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一辆三轮摩托车冲向立交桥匝道口分界处装满水的防撞桶。“砰”的一声巨响,一时间,水花激起几米高,一个防撞桶更是被巨大的冲击力瞬间撞飞……
8月17日22时许,贵阳市中环路北段杨柳井立交发生惊险一幕,监控视频记录下了事故发生瞬间,防撞桶损坏,撞向匝道口的三轮摩托车仅有轻微擦痕,车上人员平安无事。
“亏得这个防撞桶,不然我今天就躺在医院了!”事故发生后,三轮摩托车驾驶员杨某面对处理事故的民警不停地感慨。
杨某是外地人,不熟悉贵阳的道路情况,当天儿子骑着摩托车在前方带路,他驾驶三轮摩托车紧随其后,父子俩准备前往中天甜蜜小镇。杨某驾车行至中环路北段杨柳井一号隧道往新添立交方向出口处时,不熟悉路况的杨某操作不当,驾车转弯幅度过大撞上了防撞桶和指路牌。巨大的撞击声把杨某吓得够呛,待他回过神来下车查看时“欣喜地”发现,不仅自己人没事,摩托车也仅仅是右侧有轻微刮擦痕迹。
无独有偶,7月19日13时许,车牌尾号为970的新能源轿车行经黔灵山路进城向黔灵山隧道入口处时,一辆黑色越野车变道与新能源轿车发生碰撞,新能源车径直撞向黔灵山隧道入口处,幸得防撞桶减速,新能源轿车随后撞向隧道墙面的撞击力减弱,车上乘客又都系了安全带,无一人受伤。
这两起交通事故,没有人员伤亡,都得益于设置在匝道口、隧道口和路段上的这些小小防撞桶,降低了操作失误后发生的碰撞造成的损害。
据了解,为预防和降低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生命财产损失,使道路交通事故“减量控大”工作取得实效,贵阳交警在全市范围内的129处匝道口、路段等地点摆放了2525个防撞桶。同时,贵阳交警高速支队对辖区高速公路进行了风险隐患排查,并督促业主单位在匝道、隧道入口、护栏端头等位置设置防撞桶。
这些防撞桶是贵阳交警设置在车辆与道路固定设施间易碰撞点的安全设施。防撞桶的作用,一是可以警示转弯车辆降低车速;二是防止车辆小半径转弯,避免交通事故。防撞桶具有高弹性、高强度的塑胶特性,当机动车与防撞桶碰撞时,能有效地减少冲击力,显著降低车与人的损伤。其表面贴有反光膜,夜间还具有警示作用。
目前,这些防撞桶中已有552个被撞坏后进行了更新。
防撞桶设置简单、警示防护作用明显,下一步,贵阳交警还将会在更多适合的地点、路段因地制宜加设摆放防撞桶,做到应设尽设。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