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因为价格高企
在这个夏天被消费者冠以
“雪糕刺客”的名头
不过国产冰淇淋品牌钟薛高
仍然卖得火爆
今年的新品海盐椰椰
更是凭颜值和口味吸引了
大批尝鲜者
但是近日有网友发文称
在室温31℃的条件下静置
半小时后,海盐椰椰表面的冰层化开
呈现奶油状
50分钟后,这支雪糕变成
比较粘稠的乳状物,而非水状物
整体形态完好
仍然没有完全融化
相关话题冲上热搜第一
直到十二小时后
仍在热搜前排
对此,有不少网友推测
雪糕不会融化
是添加了防腐剂、凝固剂等成分
另有网友担心
不会化的雪糕,还能吃吗?
钟薛高:系固形物含量高
在回应澎湃新闻这一质疑时
钟薛高的客服表示
被网友测试的海盐椰椰
除了水、牛奶、椰浆等之外
为提高雪糕的黏稠度
还会添加少量卡拉胶、瓜尔胶等添加剂
所以融化后会呈现黏糊状
7月2日晚间,@钟薛高 官方微博正式作出回应称,首先并不存在不融化的雪糕,只是因为这款产品配方中主要成分为牛奶,稀奶油,椰浆,炼乳,全脂奶粉,冰蛋黄等等,产品本身固形物含量达到40%左右,除部分原料本身含少量水外,配方未额外添加饮用水。固形物高,水少,完全融化后自然就为粘稠状,不会完全散开变成一滩水状,而固体无论如何融化也不能变成水。
对于添加剂问题,钟薛高称,为在货架期内保持产品的良好风味和形态,产品仅使用极少量的食品乳化增稠剂,均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添加,可放心食用。
“添加剂越多,越难融化”?
专家:这种说法不准确
冷饮不易融化的现象在前几年就被关注过。营养与食品安全硕士、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专家成员阮光锋当时就指出,“添加剂越多,越难融化”的说法不准确。
他分析说,乳化剂、增稠剂、稳定剂等成分确实与增加冷饮的抗融性有关,但对生产者来说,它们并不是多多益善,过多的添加剂反而会破坏冰淇淋的品质。有研究对分别添加不同量的乳化剂和稳定剂的冰淇淋抗融性进行分析,其中稳定剂添加的浓度分别是0.40%、0.45%和0.50%。结果发现,当添加量为0.45%时,冰淇淋的抗融性最好。
还有,通过食品原料和生成工艺改进,也能生产出抗融性更好的冰淇淋。比如,日本有企业推出了在常温下可保持1小时不融化的冰淇淋,因为里面含有豆渣成分,它能延缓冰淇淋的融化速度。
多项试验都可证明,牛奶、稀奶油、全脂乳粉等原料含量高的雪糕,比以水为主要原料的雪糕融化速度要慢。
市面上常见的山楂口味雪糕(左)、酸奶味雪糕(中)和牛奶咖啡口味雪糕(右),室温下半小时的融化情况。中国食品安全网测试。
谈到食品添加剂,不少人存在一个误区,认为有食品添加剂都是不健康的。但其实,阮光锋表示,只要符合标准要求,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有保障。
以乳化剂为例,国际上通用的乳化剂有70种左右,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WHO)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对食品乳化剂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这些乳化剂大多很安全,绝大部分甚至都不需要对每日容许摄入量(ADI)进行限制,合理地使用它们并不会对健康产生危害。
国家标准中对食品添加剂的适用范围和使用量也都有明确规定,例如雪糕中常使用的卡拉胶,根据GB 2760-2014《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要求,在冰淇淋、雪糕类冷冻饮品中,作为增稠剂可“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上海市消保委:亲测45款热门雪糕
海盐椰椰也在列
这几天随着气温不断攀升
上海市消保委微信团队
去了冷饮批发店
搜罗来45款热销的冷饮产品
进行评测
通过“深扒配料表”的方法
他们发现
有11款产品的配料表里
牛奶是排在第一位的
这其中就包括上述的
海盐椰椰
有8款产品
生(鲜)牛乳排在配料表里第一的位置
尤其是光明和八喜的两款产品中
生(鲜)牛乳含量>50%
还有8款产品就值得警惕了
配料表里出现了“代可可脂”成分
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
45款产品的配料表里
排前五的成分
消保委整合制作了一份表格
大家下次买雪糕的时候
可以参考起来了
↓↓↓
上海新闻广播综合自澎湃新闻、上海网络辟谣、上海市消保委、@钟薛高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