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南方干旱 中国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影响面积145万平方公里

2022-09-07 07:23来源: 中国新闻网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中新社北京9月6日电 (记者 陈溯)记者6日从中国气象局获悉,为缓解高温干旱,中国气象局驰援高温旱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各地气象部门密切协同,影响面积达145万平方公里。

针对前段时间中国四川盆地及长江中下游流域出现的持续高温、干旱,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联合各地气象部门,在全国范围内统筹调度多方资源驰援高温旱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8月17日、23日、25日和26日,中国气象局从东北、西北等地调派4架国家高性能增雨飞机赴湖北襄阳、重庆、河南南阳、陕西安康等旱区支援增雨作业。此外,还联合相关厂商,首次调用2架大型无人机在四川、重庆实施增雨抗旱和扑火作业。

中国气象局利用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天气雷达、高性能增雨飞机和无人机、数值预报模式等先进技术手段,各级气象部门密切协同,科学研判作业条件、精准设计作业方案。

针对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枢纽丹江口水库水位下降至警戒线的严重旱情,8月27日,中国气象局组织部署在南阳、襄阳、安康的3架国家人影飞机在丹江口水库汇水区开展大范围跨区域空地联合增雨作业,人工增雨作业增加了水库库容。8月25日,持续高温造成重庆、四川多地出现森林火灾,中国气象局紧急派出驰援重庆的高性能增雨飞机联合部署在四川自贡的无人机针对火区、旱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作业后受灾区域出现降雨。

据统计,8月1日至31日,针对南方高温旱区,共实施飞机人工增雨作业75架次,累积飞行211小时,此外各地积极开展地面增雨作业,初步估算,人工增雨作业影响面积达145万平方公里。

中国气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是中国首次在南方汛期开展大范围人工增雨作业,无论是作业条件的研判、作业时机的把握以及作业安全的保障,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大规模人工增雨作业,对缓解高温旱情、增加水库蓄水量、确保秋粮稳产丰收等提供了坚实的气象保障。(完)


[责任编辑: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当日,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靠泊青岛国际邮轮母港,正式拉开爱达邮轮中国海岸巡游的序幕。当日,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靠泊青岛国际邮轮母港,正式拉开爱达邮轮中国海岸巡游的序幕。
07
清明假期,人们走出家门,亲近自然,畅享美好春光。清明假期,人们走出家门,亲近自然,畅享美好春光。清明假期,人们走出家门,亲近自然,畅享美好春光。清明假期,人们走出家门,亲近自然,畅享美好春光。
07
这是4月6日拍摄的贵州省锦屏县固本乡2025年新民片区三月初九牯藏节斗牛民俗活动现场(无人机照片)。当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固本乡举办2025年新民片区三月初九牯藏节斗牛民俗活动,来自各苗乡侗寨的人们齐聚斗牛塘,斗牛欢庆牯藏节。
07
清明时节是春茶采摘旺季,茶农在茶园内忙碌,采制新茶供应市场。清明时节是春茶采摘旺季,茶农在茶园内忙碌,采制新茶供应市场。清明时节是春茶采摘旺季,茶农在茶园内忙碌,采制新茶供应市场。
06
随着气温回升,候鸟陆续北归,黑龙江省各个自然保护区和候鸟栖息地众鸟翔集,呈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画卷。随着气温回升,候鸟陆续北归,黑龙江省各个自然保护区和候鸟栖息地众鸟翔集,呈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画卷。
06
4月5日,在新疆吐鲁番雅尔湖石窟里,游客在欣赏壁画。新华社发(刘健 摄)
06
清明时节,各地农民抢抓农时开展农业生产,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清明时节,各地农民抢抓农时开展农业生产,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清明时节,各地农民抢抓农时开展农业生产,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05
清明假期,人们来到户外踏青、赏花,感受美好春光。
05
4月4日,清明假期首日,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举办的AI智能机器人科普展成为亲子活动热门场所,家长与孩子一起体验智能机器人前沿产品,共同探索智能科技奥秘。中新社记者 佟郁 摄  4月4日,清明假期首日,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举办的AI智能机器人科普展成为亲子活动热门场所,家长与孩子一起体验智能机器人前沿产品,共同探索智能科技奥秘。
05
当日,宁夏固原二中和弘文中学1600多名师生凌晨5点从学校出发,徒步前往位于彭阳县的任山河烈士陵园,祭奠长眠在那里的391名烈士,全程往返共108里。
04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