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关键时期,上海市场监管部门严查各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
网红“廣蓮申”被静安区市场监管局查实
涉嫌标注虚假生产日期
5月5日晚,市市场监管局通报,网红店“廣蓮申”涉嫌标注虚假生产日期。
4月26日19时,静安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在对上海友料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茂名北路分公司进行实地检查时,发现该公司存在标注产品虚假生产日期的行为。
经查,当事人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主要从事糕点类食品制售。市场监管执法人员在其经营场所内查获当日生产的“称重含乳曲奇”700盒,外包装标注“生产日期:2022年4月27日”“保质期至:4月28日23:00”“保存方式:冷藏”。
当事人供述该产品为冷藏类含乳点心,保质期短。因担心配送不及时导致用户体验变差以及产品过期而被投诉,所以将当天傍晚加工的产品的生产日期往后标注一天,即2022年4月27日。该批次涉案产品准备在4月27日销售。
记者查询发现,上海友料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茂名北路分公司,即网红店“廣蓮申”店铺的所在地。在其近期开通的团购套餐中,有该产品。
市场监管部门表示,当事人的行为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十)项的规定,市场监管执法人员已责令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并对其标注虚假生产日期的违法行为立案调查。
奉浦街道发放问题“生活包”?市场监管部门公布调查结果
5月4日,上海市奉贤区奉浦街道有居民反映,街道发放的“生活包”物资存在质量问题。当天,奉浦街道立即会同区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介入调查。
5月5日,奉贤区市场监管局公布调查结果。
经查,上述“生活包”物资供应商为智家(上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该司持有有效的《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是上海市生活物资保障供应重点企业。
该批“生活包”包含豪雄嫩珍香菇、豪雄东北黑木耳、美宁牌火锅午餐肉罐头等8个品类的物资。
“生活包”物资供应商基本信息
网友上传的“生活包”物资照片
有网友发现净含量标签更改过,就认为产品质量一定有问题
经索证索票,相关供应商及生产企业资质证照齐全、货品来源渠道合规,供货商均提供了相关产品的出厂检验合格报告。
奉贤区市场监管局通过外观查看、开包抽查等方式,对该批产品的标签标识、感官性状进行了初步检查,没有发现存在明显的质量安全问题。
另外,有网民通过微博、抖音平台发布相关视频和照片,称奉浦街道此次分发的午餐肉罐头已变质。经奉贤区市场监管局认真比对核查,认定相关视频和照片所呈现的午餐肉罐头并非奉浦街道此次组织发放的“生活包”物资。
近期,有部分街道发放生活物资后,出现个别居民、网民借用其他照片、视频来投诉举报收到的生活物资存在质量或食品安全问题,事后经调查,这些照片、视频内的产品并不是近期居民、网民自己收到的生活物资。
多位执法人员向记者表示,近期有关社区团购、保供物资等方面的投诉举报数量激增,他们会尽全力从快从严调查处理,还原事实真相,但也呼吁部分居民不要道听途说,将错误、失实的信息作为自己投诉举报的依据,这会对案件的调查处理造成干扰。
奉贤区市场监管局表示,市民朋友收到或食用相关产品如发现、发生质量等问题,可拨打热线电话12345、12315投诉举报,如实反映情况,并联系所在居委或街道进行退换。
市场监管部门将严守食品安全底线,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消费权益,对违法违规行为保持零容忍,坚持发现一起、查实一起、处置一起,绝不姑息。
上海市共立案查处价格违法案件443件
上海本轮疫情以来,截至5月2日,上海市共立案查处价格违法案件443件,主要以哄抬价格、价格欺诈、违反明码标价规定三类为主。在一些案件中,不少经营者进销差价率超过100%,最高的超过400%。如上海华仟大药房有公司在进货成本无明显变化的情况下,通过网络平台销售一款酒精消毒液,进价6.8元,售价39.9元,进销差价率达486.8%。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彭文皓表示,目前的价格监管指导意见仅对市民生活必需的粮油肉蛋奶菜,以及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涨价问题明确了违法认定标准。新华社记者采访了解到,随着封控时间拉长,市民对烟酒、饮料等改善型需求逐步增加。对这些商品存在的价格违法行为,除了从价格欺诈等方面予以规制,如何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加强监管,还需有关部门进一步探索。
上海检察机关已公诉7起涉疫刑案将对梅陇镇问题猪肉案提起公益诉讼
5月5日,上海宝山、松江检察院对多起涉疫刑事案件提起公诉。
今年4月,余某某为牟利,利用图像处理软件为他人伪造《上海市防疫保障(生活物资)临时通行证》及《上海市疫情防控生活物资保障企业证明》。至案发,余某某共向邢某某、徐某某和詹某某等人(均另案处理)出售上述证明文件50张,非法获利5万余元。宝山检察院审查后认为,余某某以非法牟利为目的,在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伪造并出售防疫通行证件,情节严重,应当以伪造、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松江检察院也对沈某涉嫌诈骗案等4起涉疫刑事案件集中提起公诉。
3月以来,上海检察机关共对60余起涉疫刑事案件依法提前介入,加强侦查引导,坚持快办严查,已提起公诉7件7人。60余起案件中,包括涉社区团购等诈骗案8件,伪造防疫保障车辆通行证案7件,涉保供、团购食品安全等生产、销售伪劣食品案5件,涉哄抬物价等非法经营案5件等等;对张某某倒卖防疫生活保障物资涉嫌职务犯罪案受理审查起诉。
针对人民群众反映保供物资、社区团购食品出现的相关问题,上海检察机关在提前介入有关刑事案件同时,还依法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调查疫情相关食品安全线索27件,立案10件。
梅陇镇问题猪肉案发生后,检察机关在依法对该起刑事案件提前介入、加强侦查引导的同时,依托刑事案件与公益诉讼案件线索共商机制,第一时间对张某等人销售问题猪肉进行公益诉讼立案调查。检察机关会同相关部门实地查看扣押冷库,完成产品采样,商请外省市协查生产企业,根据调查情况,将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对于保供食品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问题,检察机关始终高度重视。日前,本市某小区居民反映食用了保供物资“大礼包”中的熟食制品后发生腹泻,检察机关调查后迅速以行政公益诉讼立案;针对居民反映团购产品存在虚假标注生产日期等问题,以及保供物资中的糟卤产品疑似存在过期变质、无证生产等问题,检察机关进行公益诉讼立案调查后,相关职能部门及时采取了措施进行整改和补救。
记者:胡旻珏
部分消息来源:上观新闻、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