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立夏:做好迎接悠悠夏日的准备了吗?

2022-05-05 14:33来源: 新华社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一朝春夏改,隔夜鸟花迁”。当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立夏节气到了。北京时间5月5日20时26分将迎来立夏。此时节,夏日初长,槐柳阴密,帘栊暑微,万物并秀。

  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说,每年公历的5月5日或6日,为立夏节气之始,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第一个节气,与立春、立秋、立冬并称“四立”,代表着季节的转换与过渡。“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成为立夏时节的景观特色。

5日立夏:做好迎接悠悠夏日的准备了吗?

  海报制作:方金洋

  古人所说立夏,含“万物至此皆长大”之意:“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就是说一到立夏,随着日照和雨水的增加,气温逐渐升高,农作物和各种绿植开始茁壮成长。

  “立夏将离春去也,几枝蕙草正芳舒”。此时节,已经有新生的果实供人们尝鲜了。江南梅子、樱桃开始成熟,南国早熟荔枝上市,酸酸甜甜,正是初夏的味道。

5日立夏:做好迎接悠悠夏日的准备了吗?

  海报制作:方金洋

  立夏时处春夏交替之际,公众该如何养生保健?罗澍伟结合养生保健专家建议指出,一定要顺应环境变化,科学养生。中国传统医学认为,立夏养生的关键是养心——包括心脏在内的整个神经系统,甚至精神心理因素。这是因为心主阳气,能推动血液循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温养心阳,可使体液新陈代谢正常,心脉无阻,预防心脏疾病的发生。

  进入立夏,人体新陈代谢加快,食欲也很容易受到影响,此时饮食也应当遵照“春夏养阳”的原则,以清淡、易于消化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减少油腻厚味和辛辣食物的摄入。可适量增加蛋、奶、豆制品、瘦肉以及蔬菜、水果、粗粮的用量,保障优质蛋白与纤维素的供给,以维持脏腑功能的正常运转。

5日立夏:做好迎接悠悠夏日的准备了吗?

  海报制作:方金洋

  春夏交替,昼长夜短,气温升高,气候干燥,中老年人往往会出现心脑血液供给不足,烦躁不安,酸懒倦怠等症状。应晚睡早起、增加午休、适度锻炼,有意识地接受天地清明之气,进行精神调养,确保个人精力饱满,体力充沛,以平和愉悦的心情,喜迎夏日到来。

  统筹:刘心惠、刘元旭

  记者:周润健

  新华社国内部、天津分社联合制作

  节令工作室出品

[责任编辑:侯甜]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5月20日19时5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3B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1
小满节气将至,各地农民抢抓农时开展农业生产,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小满节气将至,各地农民抢抓农时开展农业生产,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小满节气将至,各地农民抢抓农时开展农业生产,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21
近年来,河南省洛阳市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断打造文旅新业态与消费新场景,吸引八方游客前来感受古都洛阳的独特魅力。近年来,河南省洛阳市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断打造文旅新业态与消费新场景,吸引八方游客前来感受古都洛阳的独特魅力。
21
近年来,上海持续推进重点公共文化场馆建设,通过重大文化设施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了一批具有“海派”特色的文化新地标。
20
当日,由雄安高速铁路有限公司建设、中铁十四局承建的津潍高铁津沽海河隧道超大直径盾构机“津城一号”顺利穿越海河,累计掘进里程超5000米。当日,由雄安高速铁路有限公司建设、中铁十四局承建的津潍高铁津沽海河隧道超大直径盾构机“津城一号”顺利穿越海河,累计掘进里程超5000米。
20
当日是第15个“中国旅游日”,15时33分,满载460名游客的2025年“京和号”首趟旅游专列从北京丰台站鸣笛启程,开启为期19天的新疆南北疆深度环游之旅。当日是第15个“中国旅游日”,15时33分,满载460名游客的2025年“京和号”首趟旅游专列从北京丰台站鸣笛启程,开启为期19天的新疆南北疆深度环游之旅。
20
西十高铁西起陕西省西安市,向东南穿越秦岭山脉,途经商洛市,终点为湖北省十堰市,正线全长255.76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西十高铁西起陕西省西安市,向东南穿越秦岭山脉,途经商洛市,终点为湖北省十堰市,正线全长255.76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
19
5月18日上午,大熊猫“兴兴”和“靓靓”结束11年的旅马生活,启程回中国。当日清晨,大批当地民众自发聚集到马来西亚国家动物园与机场周边,与大熊猫依依惜别。当日清晨,大批当地民众自发聚集到马来西亚国家动物园与机场周边,与大熊猫依依惜别。
19
5月18日,河北唐山南堡盐场的工人将收获的春盐装船(无人机照片)。近日,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南堡盐场的35万亩盐田迎来春盐收获期,工人利用晴好天气加紧收获,盐田里处处繁忙景象。
19
近年来,山西省太原市依托文物资源优势,将博物馆作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突破口,倾力建设凸显地方文化特色的“博物馆之城”,不断探索“博物馆+”融合发展路径,通过把考古现场“搬”进展厅、场景复原、多媒体展示等手段,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文物魅力。
18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