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上海8月2日电(记者 周琳)使用荧光影像系统,在患者肝叶上发现直径为0.288mm的微小病灶,后经病理诊断为肝癌癌前病变组织。——这一自主创新的荧光影像系统已在多家医院应用,实现了我国实体瘤术中导航设备从“无”到“有”的突破。
发现微小病灶,并进行有效处置,对于提高肿瘤切除的彻底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从而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看似微弱的“荧光”,就如同“火眼金睛”,可以帮助医生在术中“精准导航”,外科手术有了“导航”的指引,才能更加精准。
该系统由南京诺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诺源医疗”)研发生产,是“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重点专项”,如今已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等全国众多医院应用。
诺源医疗董事长、总裁蔡惠明说,诺源医疗的研发以国家、省级攻关项目为引领,研发生产的荧光影像系统具有实时荧光成像的功能,可以对组织、血管等进行实时荧光成像,辅助医生进行精准手术切除。该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微小病灶探查、肿瘤组织定位、阳性切缘判断、淋巴结示踪、吻合口血流灌注评估等临床需求。
“术中导航系统在肿瘤外科手术中具备较高的临床价值。”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张陈平教授介绍,根治性手术切除是实体瘤治疗的基础,但过去传统手术中,主要依靠医生经验判断。有了“导航”,医生的手术会更加精准、更加科学。
蔡惠明介绍,诺源医疗的荧光影像系统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并在关键技术、核心器件、光路设计、图像融合等全节点进行了专利保护,目前跟台的手术已达到23种不同的适应症,其中有7种是临床首次应用荧光导航技术。诺源医疗正在研发的“分子荧光+拉曼+人工智能”下一代术中导航系统,有望推动术中导航技术进入分子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