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过去了,
这份特殊的申请书已经微微泛黄。
2008年,一位老红军向广西军区提出申请称,他92岁,去世后丧事从简,遗体送广西医科大学以作科研用。两年后,中国启动人体器官捐献工作试点。今年6月17日,老红军郝毅走完了属于自己的“长征”之路。23日上午,在简短的仪式之后,他的4位子女与南宁市红十字会、广西医科大学签订了遗体交接书。
23日上午10点,一场简短而肃穆的遗体捐赠仪式,在南宁市殡仪馆永宁堂举行。
老红军郝毅的遗体,在亲朋好友及南宁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见证之下,将被转运至广西医科大学用于医学研究。
南宁市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负责人刘阳辉:
捐献遗体,会为我们广西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很大的贡献。
这类特殊的遗体捐赠者,给学子们掌握外科手术知识及相关科学研究,创造了极其重要的条件。
家属告诉记者,上个世纪50年代,郝老在陆军某部主管卫生工作,当时,军卫生学校虽然只有600多位学员,但可供病理解剖使用的教学资源极为匮乏,这事儿成为了老人的一块“心病”。
郝老生前画面
后来,尽管医学教育事业不断进步,但相关教学需求也跟着提高。所以,对于自己百年之后的去处,老人很早便下定决心,做了专门安排。
郝毅长女 郝露萍:
他早就想到遗体要捐献,供医科大学的学生们,上临床课使用。
郝毅次子 郝忠平:
平时只要聊到这方面的内容,他就会嘱咐性地和我们说一声,希望以后按他的意思,来办理这件事情。
十几年过去了,这份特殊的申请书已经微微泛黄。
在简短的文字中,老人还提到,他对遗体的处置,可以破除迷信,不污染环境,也不占用国家土地。此外,郝毅还请军区向湖北省枣阳市告知,他曾在该地打过仗、负过伤,被当地群众所救。这份情谊,他一直记挂于心。
郝毅次子 郝忠平:
后来的话,他还捐资当地困难群众以及这个学校。看到一些很励志的青年人,考试成绩也很好,但学费可能比较困难,他就拿出自己的薪金,寄了过去。
郝老生前画面
数十年来,老人单是捐资助学的款项总额已超过20万元。而在他家里,一套沙发用了30多年,柜子里仅有的几件外套,也已经洗得发白。
郝老生前画面
这位1932年加入红军,1936年入党,先后参加过新集战役、红军长征以及抗美援朝战争的老战士,一生都秉持着坚定信仰,勇毅前行,为祖国与人民奉献力量。老人生于安徽白塔畈,终点站在广西,他遗留的光辉,将永远照耀和温暖世间。
郝毅次子 郝忠平:
父亲的言传身教啊,点点滴滴里面,我们能够感受出这种奉献的精神,并且的话呢,已经成为我们自身的一部分。
转自:广西新闻频道(记者:袁木 莫毅 通讯员:冯强 谢富华)
原标题:《致敬!105岁老红军郝毅离世,捐献遗体用于医学研究》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