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舍在哪儿?”
牌楼路上 地铁四号线的出口
长条形的三层红砖小楼便是七舍
有人记住它,是因为这里曾是学生宿舍
有人记住它,是因为曾在门前的篮球场上赢了比赛
有人记住它,是在这里感受到了湖大保卫的安全感
停下脚步 仔细聆听
七舍作为历史变迁的“见证者”
正将它的故事娓娓道来
抗日战争胜利后
湖南大学从辰溪迁回长沙
为尽快恢复正常教学秩序
提供良好的住宿与就学环境
著名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柳士英先生
着手修建了系列宿舍及校内建筑
七舍便是其中之一
七舍属于湖南大学早期建筑群之一
于1951年完成设计,1952年竣工
建筑面积2511m²
东西向“一字型”体量
▲ 湖南大学第七学生宿舍设计图(1951年) @湖南大学档案馆
它融贯中西之美,博采各派之长
圆弧形线条与直线线条并存
造型简洁,呈现出柳氏现代主义特征
▲七舍全貌。 图源@湖南大学报
七舍在建筑构图上
运用了绝对中心对称的古典主义
是柳士英设计的学生宿舍中
唯一一栋呈现新古典主义之风的建筑
2013年
被纳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今日的七舍已成为办公场所。 王健为/摄
寻踪七舍
从上个世纪满足学生需求的宿舍
到2008年实现功能置换
逐渐成为办公教学的综合场所
容纳了保卫部、教科院、湖大社区等诸多单位
数次体量与功能的调整
与湖大的发展息息相关
▲俯瞰七舍。 王健为/摄
背倚凤凰山,面朝牌楼路
三层的砖混小楼隐匿于闹市与住宅楼之中
红砖清水,木构门窗
柳式建筑讲究的沉静笃厚扑面而来
▲以牌楼为轴线呈现对称之美。 供图@教育科学研究院
“一字型”的狭长建筑
呈现出对称的审美效果与简洁的构图风格
不同色彩、材质与线条的交汇
描绘出七舍的整体布局
七舍最大的特征是南立面极富表现主义色彩的牌楼
中部贯通长窗的直线与圆弧顶交汇融合
随处可见的曲线
勾勒出拱门的浮雕及顶部的三扇圆窗
▲数字“7”非常显眼。 许健乐/摄
▲楼内看,可见长窗上的八角形窗。 许健乐/摄
中部则用竖向长窗贯通
“7”字的八角形底板、二层大门的木框
以及拱门左右两个八角形窗形成呼应
▲不同建筑材料塑造出丰富的视觉感官。 陈佳祺/摄
窗下墙使用了与清水砖墙不同的材质
突出的窗间墙形成竖向线条
三角形截面形成阴影
塑造出丰富的视觉感观
▲主楼梯。 陈佳祺/摄
▲侧面楼梯。许健乐/摄
以主楼梯为中线
两侧楼梯东西对称均可直通楼顶
▲“门当户对”的房间设计。 许健乐/摄
每层走廊十八个房间一字排开
东侧的南北向长条状建筑体量
将新旧交通体系相互串联
在强化办公功能的基础上更增加了休闲意味
▲窗外的绿枝影影绰绰。 陈佳祺/摄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在没有取暖设备的时代
走进七舍也能感到
冬暖夏凉
七舍门前设有一篮球场
这不仅是年轻人的锻炼场所
更是周围居民的活动场所
挥洒汗水 闲话家常
颇多的生活气息围绕在建筑周围
▲2001级文学院校友毕业十周年在七舍留影。
2001年9月8日上午,我在东方红广场履行完报到手续后,第一站就是去我的住处——7舍。当时,带我去7舍的是一位又瘦又小的学长。他不容我客气和推辞,径直帮我把重重的行李箱从东方红广场拖到7舍,使我在坐了整整一夜火车后顿时感到轻松不少。“你的行李箱比我还重!”7舍门楼下的一句玩笑话使我倍感温暖。我第一次穿过7舍漂亮的门楼,就是在这位学长的帮助下实现的。进入房间后,他又帮我搬来被褥等生活用品,还帮我详细介绍着7舍附近的五食堂、开水房。“到家了!”这里不仅有漂亮的宿舍,还有热情的湖大人,这是我进入湖大的第一感受。
2001级人文与社会科学系校友
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
杜倩博
保卫部是2009年搬到6舍和7舍,我是2015年在7舍办公至今。7舍红墙、拱门、木楼梯扶手,给人一种古朴感,楼层高、走廊长直,给人大气感,房间方正规整,办事要公道正气。为师生挽回被盗被骗财物、调解纠纷、帮老人送医院、寻找走失老人小孩等……在这栋楼里,保卫部尽心为师生办好每一件“麻烦事”,办公室里也留存了很多师生锦旗和感谢信。看着这些温暖的回馈,我们也觉得十分的欣慰和开心,工作充满了动力。
党委保卫部副部长 刘晚梅
记忆里七舍的二三事,是马路对面就可以打饭,直接坐在宿舍门口就可以看球的快乐;是进门左手边黑板上看到收信人有自己名字的快乐;是夏天直接走到走廊尽头就可以冲凉的快乐;是收到学校统一发放的编号桶盆碗和热水壶的快乐;也是一个人打热水拎宿舍四个人的热水壶回来的“沉重的”快乐。
@七
记得2001年应该是9月6日左右到校的。来校后,一位学长带领我在东方红广场办完手续后,入住到了7舍。因为从未住校过,其实很新鲜,尤其是这带有浓厚古典风格的宿舍。宿舍的内部基本上是木制结构,包括门、窗、地板、座椅等,颜色均保持了统一的深红色。宿舍共计住了9人,上下铺。
第一件事情是当时我们每天都有宿舍管理老师来检查宿舍卫生情况,当日会在楼下的黑板公布得分情况,并以此为依据,评选出优胜寝室和文明寝室。对于获评优胜寝室和文明寝室的宿舍同学会发一张消费券。每当发消费券的时候,一楼的小卖部的各类商品基本上一扫而空。
第二件事情是打电话。当时大家都没有手机。在楼梯口有一个使用IC卡的座机,在每个寝室内有一个可以使用200和201卡的座机,我们寝室住的北方人居多,讲的家乡话大家基本都听得懂,因此大家打电话一般都去楼梯口的IC卡的座机打,只有一位福建籍的同学,他讲的家乡话大家都听不懂,所以只有他经常在寝室打,每当这时,大家都是听的一脸茫然。
2001级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校友
发展联络处副处长
向杰
对于七舍,教科院的学生还是非常熟悉的,后来二楼还新换上了“教”字的院徽,感觉就更加有归属感了。七舍的教室虽然蚊子有些多,但景色真的很美,自己一个人上自习的时候,推开窗户,红木窗框配绿色林荫,感觉自己的心都静下来了。面试、上课、自习、组织活动、师门沙龙、整理材料,在我两年的研究生生活中,绝大多数的群体活动都发生在这里,七舍真的承载了我在教科院的太多回忆,希望七舍和我的学院一起越来越好。
教科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 王艺霖
七舍是我初识湖大的第一个地方,7舍101,虽然只住了大半年,却承载着我和我的室友们的青春和记忆。同寝室的一个安徽黄姓小伙,纯真、淳朴,一天中午在宿舍门口遇到了一个自称来长沙打工的中年大叔,丢了钱包,身无分文。他不但从自己仅有的每月300块生活费中给了大叔100块,还请他在麓山南路吃了一碗面。我们几个室友听了,有的说他傻,有的说肯定被骗了,可他坚信自己没有做错,说人家还留了电话,会还的,当然,可能到现在也没有还。时隔多年,想起这些故事,室友们依然会调侃,会争论,但谁也没有再去谈论黄是不是上了当受了骗。我们和他一样,后来随着不同的学习、工作、家庭和人生经历,对一些事情的理解、认识、反应,可能会有这样那样的变化,但是永远不变的是,看到需要帮助的,依然会伸出双手,不该做的事,怎么也不会触及。我想这就是我们这些人,在那个价值观念尚未或者正在形成的青年时期,在七舍,在十四舍,在天马公寓,在湖南大学得到的最珍贵的东西吧。
2001级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校友
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韩斌
我本科的时候写过关于七舍的微信推文,通过搜集、阅读相关资料、实地拍摄、撰写文稿,我了解到柳士英先生的设计思考,学习着结合表现主义、古典主义等理论视角欣赏建筑之美。在实地拍摄时,我很巧合地遇到了曾经在七舍住宿的前辈带家人回母校探望,推文发出后亦收到了许多前辈的留言。在这里,七舍似乎捻作一条线索,把过去、当下、未来的湖大光阴连结了起来。
建筑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 林之璇
从学生宿舍到办公综合体
七舍
始终保持着一直以来的名称
不论是曾经住在七舍的校友
还是如今在七舍工作的师生
他们与“国保”之间
都有着一份不可分割的联系
提到七舍
想起的或许是
泛黄老照片里的青春流年
哪一级哪个专业的哪个宿舍里
谁是谁的下床,谁在谁的上铺
谁又悄悄跑到谁的宿舍里玩游戏
提到七舍
想起的或许又是
保卫部办公室的灯火通明
为校园安全保驾护航
教科院教室的隐市惬意
只剩下唰唰的翻书声
那么提到七舍
现在的你会想起什么呢?
特别鸣谢:韩斌、杜倩博、向杰、
刘晚梅、谭竞雄、周宁玉、林之璇
及各位校友和同学对本文的帮助
参考资料:
《湖南大学早期建筑群》柳肃、肖灿 2021年
《湖南大学早期建筑群历史演变研究》李胜 2018年
《湖南大学早期建筑研究》郑晓旭 2011年
来源 | 融媒体中心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