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过去生腌
是沿海地区人民“靠海吃海”的特色
那么这个夏天
生腌可谓是
实实在在火出了圈!
在某分享平台上输入关键词“生腌”
数万篇“自制生腌”笔记
立刻跳了出来
点赞和收藏量都不低
视频平台上,多条UP主
品尝生腌水产品的视频作品
更是吸引了超百万的播放量
所谓生腌
就是把鱼、虾、蟹等海鲜或河鲜
用酒、姜、蒜等调料腌制
再冷藏或冷冻制作而成
但近日
“女子上网学做生腌虾食物中毒”
事件引起热议
山东烟台一位女子
在网上自学做生腌虾
教程中需要用白酒浸泡生虾
而该女子则用了料酒浸泡
结果食用后
身体不适、浑身无力,进了医院
原因是食物中毒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为啥生腌成了爆款?
“口感Q弹像果冻一样
而且夏天吃起来
冰冰凉凉、酸辣开胃
真的是上瘾又上头”
市民林女士自从前几年
在潮汕地区旅游时初次尝试了生腌
便一下子“入了坑”
成了不折不扣的生腌爱好者
“水产品本来就是要吃鲜甜的本味
生腌和做熟之后的风味差别还是蛮大的”
林女士表示,这个夏天
不仅有去做生腌的餐厅探店
也曾尝试过自己在家制作
不过,生吃水产品
自然是有人喜欢有人嫌弃
提起生腌,市民小叶就连连摇头
他告诉记者,生腌这阵风虽然刮得很大
但自己却极少尝试
“一开始会觉得酒味太重还有点腥气
但最主要的还是感觉不干净
没做熟的东西万一又有细菌又有寄生虫
肠胃炎还是小事
真中毒那就不值当了”
生腌虽美味,小心有风险
前段时间,29岁的潮汕青年小汪一个星期内反复发热查不出病因,备受困扰。直到医生仔细地追问了他的饮食起居,揪出了吃生腌海鲜的线索,顺藤摸瓜,三次粪检,终于发现了肝吸虫卵,确诊了肝吸虫病。
医生介绍,肝吸虫病从口入的疾病在广东并不少见,生吃海鲜、河鲜是最大原因,小汪这次发病虽然不幸,但是也是身体为他提了个醒,有些病人肝吸虫在体内存在很多年身体没有不适反应,或者早期感染时症状不明显,多年累积很可能导致肝硬化甚至胆管癌。
有了这次经历,小汪也表示:“以后不敢再吃生腌食物,还是身体比较重要,幸好发现得早,若一直没发现,以后肚子里估计全是虫。”
生腌虽然美味
但很多人也担心
海鲜中会有寄生虫吗?
白酒、芥末等能杀死寄生虫吗?
误区一:海鱼比淡水鱼更安全
记者通过网购、饭店和菜市场采购的方式,购买了醉蟹、醉虾等生食,送往专业实验室进行检测。最后,实验人员在一份醉虾产品中检测到了寄生虫的囊蚴。囊蚴是吸虫的幼虫,进入人体后会吸附在肠壁上,长成后仍会留在体内甚至入侵脏器。
江苏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副研究员戴洋:国内最多的话就是淡水鱼里面的叫肝吸虫,还有就是海鱼里面有一种虫叫异尖线虫。
华支睾吸虫又称肝吸虫,是中国淡水鱼中最常见的一种致病寄生虫。如果食用了被肝吸虫感染的生鱼片,虫体可能会寄生在人体胆管、胆囊内,引起胆管炎、胆囊炎、胆结石等。专家特别强调,认为海鱼比淡水鱼更安全也是一种误区。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 郑建伟:华支睾吸虫其实就是来自于生食的海鲜和淡水鱼,这个引起我们东南沿海肝硬化、肝癌的风险非常高。华支睾吸虫与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是大于正常的5倍以上,一般在4.5到6.1倍左右。
误区二:高浓度酒能杀死细菌
还有一种误区是认为,可以通过白酒、芥末等调料杀死食物里的寄生虫。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 郑建伟:很多人用酒、醋或者其它的材料腌制以后,认为达到了这种消毒标准,尤其是有一些从河里或者海里捞上来以后还明显有污染的,然后用号称也是高浓度酒(腌制),但是这高浓度酒与这个医用的高浓度酒(精)还差别很大,并且浸泡的这个条件比如说浓度、时间、深度都不达标,这样的话其实这种所谓的生腌食品还是很大风险的。
购买生鲜食品 选择正规渠道
我国生熟食品的国家标准不一样,对生鲜食品的检验检测更加严格。如果一定要食用或制作生腌食品,要在正规渠道购买达标的生鲜食材。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 郑建伟:生食的话如果是没有注意到质量标准,包括收集、采集、运输、存储和最终厨房加工,这个过程如果说任何一个环节被污染或者滞留时间过长,或者温度不达标这样的话就有很大的细菌滋生。在腌制过程中也尽可能采取一些比如说高浓度酒,浸泡时间偏长然后要全部浸泡进去。
7月8日,广州市公安局“平安广州宣讲团”组织学生等走进市公安局水上分局,近距离感受水上警察装备和救援技能,在互动体验中学习安全知识。据介绍,平安广州宣讲团成立至今已有10年。截至目前,已举办近300场宣讲活动,走进社区、农村、学校、企业、机关等场所,带给大家“听得懂、记得住、愿意主动传播”的安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