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每一位居家的成都“耙耳朵”,都是“隐藏厨神”

2022-09-02 17:39来源: 中国新闻网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中新网成都9月2日电 题:四川成都:每一位居家的成都“耙耳朵”,都是“隐藏厨神”

  作者 贺劭清 岳依桐 祝欢

  “锅你洗了哇,碗你洗了哇,脏衣裤一抹多,你都洗了哇……”这一出自以乡村生活为题材的四川方言情景喜剧《幸福耙耳朵》的歌曲,正是四川“耙耳朵”的真实写照。在四川话中,“耙”指柔软的意思。“耙耳朵”就是怕老婆的男人,也是女人心中好男人的象征。

四川成都:每一位居家的成都“耙耳朵”,都是“隐藏厨神”

  成都市民魏谨言在厨房做饭。 受访者供图

  为遏制疫情扩散,成都自9月1日起开始实行为期四天的全域全员核酸检测,全体居民原则居家。在本次居家期间,不少成都“耙耳朵”主动扛起了全家一日三餐的大任,暴露出隐藏的“厨神”属性。

  邛崃奶汤面、宜宾姜鸭面、雅安挞挞面、崇州渣渣面、武胜麻哥面、广元蒸凉面……四川21个地市州皆有当地特色早餐面条。大部分成都市民在家中最常吃的面条,并非被游客熟知的担担面,而多为一碗热气腾腾的红油辣子面或番茄鸡蛋面。

四川成都:每一位居家的成都“耙耳朵”,都是“隐藏厨神”

  贺平做的番茄鸡蛋面。 受访者供图

  和匀蛋液、猛力拍蒜、番茄切片……9月2日7时许,居住在成都某封控小区的电力工人贺平已开始为全家准备早饭。初秋的清晨天气凉爽,厨房的玻璃窗因热火朝天的灶台,被蒙上一层温暖的水雾,在沸腾的锅中撒上一大把翠绿葱花,热气腾腾的番茄鸡蛋面宣告出炉。

  “如果昨晚有剩菜,拿来当面哨子也是不错的选择哩。”“烩不厌细”是刻在每位四川人骨子里的基因密码。谈及早餐小面,贺平打开了“话匣子”。在这位年过半百的大叔看来,好面的标准不在于食材而在于“用心”,老婆爱吃硬面,面条断生即可捞出;5岁的乖孙孙需要吃软软的“耙面条”;健身的女儿在面条外还需要额外加一份水煮青菜……

四川成都:每一位居家的成都“耙耳朵”,都是“隐藏厨神”

  成都市民周丹给妻儿做好的午饭。 周丹。 摄

  做饭是“耙耳朵”在四川必备技能。家住成都市新都区的岳衡不仅做好了早饭,还在妻子起床前将客厅、厨房里外拖了个干干净净。对于为何每天都是自己做饭的疑问,岳衡透露了自己结婚三十年,依旧和妻子恩爱如初的相守秘籍——“掌握了厨房,才能掌握家庭”。

  “再说了,老婆煮饭没我煮得好吃,出于对食材的尊重,我必须亲自上阵,老婆吃开心了,我也跟着开心。”岳衡笑着反问,“‘耙耳朵’的重点是体贴老婆,这不是每个男人应该做的事情吗?而且,老婆还要看电视剧、刷短视频,那么多事情要做,哪里忙得过来?”

四川成都:每一位居家的成都“耙耳朵”,都是“隐藏厨神”

  “95后”成都单身青年唐小刚即使居家也给自己做上了两菜一汤。 唐小刚 摄

  为了照顾好怀孕7个月的妻子,在成都天府二街上班的市民魏谨言除了煮饭外还承担了每日买菜的职责。魏谨言今天中午给妻子做了内藏土豆、茄子、青椒、鸡蛋、大葱、香菜的“改良版东北包饭”。“昨天忙工作没有抢菜,以为今天买不到新鲜蔬菜了,结果菜市场的菜和平时一样的新鲜、丰盛。”

  炒卤鸡腿、芽菜四季豆、番茄蘑菇汤……“95后”成都单身青年唐小刚即使居家也给自己做上了两菜一汤。从读初中开始,唐小刚便开始了独立做饭,每逢过年过节他都是家里的掌勺大厨。

四川成都:每一位居家的成都“耙耳朵”,都是“隐藏厨神”

  新都市民岳衡在老婆起床前打扫卫生。 受访者供图

  简单的食材在唐小刚手下总是能成为美味的菜品,面对朋友们的称赞,他却不以为然。“从小就被父母教育,不会做饭的话娶不上媳妇。”在他看来,做饭是川渝男人的必备技能。

  回锅肉、鱼香肉丝、麻婆豆腐、韭黄肉丝、糖醋白菜……连日来成都人的“朋友圈”中,总有“耙耳朵围裙天团”的一席之地,哪怕是社区发放的蔬菜包,也能经他们的妙手,摇身变为美味菜肴。

四川成都:每一位居家的成都“耙耳朵”,都是“隐藏厨神”

  小区工作人员准备将外卖物资送到小区内。 张浪 摄

  最正宗的川菜,从来不是在高档米其林餐厅,而在每位四川人平凡的餐桌之中。四川人对美食的热爱,也是乐观包容的天府文化的真实写照。

四川成都:每一位居家的成都“耙耳朵”,都是“隐藏厨神”

  成都自9月1日起开始实行为期四天的全域全员核酸检测,全体居民原则居家。 张浪 摄

  就如英国美食作家扶霞•邓洛普在其风靡世界的美食作品《鱼翅与花椒》中所言“好像几乎所有四川人都喜欢聊聊做饭和吃饭,那些最沉闷的出租车司机跟我说起他们最喜欢的菜肴,也是饱含深情、极尽详细”“就像一个厨师朋友跟我说的,成都人个个都有一张‘好吃嘴’”。

四川成都:每一位居家的成都“耙耳朵”,都是“隐藏厨神”

  成都市民周丹在厨房做饭。

  虽然四川男人在家以“耙耳朵”为荣,但在大事面前却绝对不“耙”。“川人乱世打仗,盛世打工”不是一句调侃,在本轮疫情期间,无数四川男人在抗疫一线奔走,他们可能是外卖小哥、可能是社区义工、可能是白衣天使、可能是公交司机……是我们身边每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完)

[责任编辑:李丁丁]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近年来,上海持续推进重点公共文化场馆建设,通过重大文化设施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了一批具有“海派”特色的文化新地标。
20
当日,由雄安高速铁路有限公司建设、中铁十四局承建的津潍高铁津沽海河隧道超大直径盾构机“津城一号”顺利穿越海河,累计掘进里程超5000米。当日,由雄安高速铁路有限公司建设、中铁十四局承建的津潍高铁津沽海河隧道超大直径盾构机“津城一号”顺利穿越海河,累计掘进里程超5000米。
20
当日是第15个“中国旅游日”,15时33分,满载460名游客的2025年“京和号”首趟旅游专列从北京丰台站鸣笛启程,开启为期19天的新疆南北疆深度环游之旅。当日是第15个“中国旅游日”,15时33分,满载460名游客的2025年“京和号”首趟旅游专列从北京丰台站鸣笛启程,开启为期19天的新疆南北疆深度环游之旅。
20
西十高铁西起陕西省西安市,向东南穿越秦岭山脉,途经商洛市,终点为湖北省十堰市,正线全长255.76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西十高铁西起陕西省西安市,向东南穿越秦岭山脉,途经商洛市,终点为湖北省十堰市,正线全长255.76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
19
5月18日上午,大熊猫“兴兴”和“靓靓”结束11年的旅马生活,启程回中国。当日清晨,大批当地民众自发聚集到马来西亚国家动物园与机场周边,与大熊猫依依惜别。当日清晨,大批当地民众自发聚集到马来西亚国家动物园与机场周边,与大熊猫依依惜别。
19
5月18日,河北唐山南堡盐场的工人将收获的春盐装船(无人机照片)。近日,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南堡盐场的35万亩盐田迎来春盐收获期,工人利用晴好天气加紧收获,盐田里处处繁忙景象。
19
近年来,山西省太原市依托文物资源优势,将博物馆作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突破口,倾力建设凸显地方文化特色的“博物馆之城”,不断探索“博物馆+”融合发展路径,通过把考古现场“搬”进展厅、场景复原、多媒体展示等手段,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文物魅力。
18
近年来,莆田市鲍鱼养殖加工产业已形成“科研—种苗—养殖—加工生产—国内外销售”的产业链,为鲍鱼出口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全市鲍鱼深加工出口企业达10多家。
18
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忙碌。近年来,江苏省启东市持续加大助企纾困力度,深入推进“千企大走访”活动,不断优化“万事好通·益启企”政策,打造良好营商环境,为企业办实事解难事,全力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18
5月17日12时12分,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二运载火箭在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发射升空,将搭载的天仪29星、天仪34星、天仪35星、天仪42星、天仪45星、天仪46星共6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17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