要注意。
二是如果一定要外出,比如工作、就医、购物,建议特别要注意戴好口罩,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近三年的防疫实践显示,戴口罩是最管用的、也是最容易实现的防疫手段。同时要注意手卫生,外出期间如有接触公共物品,要勤洗手、注意手部消毒。
三是节假日即将到来,人群聚集的机会更多,建议居家必须注意开窗通风,把空气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降低。
有基础疾病要保持规律,科学用药
针对糖尿病群体,贾伟平做了专门建议。一般来说,年轻人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小于7%,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以下。对于老年人来说,有分类管理政策,通常70岁老人空腹血糖在7-8mmol/L之间,不用太担心;80岁老人可以再高一点;90岁老人空腹血糖维持在8-9mmol/L之间。只要平时没有异常,维持好心态,做好保暖、个人防护,就可以安然度过这次严冬。
吴寰宇表示,对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人群,尤其是老人,近期要把基础疾病管理好,保持规律,科学用药。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焦虑。保持规律的饮食作息,鼓励多喝水。通过这些措施,最终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即将迎来节日,可以探望老人吗?
吴寰宇表示,如果看望老年人,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这不仅是针对新冠病毒,还有避免其他呼吸道传染疾病的作用。
进门戴好口罩,勤洗手,换衣服,尤其注意和老人接触时,做好相应的清洁工作,这非常重要。同时,吃饭时做好分餐,居家通风也很重要,但通风前要让老年人做好保暖,不要让老人对着风口。
异地过年要注意什么?
不少人关心,异地过年需要注意什么?贾伟平表示,能够不出门还是最好,因为途中有很多风险,也有很多不方便。
如果一定要异地过年,“三件套五还要”必须坚持,里面很重要一点是戴口罩。异地过年,一定会坐交通工具,短则一两小时,长则五六小时甚至更长。这个过程中戴好口罩,中途尽量不要摘,最好不要喝水喝进食,减少风险。到达目的地后,一定要了解当地的防控措施,包括了解医院、药房的位置,防患于未然。
“戴口罩也要正确佩戴,不是一个口罩戴好几天,严格来说戴4个小时就要换一个。”贾伟平说。她还提醒,出门时要戴好常用药,这也不仅针对新冠疫情,平时也鼓励人们出游时要备好常用药,特别是有基础疾病的人群。
吴寰宇表示,年终岁末,不免有人做返乡、旅游的计划。
这里要提醒,第一,出行前一定要做好一定的规划,对交通方式、目的地基本情况要了解。尽量错峰出行,如果距离近,有条件就采取自驾的方式,总之有一个原则,就是避免聚集和扎堆。
第二,做好出行前个人防护,包括相关物资的准备,比如口罩、消毒用品、药品等。在候车候机时,尽量在空气流通的地方等待,不要在密闭空间停留太久。使用公共厕所、电梯等设施后,及时洗手消毒。
出行过程中,还是要做好个人防护,还是强调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到达目的地后,及时做好个人的清洁。
还有一个提醒,吴寰宇说,如果个人正处于发热、咳嗽、咽痛等异常症状,建议暂缓出行。
部分文字记者: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