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来的双肺三年后再次衰竭66岁男子在武汉接受二次肺移植
迎来又一次新生
专家称,国内再次肺移植的病例很少见
这是湖北首例二次肺移植手术
今后有望令更多患者受惠
“新生”三年后,双肺再次衰竭
辽宁的马先生(化姓)今年66岁,曾患特发性肺纤维化,双肺严重病变,几乎失去呼吸功能。三年前,他在当地医院接受肺移植手术,迎来新生。
手术后,马先生逐渐恢复正常生活。但好景不长,今年春节后,他出现干咳、喘气等症状,进一步检查显示,移植而来的肺部出现萎缩,并出现多处纤维条索。这意味着,肺部再次面临衰竭。
今年7月,马先生慕名赶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求医。该院肺移植团队成员江文洋副教授进一步检查发现,半年内,马先生的肺功能关键数据快速下降,在脱氧状态下步行不超过20米,只能坐着轮椅、吸着氧气度日,有肺移植手术指征。
二次肺移植,手术风险更高
已经做过一次肺移植,还能做二次肺移植吗?马先生的情况令人揪心。
江文洋介绍,再次肺移植是首次移植肺衰竭后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相比首次移植手术,二次手术存在更大风险。国际上,再次肺移植患者占所有肺移植患者比例仅为5%,国内再次肺移植的病例也很少见。
手术现场。
马先生年龄较大,患有冠心病、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手术耐受性较差,二次移植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可不做手术,马先生的生命危在旦夕。为此,该院肺移植团队带头人、胸外科主任耿庆教授与胸外科、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等多学科专家组成肺移植团队,反复讨论马先生的救治方案,最终决定迎难而上。
新肺帮他畅快呼吸,再次“新生”
在胸外科住院完成肺移植术前评估后,马先生在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顺利登记,再次成为肺移植等待受者。
8月30日,一位心脏死亡患者捐献的肺脏与马先生匹配成功。当天下午,马先生就被送进手术室,再次开始生命与时间的赛跑。
医院重症医学科团队为他装上ECMO(体外膜肺氧合)系统,暂时替代他的呼吸功能,密切监测凝血功能,在麻醉科团队的严密监控下,耿庆及团队争分夺秒为马先生做手术,切除病肺、植入新肺。
8月31日上午,新肺在马先生体内正常运转。撤除ECMO、撤除呼吸机,术后不到24小时,马先生再次感受到正常呼吸的畅快,迎来又一次新生。
耿庆介绍,肺移植手术是治疗慢性终末期肺病的唯一方法,同时也伴随着手术高风险、高难度,是胸外科手术“王冠上的明珠”。该院胸外科自2016年开展肺移植手术以来,已为数十例慢性终末期肺病患者成功实施肺移植手术,但这还是首次顺利完成二次肺移植手术,也是湖北地区首例。
此前,武汉地区已有医院成功实施过二次心脏移植、二次骨髓移植等手术。
37度里丨长江健康融媒出品 记者:王春岚 通讯员:邹亚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