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孩子们来说
暑假是一段令人欢欣雀跃的时光
而暑假期间
往往也是各类儿童意外伤害
高发的时间段
据统计
淹溺事故
是青少年意外伤害致死的重要因素
是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的“第一杀手”
根据国家卫健委
和公安部
不完全统计
我国每年
约5.7万人
死于溺水
其中少年儿童溺水死亡人数
占总溺亡人数的56.04%
且14岁以下的
占比高达56.58%
今年入夏以来
全国各地发生多起溺水事件
溺水事件频发
6月24日,四川中江。
一男孩溺水后2人下水施救,3人均不幸身亡。
6月25日,江西余干。
3名孩童溺水身亡,1人失踪。
6月26日,海南临高。
9名青年相邀结伴到海边游玩,其中4人不幸溺亡。
6月26日,四川泸州。
6名儿童在河边玩耍,4人不慎落水。1名儿童已被救出,另3名儿童失联。
7月3日,江西南昌。
1名10岁小男孩落水,最终不幸溺亡。
7月4日,江苏泰州。
几名少年在江边戏水,2人溺水失联。
7月4日,江西抚州。
一名15岁男孩私自下河游泳,不幸溺水身亡。
7月7日,甘肃甘南。
7名儿童溺水,5人不幸溺亡,1人失联。
7月11日,广西融安。
3名10多岁学生溺亡。
7月12日,上海崇明。
长兴岛摆渡口东侧水域,一家三口不幸溺亡。
7月13日,呼和浩特。
一对母女在大黑河边玩,12岁女儿意外滑入水中,母亲施救,两人溺亡。
7月16日,海南定安。
3名上小学的儿童到南渡江玩水,其中,一8岁男孩溺亡。
根据媒体报道
就在7月17日
同一天内6名少年不幸溺亡
7月17日
河北邯郸
4名少年不幸溺亡。
海南海口
4名初中生在海边抓螃蟹,其中1人不慎落水,不幸溺亡。
江苏苏州
1名16岁男孩野泳时不幸溺亡。
暑假期间
中小学生溺水事件易发多发
为做好暑期预防学生溺水工作
教育部决定在放暑假前
组织全体中小学生(包括幼儿园学生)
和家长集中收看预防学生溺水专题节目
黑龙江省多地
也发布了
预防学生溺水的提醒
生命只有一次
没有“暂停键”
户外游泳戏水安全问题不可忽视!
今天
是第二个世界预防溺水日
增强安全意识、牢记防溺水知识
不要让溺水悲剧一再上演!
家长在做好监管的同时
也一定要让孩子熟知防溺水常识
↓↓↓
“四知”与“六不”
家长应该:知去向,知同伴,知归时,知内容。
孩子应该: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擅自下水施救。
提醒:学生离开校园,请家长们一定要做好监护责任,莫让“监管真空”出现。家里由老人看护孩子的,一定要与老人做好沟通,不因为疼爱而放纵孩子出去玩耍,掌握好孩子的动向。
远离危险水域
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容易发生溺水的地方不同,所以家长暑期一定要盯紧这些“危险水域”。
4岁以下孩子容易发生溺水的地方:水缸、浴盆等。
5-9岁孩子容易发生溺水的地方:水渠、水库、池塘、小溪边等。
10岁以上孩子容易发生溺水的地方:河边、游泳池、海边等。
辨识溺水迹象
当孩子在水中有以下迹象时,就要打起十二分警惕了!
溺水者的嘴会没入水中,再浮出水面,没时间呼救。
溺水者手臂可能前伸,但无法划水向救援者移动。
溺水者在水中是直立的,不能踢腿,往往挣扎20~30秒之后沉下去。
溺水者眼神呆滞,溺水者无法专注或是闭着眼睛,头发可能盖在额头或眼睛上。
溺水者可能会头后仰,嘴巴张开,有的孩子头则可能前倾。
溺水者看起来可能只是抬头在看天空、岸际、泳池边或码头。如果询问无反应、眼神涣散,就需要立刻伸出援手。
提醒:小孩在戏水时会发出很多声音,当发现孩子突然安静无声时要警醒。
不慎落水怎么办?
1.镇定第一。尽量保持冷静,不将手举过头顶,不拼命挣扎,放松全身,去除重物。
2.仰泳露鼻。屏住呼吸,头向后仰,面部向上,使口鼻露出水面。
3.深吸浅呼。呼吸时注意吸气要深、呼气要浅,双手和双腿有规律地拂水,如遇漂浮物一定要抓紧,同时向周围求救。
有人溺水怎么办?
1.叫:大声向周围的人求救,并拨打“110”“120”请求救援。
2.抛:可将游泳圈、木板、树枝等漂浮物抛向落水者,让其攀扶,在能力允许的情况下拖至岸边。切记,拖拽过程中,须伏地降低中心,以免被拉入水中。
3.救:溺水者上岸后,迅速清理口鼻异物,仰头抬颌开通气道。若溺水者呼吸微弱及心跳微弱,或者心跳刚停须立即采取人工呼吸,同时做胸外心脏按压。
特别提示:未成年人不具备直接救人的能力,严禁下水或手拉手救援。采取智慧救援,一定要以保障自身安全为前提。
以下叮嘱千万要牢记
切勿以为自己会游泳或者水性好,盲目下水。
切勿手拉手“人链”施救,可能会导致溺水连环事件。
切勿为了捡拾物品,贸然下水。
希望家校联合紧绷安全弦,
加强安全宣传教育,
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让儿童溺水悲剧不再发生!
极光新闻 东北网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