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停树下落满“油滴”?罪魁祸首就是它!

2022-05-14 14:14来源: 江苏新闻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最近,有市民发现自己的私家车上

  经常会粘着不少“油滴”状的液体,

  无色无味,摸起来却黏糊糊的,

  很难擦干净。

  这些物质究竟是什么呢?

  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在南京玄武区的一条道路上,

  记者发现不少车辆的车身和车窗上

  都有许多这种“油滴”状物质,

  甚至部分路面也有些潮湿、油腻,

  踩上去感觉黏黏的。

  园林部门的工作人员解释,

  这些液体是从道路两旁的栾树上落下来的。

  更准确地说,

  是生活在树上的一种昆虫"制造"的。

车停树下落满“油滴”?罪魁祸首就是它!

  南京玄武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养护管理中心项目经理赵勇介绍,

  地上、车上出现的黏液

  主要来源于蚜虫的分泌物,

  俗称“蜜露”。

  分泌物中糖分较多,所以有一定黏性。

  栾树 、榉树、榆树等品种都容易产生蚜虫,

  春夏比较多发。

车停树下落满“油滴”?罪魁祸首就是它!

  蚜虫以吃植物嫩叶、嫩梢、吸吮汁液为生,

  “吃饱”的蚜虫会产生大量分泌物,

  积累到一定程度后,

  就会汇聚成水滴状并落下。

车停树下落满“油滴”?罪魁祸首就是它!

  不过,蚜虫分泌的“蜜露”对人体无毒无害,

  接触到也不用太过担心。

  如果滴落在皮肤或者衣服上,

  直接正常清洗即可。

  车辆上的蚜虫分泌物有黏性,

  附着力比较强,

  最好尽快到洗车店用泡沫清洗的方式处理。

车停树下落满“油滴”?罪魁祸首就是它!

  “蜜露”无害,

  但蚜虫泛滥却会危害树木生长,

  也不便于道路和市政设施的清洁。

  每年,园林部门都会针对蚜虫采取防治措施。

车停树下落满“油滴”?罪魁祸首就是它!

  赵勇介绍,

  目前主要有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两种方式。

  物理防治利用蚜虫具有趋黄性这一特性,

  使用粘虫胶带缠绕在树干约1.3米高的位置,

  对害虫进行物理诱杀,效果显著,

  可有效降低虫口密度,

  绿色环保,无污染,操作简单,

  是一种高效低毒的物理防虫方法。

  第二种是化学防治,

  利用喷雾器对树体喷洒低毒的苦参碱

  吡虫啉等农药进行防治,

  为了不影响市民出行,

  城区一般在夜间喷洒。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 崔雨薇 张心宇


[责任编辑:许莹莹]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8月9日,游客在广西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棉花天坑景区内的悬崖书店游玩。广西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棉花天坑景区的悬崖书店于2025年5月开业,以其独特的建筑设计与阅读体验吸引众多游客和读者,累计接待游客10万人次。
11
8月10日拍摄的山东省荣成市石岛管理区桑沟湾海域生态网箱养殖区(无人机照片)。当日,山东省荣成市石岛管理区桑沟湾海域朝霞绚丽,渔民驾驶渔船前往生态网箱养殖区进行秋管作业,海上生产一派繁忙景象。
11
当日,以“让机器人更智慧,让具身体更智能”为主题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幕。当日,以“让机器人更智慧,让具身体更智能”为主题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幕。
09
当日,2025兴安盟那达慕在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乌兰毛都苏木开幕。
09
8月8日,在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城关镇兴隆山村附近,抢险人员在抢修受损的道路。为尽快抢通救援通道,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兰州市交通运输委员会组织多支抢险队伍,昼夜不停抢修损毁道路。
09
新华社记者 杜子璇 摄  ↑中国体育代表团旗手郭丹(左)和史经纬在开幕式上入场。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在成都太古里拍摄的世运会倒计时牌。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这是在开幕式现场拍摄的主火炬点燃仪式。
08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