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海口5月2日电(记者 罗江)记者1日从海南南海热带海洋研究所获悉,该所与三亚热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作课题“高盐度海水规模化选育培育海马齿”近日成功完成项目指标,所选育的海马齿不仅能在盐度35‰以上的海水正常生长,是目前能规模化培育中适应最高盐度的陆生海水蔬菜。
陈宏团队培育的海马齿。受访对象供图。
据介绍,海马齿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野生海洋蔬菜,富含天然盐、生物碘和维生素等营养元素,营养价值高于红萝卜、马铃薯、莴苣笋等多种常见蔬菜。在我国,海马齿主要分布在海南、广东、福建、广西等地,不同地域的海马齿对盐度适应性不同。根据已有研究文献中,盐度超过30‰就很难培育海马齿。
自2013年起,海南南海热带海洋研究所所长陈宏带领团队在西沙海域研究珊瑚培育。陈宏团队在考察珊瑚岛礁生态时发现,有的潟湖内,海水盐度极高的礁岩坑水内有野生海马齿生长,于是开始相关技术研究。9年来,通过多次反复试验和培育,所选育的海马齿实现在盐度35‰以上的海水中正常生长。
“推广水培海马齿可以丰富海岛居民的餐桌。” 陈宏说,相关项目的成功突破了生态修复、海洋蔬菜栽培等方面的一些技术瓶颈,适合缺土壤、缺淡水资源、海水盐度高的我国西沙、南沙群岛及许多太平洋、印度洋中岛国的海洋环境。
此外,在盐碱地通过耐高盐的海马齿的栽培,将有效吸收土壤中的盐分,改良土质。在富营养化的流域、近海栽培耐高盐的海马齿,可以有效地吸收海水中的营养盐、消除赤潮的发生,改良海洋环境。
在科研方面,海马齿体内有丰富的耐盐基因群及耐盐蛋白体系,是一座丰富的基因及蛋白质富矿,若在进一步研究基础上挖掘利用,可应用于其他作物育种研究,提高它们的耐盐、耐温等的生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