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无聊?平静背后,是他们用每天上千个电话、几百次转运,守护大家的健康!

2022-05-16 07:55来源: 北京交通广播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导 读

  近日,位于顺义区的北京农商银行数据中心发生聚集性疫情,累计报告感染者34例。顺义区在流调、转运、社区防疫方面争分夺秒,与奥密克戎病毒展开赛跑。截至发稿时,新增感染者都处在管控范围内,疫情总体趋于稳定。

  流调:2小时锁定聚集性疫情点位

居家无聊?平静背后,是他们用每天上千个电话、几百次转运,守护大家的健康!

  流调员正在忙碌工作/记者拍摄

  流调员:“您好,我是顺义疾控中心,您是超市的工作人员是吗?有一个阳性病例去过您那个超市,所以您被判定为高风险人员……”

  5月11日下午,顺义区疾控中心流调组的办公室里,流调员拨通一位高风险人员的电话。这轮聚集性疫情发生三天多,这样的流调电话累计几千个。流调组副组长张文增回忆,5月8日凌晨5点,区域核酸筛查报告两管“十混一”阳性样本,拉响了这轮疫情的警报。

  张文增:“‘十混一’的有阳性,我们不能等确认哪一个有问题了才流调,这所有的人必须挨个都流调,把20个人全都做了,每一个人打电话至少得一小时。”

居家无聊?平静背后,是他们用每天上千个电话、几百次转运,守护大家的健康!

  张文增梳理流调信息/受访者供图

  初步流调发现,20人中有9人来自北京农商银行数据中心。短短两个小时,聚集性疫情所在地被锁定。

  张文增:“这个单位那一层有1000平米,全是大开间,都是工位。我们就把这个单位所有的人都清查了一遍,还有去那到访的一些人,加一块儿现在有900多人,还在清查过程中。”

居家无聊?平静背后,是他们用每天上千个电话、几百次转运,守护大家的健康!

  深夜顺义区疾控中心灯火通明/受访者供图

  顺义区疾控中心流调信息组张文晓介绍,农商行数据中心的工作人员和阳性人员家属首先被划定为密接,接下来要确定阳性人员在社会面活动的每一个风险点位。

  张文晓:“从他早上睁眼一直到晚上睡觉,精确到分钟,他去过哪里,可能感染的风险我们都要找出来。之后专业的流调人员去现场,找监控录像、支付信息、健康宝扫码信息,最多的时候能有上万条信息。之后我们都要打电话核实,你是否在这个判定高风险的时间段进入过这个点位。”

居家无聊?平静背后,是他们用每天上千个电话、几百次转运,守护大家的健康!

  深夜张文晓去现场流调/受访者供图

  在这起疫情发生的24小时内,几乎所有感染者都被及时发现和管控。之后每一天,所有病例的流调报告都要更新,随着公安、网信协查的信息陆续补充,一些微乎其微的线索被流调员打捞起来,它们可能指向新的密接人员。

  顺义区疾控中心流调组李红霞介绍,一位在农商行数据中心工作的病例就在反复细致的流调中发现了新情况。

  李红霞:“(有些人)主观上是我很愿意配合你,但有可能客观上我想不起来。比如说这次我流调的病例配合度挺好的,他是一个租房的人,合租,一共三间屋,有一间空房,中介有带人来他家里看房,他完全忘了这事,其实就等于又找到新的密切接触者。”

居家无聊?平静背后,是他们用每天上千个电话、几百次转运,守护大家的健康!

  李红霞正在电话流调/受访者供图

  顺义区疾控中心的核心流调团队30人,加上各方支援的力量一共200人。流调信息组张文晓说,5月8日凌晨开始,他们24小时轮班,每人每天最多休息两三个小时。办公桌上除了电脑、电话、密密麻麻的笔记,就是咖啡、红牛和颜色发黑的酽茶。

  张文晓:“大家就不离开椅子,然后眼睛跟手就不离开电脑。基本上早上8点半交班,我们再一抬头,已经中午12点多了。”

居家无聊?平静背后,是他们用每天上千个电话、几百次转运,守护大家的健康!

  流调组办公室的酽茶/记者拍摄

  电话流调的每条声波、现场流调的每个脚步织就了一张张防护网,将飞快传播的病毒迅速捕获。截至发稿时,农商行聚集性疫情累计判定密接1897人、次密接1646人,已落位管控。新研判的103个风险点位及场所也完成终末消毒。

  120:单日转运密接800人

居家无聊?平静背后,是他们用每天上千个电话、几百次转运,守护大家的健康!

  北京急救中心顺义分中心大门/记者拍摄

  车辆:“329车洗消完毕,请求派单。”

  调度:“收到,329请查收任务。”

  北京急救中心顺义分中心的调度办公室里,对讲机的通话很少间断。如果说流调团队是与病毒赛跑的先锋,承担转运任务的急救中心就是接力赛的第二棒队员。全市规定把流调判定的密接人员在8小时内转运到医学隔离点位,而他们为了尽快阻断疫情传播链,尽量在6小时内完成任务。

居家无聊?平静背后,是他们用每天上千个电话、几百次转运,守护大家的健康!

  北京急救中心顺义分中心调度室/记者拍摄

  北京急救中心顺义分中心副主任肖书丽介绍,5月9日共转运密接将近800人。

  肖书丽:“日常转运有12辆车,那天怀柔的昌平的都来了,有的带护士,有的是司机,有的带着车来的。当天同时运转40多个车,24小时就没有歇着的时候,人回来就上个厕所,实在太困了,真是坐椅子上、趴桌子上秒睡,眯半小时继续出去。”

居家无聊?平静背后,是他们用每天上千个电话、几百次转运,守护大家的健康!

  连夜转运密接人员/北京顺义公众号

  这轮疫情前两天,北京急救中心顺义分中心的医护人员大多连续工作近30小时。护士高碧宁说,有时还要承担高强度的体力活儿,她转运的密接中有一位70多岁的女士,老伴儿瘫痪在床,只能老两口一起前往隔离酒店。

  高碧宁:“我们的司机是来支援的,这个担架他们使用不熟练。瘫痪老人家住4楼,居委会的人帮忙一块儿给搬抬下来,但是到隔离酒店就是我一个人搬抬下来。老人大概有120斤,再加上担架也有100多斤。”

居家无聊?平静背后,是他们用每天上千个电话、几百次转运,守护大家的健康!

  高碧宁洗消车辆/受访者供图

  医生赵成立说,4月下旬北京出现疫情以来,除了少量睡眠,一天中的所有时间都在值班和加班。5月8日聚集性疫情发生后,几乎没有下班的概念。

  赵成立:“任务比较多,加班的人员也特别多,有三四十人,休息室不够用。我们那个休息室是上下铺5张床,这些天临时休息,都几个人挤在一起,往这一靠就行了。”

居家无聊?平静背后,是他们用每天上千个电话、几百次转运,守护大家的健康!

  医护人员挤在一起短暂休息/受访者供图

  除了密接转运,急救团队还要承担封控区居民的就医接送,还有常规的急救任务。采访进行到一半,医生纪伟婵接到紧急派单,一边上车一边和病人家属电话沟通,只留下急救车远去的背影。

  封闭管控区:守住居民健康防线

  当急救车警笛声出现在社区,可能意味着小区出现了感染者。在抗疫接力赛的第三棒,社区成为居民健康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这轮聚集性疫情中,顺义共有封闭管控区域13个、临时管控区域37个。

居家无聊?平静背后,是他们用每天上千个电话、几百次转运,守护大家的健康!

  顺义交通局家属楼/记者拍摄

  位于站前北街的交通局家属楼里有居民是农商行数据中心的工作人员,胜利街道义宾街社区书记王骏回忆当天的情况。

  王骏:“接到他们单位电话要求居家,我们立即上门磁,然后安排他测体温。等到晚上温度上来了,当天夜里转运,去医院进一步检查,然后又把同住人员转运到隔离酒店。”

居家无聊?平静背后,是他们用每天上千个电话、几百次转运,守护大家的健康!

  封控小区大门/记者拍摄

  交通局家属楼共有6个单元72户,常住居民140人。胜利街道义宾街社区副书记董兰英介绍,5月9日到19日,病例所在单元划为封控区,足不出户;其他5个单元为管控区,人不出区。

  董兰英:“8日夜里11点多启动应急预案,把人员台账都摸清楚了。第二天早晨继续,一个是每天定时三次的消杀,一个就是组织100多人的核酸检测。咱们书记和我,还有两位包楼干部,两天一宿几乎没有合眼。”

居家无聊?平静背后,是他们用每天上千个电话、几百次转运,守护大家的健康!

  王骏(左)和董兰英(右)消杀垃圾/受访者供图

  5月11日中午,外卖员龚先生在小区门口配送。

  龚先生:“这两天跑的单翻了将近一倍,中午晚上特别多,反正只要我上线,就没有下线的时间。”

居家无聊?平静背后,是他们用每天上千个电话、几百次转运,守护大家的健康!

  龚先生配送外卖/记者拍摄

  门口值守的社区工作人员张瑞海将物品消杀后送进小区。

  张瑞海:“我们是早8点到晚8点值一个班,他们买的东西,吃的用的喝的,两个人往上送,一天怎么也得送四五十件。”

居家无聊?平静背后,是他们用每天上千个电话、几百次转运,守护大家的健康!

  消杀货架/记者拍摄

  胜利街道义宾街社区书记王骏介绍,目前20人的团队每天为140多位居民组织核酸筛查、运送快递、代买药品、清理垃圾。工作人员每天都会主动和居民微信或电话沟通,及时满足各类需求,社区还为居民准备了爱心包。

  王骏:“12日是鸡蛋一斤、茄子一斤、白菜一斤、香蕉一斤;13日是葱头一斤、芹菜一斤、梨二斤;14日是面粉10斤、西红柿一斤、苹果1.5斤……到19日当天,我们奉上鲜花,喜迎解封。”

居家无聊?平静背后,是他们用每天上千个电话、几百次转运,守护大家的健康!

  社区为居民准备爱心包/受访者供图

  目前,顺义区商务局已经对接石门市场等国有企业、家乐福、物美等连锁超市、每日优鲜等电商平台、顺丰等应急保障队伍,并且设置保供联络员,“点对点”保障封控区域的必需品供应。

  战“疫”普通人:为我所爱 拼尽全力

  2小时锁定聚集性疫情点位、单日转运密接800人、组织十几家企业为封控居民保供……在这场与奥密克戎比拼的接力赛中,顺义区不断刷新最快速度,这背后是无数普通人的默默付出。

  在封控小区采访时,记者偶遇一位给家人送物资的医生,他在小区封控前果断离开家。

  王医生:“医务人员你得出来,得干活去啊,每天接任务做核酸、值门诊,然后媳妇就在家里出不来。”

  妻子卢女士回忆当天王医生出门的情景。

  卢女士:“当时赶紧把东西给他准备好了,嘱咐他吃饭按时按点,衣服多穿点,别感冒了。其实生活这么多年了,没分开过,也有点恋恋不舍。”

  有时王医生忙完工作,会在深夜骑着电动车来到小区边,两人遥望着对方,拨通电话聊聊天。

居家无聊?平静背后,是他们用每天上千个电话、几百次转运,守护大家的健康!

  深夜夫妻隔窗远望/受访者供图

  还有的人来不及和亲人说说话。这轮疫情期间,顺义区疾控中心流调员李红霞需要24小时无休地追踪病毒,5岁儿子懂事的样子让她心疼。

  李红霞:“我下夜班,干了24小时就是跟‘死’过去一样,只能在家里睡觉,一睡就睡一天。然后奶奶跟他说,妈妈太累了,我儿子就轻轻地进屋看看我,再自己出去,他也不叫我。”

居家无聊?平静背后,是他们用每天上千个电话、几百次转运,守护大家的健康!

  李红霞24小时值守流调岗位/受访者供图

  北京急救中心顺义分中心医生赵成立是个二孩爸爸,大宝4岁,小宝9个月,他们的相会常常在视频电话里。

  赵成立:“我爱人她脚伤了,卧床动不了,家里边都是姥姥一个人在支撑。我每次跟家里边开视频的时候,都觉得对不起他们。”

居家无聊?平静背后,是他们用每天上千个电话、几百次转运,守护大家的健康!

  赵成立医生/受访者供图

  提及至亲,很多受访者因疲惫而红肿的眼睛会瞬间涌出泪水,而每一位受访者都会在擦干眼泪时,更坚定地表达自己的初心。北京急救中心顺义分中心医生纪伟婵说出了这场战“疫”接力赛中每个人的心声。

  纪伟婵:“其实我们大家都在硬挺着,都很累,因为我们的职责就是这样。我肯定是更好地努力工作,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希望咱们大家能尽快恢复到正常生活。”

居家无聊?平静背后,是他们用每天上千个电话、几百次转运,守护大家的健康!

  纪伟婵医生(中)和同事/受访者供图

  为我所爱,守护家园。在战“疫”路上,愿每一位拼尽全力的人平安无恙,得偿所愿。

  转发

  为防疫一线工作者点赞

  北京交通广播 记 者 戚 天、编 辑 王琛琛、主 编 程 艳

[责任编辑: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6月15日,工作人员在G3次列车前展示庆祝北京站首次开行京沪高铁列车横幅。当日7时40分,由北京开往上海的G3次列车驶出北京站。当日7时40分,由北京开往上海的G3次列车驶出北京站。
15
当日,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的世界遗产地哈尼梯田雨后初霁,风景如画。当日,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的世界遗产地哈尼梯田雨后初霁,风景如画。
15
14日,第16届海峡论坛拉开帷幕,台湾各界嘉宾7000余人来到厦门,为情而聚。
15
中国跨境电商发展有多快?过去5年,我国跨境电商贸易规模增长超过10倍。据各地初步统计,全国跨境电商主体已超12万家,建设海外仓超2500个、面积超3000万平方米。
15
自6月8日以来,北方地区高温持续,山西、山东、河南、河北共有15个国家站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中央气象台14日18时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
15
6月13日,无人机在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友谊分公司第五管理区一水田地块执行巡田作业任务,用于查看水稻苗情(无人机照片)。
14
新华社发 胥晓璇 沈伯韩 编制
14
近期,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李家巷镇中心幼儿园举行了校园“剪纸文化艺术节”。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6月13日,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剪纸作品展。
14
这是6月12日拍摄的在日本东京中国文化中心举行的“大熊猫‘香香’家族生日会”上展出的“香香”的照片。
13
当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在湖北襄阳开幕。当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在湖北襄阳开幕。当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在湖北襄阳开幕。当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在湖北襄阳开幕。
13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