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天”一飞冲天 30年“天梦”成真

2022-11-01 09:04来源: 长江日报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10月31日下午,中国空间站第三个舱段梦天实验舱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托举升空,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之后,梦天实验舱将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组建中国空间站的“最后一块积木”即将完成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

  “梦天”一飞冲天,承载着中国航天人接续奋斗30年的飞天梦,承载着中国人在太空拥有自己空间站之梦,更承载中国航天向着星辰大海继续进发的航天强国之梦。

  据介绍,梦天实验舱全长17.88米、直径4.2米,重约23吨,将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实现控制、能源、信息、环境等功能的并网管理,共同支持空间站开展更大规模的空间研究实验和新技术试验。

  梦天实验舱的定位是航天员工作的地方,没有配置睡眠区和卫生区,但搭载了更多的科学实验柜和舱外载荷安装工位,特别配置了两块可在轨展开的暴露载荷实验平台,设计了载荷自动进出舱功能。

  据中科院空间应用中心空间应用系统副总师刘国宁介绍,2021年4月29日发射的天和核心舱搭载的无容器材料实验柜、高微重力科学实验柜等两个科学实验柜已完成在轨测试;2022年7月24日发射的问天实验舱有生命生态实验柜、生物技术实验柜等4个科学实验柜,正在开展在轨测试工作。目前,天和核心舱和问天实验舱的各项实验工作都在按计划进行。

  梦天实验舱的实验柜达到8个,包括超冷原子物理实验柜、高精度时频实验柜、高温材料科学实验柜、两相系统实验柜、流体物理实验柜、燃烧科学实验柜、在线维修装调操作柜等,目前已经安排了约40项科学实验项目。

  刘国宁说,天宫空间站将是我国未来10年规模最大的空间综合研究实验平台,最终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预期能够产生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重大发现,揭示若干重要的科学规律,并同步推进应用和技术转移,进一步推动我国空间科学整体水平的提升。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空间站梦天实验舱计划经理刘慧颖介绍,目前,瑞士、波兰、德国、意大利等17个国家的科学实验项目被确定入选中国空间站。“中国空间站将是一个全球性开放的平台,是持有合作和开放态度的人类太空之家,可以创造出更多世界级的科研成果。”刘慧颖说。

  据新华社电

[责任编辑:张魏桔]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7月27日18时0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5组卫星发射升空。新华社发(王亚鹏 摄)  7月27日18时0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5组卫星发射升空。
28
近日,受上游降雨影响,黄河晋陕峡谷水量大涨,位于山西吉县和陕西宜川县交界的壶口瀑布迎来伏汛,主副瀑布连成一线。近日,受上游降雨影响,黄河晋陕峡谷水量大涨,位于山西吉县和陕西宜川县交界的壶口瀑布迎来伏汛,主副瀑布连成一线。
28
夏日里,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红柳湾镇加尔乌宗村牧民们赶着骆驼,从戈壁滩春季牧场转场到祁连山区的夏季牧场,让骆驼更好生长的同时也让牧场环境得到休养生息。夏日里,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红柳湾镇加尔乌宗村牧民们赶着骆驼,从戈壁滩春季牧场转场到祁连山区的夏季牧场,让骆驼更好生长的同时也让牧场环境得到休养生息。
28
这是7月26日拍摄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开幕式现场。本届大会以“智能时代 同球共济”为主题,包括会议论坛、展览展示、赛事评奖、应用体验、创新孵化等五大板块。
27
当日,贵州榕江举行主题为“感恩重启·贵州超力量”的超级星期六活动,球星巴乔、卡洛斯现场助阵,助力“村超”重燃赛事,正式回归。当日,贵州榕江举行主题为“感恩重启·贵州超力量”的超级星期六活动,球星巴乔、卡洛斯现场助阵,助力“村超”重燃赛事,正式回归。
27
26日,2025年游泳世锦赛跳水项目迎来首个比赛日。7月26日,冠军中国队选手陈艺文、陈芋汐、程子龙、曹缘(从左至右)在颁奖仪式后合影。
27
近年来,作为民营经济重镇的福建省泉州市,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为传统产业升级提供可持续支撑,实现“制造”向“智造”转型,激活民企发展新动能。
26
当日,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重庆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三十三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下称“书博会”)在重庆开幕,线上线下汇集精品图书上百万种,其中新书约10万种。本届书博会以“书香中国 阅读之美”为主题,主会场设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同时在重庆市南岸区、大足区设分会场。
26
一场降雨后,河北省邢台市西部太行山区出现云海景观,层层云海在奇险峻秀的山峦间翻腾,群山在云海中若隐若现,宛如人间仙境,美不胜收。一场降雨后,河北省邢台市西部太行山区出现云海景观,层层云海在奇险峻秀的山峦间翻腾,群山在云海中若隐若现,宛如人间仙境,美不胜收。
25
7月23日,工作人员在贺兰山岩画遗址区内进行2025年度岩画复查(无人机照片)。贺兰山岩画记录了3000至10000年前当地远古人类的生活场景及多种图案和抽象符号,是反映我国北方先民生活状态的文化符码,为研究贺兰山地区远古时代乃至近现代生态环境和物质条件提供了珍贵资料。
25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