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柔性可穿戴设备用体温发电

2022-08-09 09:36来源: 科技日报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华盛顿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首个将体热转化为电能的柔性可穿戴热电设备。

  图片来源:《先进能源材料》

  从健康监测、健身追踪器到虚拟现实耳机,可穿戴电子产品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人员近日在《先进能源材料》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首创了一种柔性可穿戴热电设备,能将体热转化为电能。该设备具有通常很难结合起来的特性:既柔软又可拉伸,既坚固且高效。

  华盛顿大学机械工业助理教授穆罕默德·马拉库迪说:“如果我们将浪费在周围环境中的热能收集起来,这就是100%的收益。但要将这种能量用于自供电电子设备,需要更高的功率密度。利用3D打印制造出的可拉伸电子产品,能提高效率并使其无缝集成到可穿戴设备中。”

  研究人员制造出一种原型设备,即使在30%的应变下进行了15000多次拉伸循环后,仍保持完整功能,这对可穿戴电子设备和柔性机器人非常理想。与以前的可拉伸热电发电机相比,该设备的功率密度提高了6.5倍。

  为制造这种原型设备,研究人员3D打印了在每一层都具有工程化功能和结构特性的复合材料,填充材料含有液态金属合金,可提供高导电性和导热性。这些合金解决了以前设备的局限性,包括无法拉伸、低效热传递和复杂的制造工艺等。该团队还嵌入了空心微球,将热量引导至核心层的半导体,并减轻了设备的重量。

  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可将这种设备打印在可拉伸的纺织面料和曲面上,这表明未来的设备可以应用于服装和其他物体。该研究的一个独特方面是,它涵盖了从材料合成到器件制造和表征的整个范围,这让研究人员可自由地设计新材料并发挥创造力。

  记者张梦然

 

[责任编辑: 涂子怡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这是7月26日拍摄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开幕式现场。本届大会以“智能时代 同球共济”为主题,包括会议论坛、展览展示、赛事评奖、应用体验、创新孵化等五大板块。
27
当日,贵州榕江举行主题为“感恩重启·贵州超力量”的超级星期六活动,球星巴乔、卡洛斯现场助阵,助力“村超”重燃赛事,正式回归。当日,贵州榕江举行主题为“感恩重启·贵州超力量”的超级星期六活动,球星巴乔、卡洛斯现场助阵,助力“村超”重燃赛事,正式回归。
27
26日,2025年游泳世锦赛跳水项目迎来首个比赛日。7月26日,冠军中国队选手陈艺文、陈芋汐、程子龙、曹缘(从左至右)在颁奖仪式后合影。
27
近年来,作为民营经济重镇的福建省泉州市,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为传统产业升级提供可持续支撑,实现“制造”向“智造”转型,激活民企发展新动能。
26
当日,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重庆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三十三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下称“书博会”)在重庆开幕,线上线下汇集精品图书上百万种,其中新书约10万种。本届书博会以“书香中国 阅读之美”为主题,主会场设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同时在重庆市南岸区、大足区设分会场。
26
一场降雨后,河北省邢台市西部太行山区出现云海景观,层层云海在奇险峻秀的山峦间翻腾,群山在云海中若隐若现,宛如人间仙境,美不胜收。一场降雨后,河北省邢台市西部太行山区出现云海景观,层层云海在奇险峻秀的山峦间翻腾,群山在云海中若隐若现,宛如人间仙境,美不胜收。
25
7月23日,工作人员在贺兰山岩画遗址区内进行2025年度岩画复查(无人机照片)。贺兰山岩画记录了3000至10000年前当地远古人类的生活场景及多种图案和抽象符号,是反映我国北方先民生活状态的文化符码,为研究贺兰山地区远古时代乃至近现代生态环境和物质条件提供了珍贵资料。
25
7月24日,在河南郑州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媒体智库峰会会场,媒体记者拍摄《合乐图》民族乐器复刻展演。
25
7月23日,四川成都火车东站候车大厅客流如织。自7月1日暑运启动以来,中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已经突破3亿人次,日均安排加开旅客列车922列。自7月1日暑运启动以来,中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已经突破3亿人次,日均安排加开旅客列车922列。
24
7月23日,在西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暑期爱心教室,孩子们在志愿者辅导下画画。暑假期间,浙江省嘉兴海宁市硖石街道西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启暑期“爱心教室”,课程包括绘画、书法、阅读、手工以及作业辅导等。
24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