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粒粮食都被汗水浸泡过

2022-06-08 10:45来源: 北京青年报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孙维国

  又到麦收时节,不禁想起当年头顶烈日收割麦子的情景。那时还没有收割机,收割小麦都靠人工。割麦第一步,需要一把刀口锋利的好镰刀。下地之前,把镰刀拿出来,把刀口放在磨刀石上来回磨,一边磨一边蘸水,直到把刀口磨得锋利。

  割麦正是炎热时候,成熟的小麦一片金黄色,骄阳下面,能听到麦秆麦穗相互擦碰的哧哧声,一阵风吹来,感受到一股股热浪扑面而来。麦秆干而脆,一刀下去,一撮麦子倒地,顺手抄起放在一起,一阵似烟雾一样的灰尘腾起。这是麦秆被割断后腾起的灰尘,不但脏,而且会使皮肤发痒。割麦我不怕弯腰,不怕太阳晒,就怕这个灰尘。一亩地麦子割下来,脸上、鼻孔里都是灰。

  一亩地我和父亲母亲三人要割一上午,中间除了喝口水,用半干的毛巾擦擦汗,就是弯腰不停地割麦。不能停下来,家里的10亩地,有6亩种麦子,都到了收割时候。农时不等人,耽误一天,都有可能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那时也没有拖拉机,只有人拉的板车(更早之前,父母都是用肩挑)。收割好的麦子一捆捆扎好,放到板车上。父亲在前面掌车把,我和母亲在后面推。遇到上坡,父亲的腰就弯下来,弯得很低,近乎匍匐,使出浑身力气往前拉。我和母亲就用肩膀抵着板车后面使劲推。这样能使上最大的劲,减轻父亲的压力,让板车顺利上坡。

  麦子拉到稻场(打谷场)上,把麦捆卸下车,散开后用叉(专门用于抖稻子、小麦的农具)将麦捆抖开,尽量均匀地铺到稻场上。一亩地麦子,父亲赶着牛,拉动石磙要一圈一圈碾压两个多小时,才能颗粒归仓。

  我在家种了5年地,此后就出来打工了。现在家里的田地都流转给村里的种粮大户,我也30多年没下地干过农活了,但种地的辛苦我一辈子也忘不掉。每一粒粮食都被汗水浸泡过,从育种、播种、收割、打谷、归仓,我知道一粒粮食是用多少汗水换来的,无论在家还是在外面吃饭,我一粒粮食也不敢浪费。(孙维国)

[责任编辑: 刘朝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4月25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举行的2024北京车展上,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唐仕凯介绍梅赛德斯—奔驰纯电G级越野车。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根据统计局数据,今年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5.3%,同期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327亿元,同比增长4.7%,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重要动力。
08
参观古村古迹、参加民俗活动、品尝地道美食、体验传统工艺……这个“五一”假期,“自驾+旅拍”“自驾+美食”“自驾+越野”“自驾+露营”等多元“自驾+”模式受热捧,为假期旅行增添了别样趣味。
08
这是5月6日拍摄的建设中的渝湘高铁黄草乌江双线大桥(无人机照片)。近日,由中铁大桥局承建的渝湘高铁重庆至黔江段黄草乌江双线大桥顺利实现合龙,进入桥面系及附属工程施工阶段。
08
5月5日,在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一列装载机械设备、汽车和笔记本电脑的中欧班列在重庆团结村中心站等待发车(无人机照片)。随着货物运输量日益增长,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的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龙门吊起降不停、转运卡车来往穿梭……一片繁忙景象。
07
5月6日,川陕哲罗鲑全人工繁殖成果技术鉴定会在四川成都召开。5月6日,川陕哲罗鲑全人工繁殖成果技术鉴定会在四川成都召开。5月6日,川陕哲罗鲑全人工繁殖成果技术鉴定会在四川成都召开。
07
贝尔格莱德中国文化中心位于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塞中友谊广场,设有教室、文化展区、图书馆、旅游推介展示厅等配套设施,并开设汉语、传统乐器、书法、太极等课程,是塞尔维亚民众了解中国和体验中华文化的便捷窗口。
07
5月3日,人们在哈尔滨防洪纪念塔广场观赏、拍摄光影秀。
06
新华社发  中国第27批赴刚果(金)维和部队举行凯旋仪式(5月4日摄)。
06
“五一”期间,各地博物馆游人如织,“博物馆热”持续升温。“五一”期间,各地博物馆游人如织,“博物馆热”持续升温。“五一”期间,各地博物馆游人如织,“博物馆热”持续升温。
06
“五一”小长假,各地丰富文旅供给,加强服务保障,各大景区迎来客流高峰。“五一”小长假,各地丰富文旅供给,加强服务保障,各大景区迎来客流高峰。“五一”小长假,各地丰富文旅供给,加强服务保障,各大景区迎来客流高峰。
05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