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夏秋连旱?“三峰”拉尼娜有何影响?中国气象局回应

2022-09-06 17:15来源: 中国气象局微信公号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9月6日,中国气象局举行9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副主任、副社长侯彦斌主持发布会,国家气象中心四级职员杨瑞林、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肖潺、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副主任赵志强回答了记者提问。

  1.我国今年的高温情况如何?未来两周是否有秋老虎,高温是否会发展?

  2022年夏季,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1℃,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最高,高温日数为历史最多。6月13日至8月30日,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持续性高温天气过程,高温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极端性强,综合强度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历史最强。全球气候变暖是造成极端高温的气候背景,持续性大气环流异常是今年持续高温天气的直接原因。

  预计未来两周,南方地区无大范围高温天气,出现秋老虎的机会很小;但是6至8日,湖南、江西、湖北南部部分地区有35℃左右高温天气。

  2.前期南方多地干旱,目前是否已经缓解?特别是西南地区,有可能转为降雨偏多的情况吗?

  8月25日以来,前期南方旱区的四川大部、重庆中北部、西藏东北部、陕西南部、湖北中西部、河南南部、苏皖南部、浙江大部、福建东部等地累计降水量普遍在25毫米以上,其中四川中部和东北部、重庆中北部、陕西南部等地超过50毫米,局部超过100毫米,上述部分地区气象干旱得到明显缓和或解除,但旱区其余地区降水稀少,气象干旱仍持续或发展。目前(9月2日监测),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湖北大部、浙江大部、福建西部、江西、湖南、贵州大部、广西北部、重庆南部、四川东南部、西藏中东部等地存在中度至重度气象干旱,局部有特旱。

  根据中央气象台的预报,未来十天,西南地区大部有明显降水过程。根据国家气候中心延伸期预测,9月中下旬至10月初,西南地区降水将偏多1至2成,西南东部和北部的部分地区可能偏多2成以上。上述地区的干旱将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

  3.长江中下游秋季的降水还会偏少吗?如果发生夏秋连旱,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7月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少,已经出现夏旱,预计秋季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少,需密切关注可能出现的夏秋连旱及其对农业生产、森林火险、电力保供等的影响。水利部门需保障粮食生产灌溉用水。各地防火部门应密切监视火险动态和关注当地中短期天气预报和火险预报,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电力保障部门应密切关注居民生活用电和工农业用电需求。

  4.正值秋收秋种的关键期,近期天气对于农业是否有影响?需要注意什么?

  未来10天,中东部大部地区无明显降水过程,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少,多晴好天气,利于玉米、大豆、水稻等秋粮作物灌浆乳熟和成熟收获。长江中下游地区至西南地区东部降水仍偏少,江西、湖南等地农业干旱将持续,不利于一季稻灌浆乳熟及成熟、晚稻孕穗抽穗和棉花裂铃吐絮;但晴好天气利于秋收工作开展。四川西部、云南西部等地降水偏多,对秋收不利。南方地区无大范围高温天气,仅7-8日湖南、江西、湖北南部部分地区将出现高温天气,对晚稻生长略有不利。

  建议西南地区、长江中下游等地利用晴好天气及时收获成熟秋粮作物;江西、湖南等地农业干旱区需科学调配水源,确保稻田用水。四川西部、云南西部等地秋收注意避开降水时段,以减轻损失。

  5.关于台风,今年以来生成数量、登陆我国数量、有什么特征?今年的秋台风是不是会来势汹汹?

  今年以来(截至9月6日),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有11个台风生成,较常年同期(14.4个)偏少3.4个;其中有3个台风在我国沿海登陆(暹芭、木兰、马鞍均登陆广东),较常年同期(5.2个)偏少2.2个。今年台风具有5个特点,分别是生成频数偏少、登陆频数偏少但是登陆地段集中、强度偏弱、双台风活动频繁预报难度大、极端性强。

  预计2022年秋季,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有8至10个热带气旋(中心风力≥8级)生成,较常年同期(11个)偏少;其中2至3个登陆或明显影响我国,接近常年同期(2.3个)。主要影响区域为华南和东部沿海区域。

  6.近期世界气象组织称本世纪或出现首次“三峰”拉尼娜现象,请问如何理解“三峰”拉尼娜,对我国的天气气候有什么影响?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最新发布的ENSO公报,本次拉尼娜事件很可能至少持续到年底,成为本世纪首个“三峰”拉尼娜事件。拉尼娜事件通常在冬季达到峰值,因此如果按照世界气象组织公报所预计,将意味着连续三个冬季都发生了拉尼娜事件,世界气象组织将其称之为“三峰”拉尼娜。

  统计表明,拉尼娜事件发生后,我国秋季降水容易出现“北多南少”的特征,而冬季气温偏低的概率高。但是拉尼娜对东亚季风的影响还存在年代际变化,我国天气气候除了受到ENSO事件的影响外,还会受到其他因子的作用。此外,拉尼娜事件的强度、空间型等多种指标都会造成和我国天气气候关系的复杂性。据现有的气象观测记录,“三峰”拉尼娜事件少见,个例不多(1950年以来,只有1998年/1999年、1999年/2000年、2000年/2001年连续三个冬季出现过“三峰”拉尼娜事件),还需要更多深入的研究。

  7.人工影响天气有哪些技术手段?通常是在什么条件下能发挥出较好的作用?8月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为西南地区灭林火、抗旱做出贡献,到了9月份,哪些地区需要重点关注?

  人工增雨作业并不是气象部门人工降雨,也不是“凭空造雨”,而是对不能产生降水或降水效率比较低的云进行催化,用点“手段”让雨下大点儿。比如通过飞机播撒、发射火箭弹、炮弹或者高山烟炉燃烟等方式,将催化剂送到云层中,促进小水滴快速集结形成大水滴,像“卤水点豆腐”一样,把云中的水汽“点化”成雨滴,使本来不会产生的降水得以产生,从而达到增加降水的目的。要想进行人工增雨,首先天空中要有云,如果没有云,气象部门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其次,也不是有云就能人工增雨。

  能够实现人工增雨的云一般需要满足如下条件:一是云中缺乏冰核或云凝结核;二是云层厚度一般要大于2公里;三是云中要有充分的水汽循环和补充,如果云中具有较好的上升气流条件,则可以加速从云水向降水的转化过程;四是要保证空域;五是从条件预报、监测、方案设计、指挥、作业实施到效果评估全流程科学高效组织。可以说,人工增雨只能做到“锦上添花”,做不到“无中生有”。

  9月,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将重点关注湖南、江西、福建、安徽、江苏、湖北等省的相关区域。

[责任编辑:季爽]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这是7月26日拍摄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开幕式现场。本届大会以“智能时代 同球共济”为主题,包括会议论坛、展览展示、赛事评奖、应用体验、创新孵化等五大板块。
27
当日,贵州榕江举行主题为“感恩重启·贵州超力量”的超级星期六活动,球星巴乔、卡洛斯现场助阵,助力“村超”重燃赛事,正式回归。当日,贵州榕江举行主题为“感恩重启·贵州超力量”的超级星期六活动,球星巴乔、卡洛斯现场助阵,助力“村超”重燃赛事,正式回归。
27
26日,2025年游泳世锦赛跳水项目迎来首个比赛日。7月26日,冠军中国队选手陈艺文、陈芋汐、程子龙、曹缘(从左至右)在颁奖仪式后合影。
27
近年来,作为民营经济重镇的福建省泉州市,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为传统产业升级提供可持续支撑,实现“制造”向“智造”转型,激活民企发展新动能。
26
当日,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重庆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三十三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下称“书博会”)在重庆开幕,线上线下汇集精品图书上百万种,其中新书约10万种。本届书博会以“书香中国 阅读之美”为主题,主会场设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同时在重庆市南岸区、大足区设分会场。
26
一场降雨后,河北省邢台市西部太行山区出现云海景观,层层云海在奇险峻秀的山峦间翻腾,群山在云海中若隐若现,宛如人间仙境,美不胜收。一场降雨后,河北省邢台市西部太行山区出现云海景观,层层云海在奇险峻秀的山峦间翻腾,群山在云海中若隐若现,宛如人间仙境,美不胜收。
25
7月23日,工作人员在贺兰山岩画遗址区内进行2025年度岩画复查(无人机照片)。贺兰山岩画记录了3000至10000年前当地远古人类的生活场景及多种图案和抽象符号,是反映我国北方先民生活状态的文化符码,为研究贺兰山地区远古时代乃至近现代生态环境和物质条件提供了珍贵资料。
25
7月24日,在河南郑州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媒体智库峰会会场,媒体记者拍摄《合乐图》民族乐器复刻展演。
25
7月23日,四川成都火车东站候车大厅客流如织。自7月1日暑运启动以来,中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已经突破3亿人次,日均安排加开旅客列车922列。自7月1日暑运启动以来,中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已经突破3亿人次,日均安排加开旅客列车922列。
24
7月23日,在西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暑期爱心教室,孩子们在志愿者辅导下画画。暑假期间,浙江省嘉兴海宁市硖石街道西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启暑期“爱心教室”,课程包括绘画、书法、阅读、手工以及作业辅导等。
24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