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2022-04-19 07:59来源: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这是对党中央、国务院相关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要举措,为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明确了具体路线图。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有其独特优势,文化产业具有融合性、创意性特征,附加值高、吸纳就业广,挖掘乡村特色文化成就特色产业,能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同时,将乡村潜在资源转化为市场接受的文化产品,能让优秀的传统乡村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以文化产业发展带动乡村美学普及和教育,塑造乡村文明新风尚,丰富乡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农民文化素养,让物质和精神生活都富起来。

  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文化是根本。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广大乡村地区沉淀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基因,积累了多元的文化资源。各具特色的宅院村落、充满乡土气息的节庆活动、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这些既是人们心间挥之不去的乡愁,又共同构成各地独有的乡村文化。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要深刻理解乡村的文化血脉,不能脱离培育乡村文化的乡土乡情。机械化照搬城市模式和低水平复制他人经验都不可取,要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传统优秀的乡村文化与农民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因此,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产业是载体。广大乡村地区不乏优秀文化资源,但是普遍缺少将其产业化发展的先进理念和现实路径。我国6万项国家、省、市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都在乡村地区,很多乡村手艺人渴望把“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很多古老村落的村民也希望搭上乡村旅游发展的快车,但苦于不了解市场、不熟悉经营,一些生动的文化资源没能转化成文化产品进而形成产业,乡村文化的价值未得到充分挖掘。

  因此,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首先要解决人才问题,建立有效机制,调动企业、社会组织、高校、文化工作者等多方力量广泛参与,从科技、信息、创意、市场、金融等环节解决产业发展难题。同时,加强对乡村本土文化人才的培育和支持,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以重点产业项目为载体,促进更多资源要素向乡村流动,形成农民主体、企业推动和人才汇聚的合力,做强产业发展大文章。( 作者:张 雪)


[责任编辑: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在贵州,“村超”“村BA”成为地区崭新“金名片”;滕王阁前,背诵《滕王阁序》的游客络绎不绝;文旅消费的综合带动作用日益凸显,演艺经济、夜间经济、票根经济等有效延展消费链条,群众多元消费需求在丰富多彩的文旅供给中不断得到满足。
18
10月17日,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三部门联合对外发布公告,调整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并将于11月1日起实施。吴京芳表示,此次调整就是为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更好满足旅客多元化购物需求,进一步释放离岛免税政策效应。
18
在全运会射击赛场上,超世界纪录夺冠者不在少数,突破自己创造的世界纪录的也不算稀奇,但在超过世界纪录后还评价自己表现“中规中矩”的,大概只有刘宇坤。
18
当日上午,中国海军83舰编队抵达泰国梭桃邑港,开始对泰国进行为期4天的友好访问。当日上午,中国海军83舰编队抵达泰国梭桃邑港,开始对泰国进行为期4天的友好访问。当日上午,中国海军83舰编队抵达泰国梭桃邑港,开始对泰国进行为期4天的友好访问。
17
10月16日,在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开幕式上,陆军“风雷”飞行表演队进行飞行表演。10月16日,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在天津空港经济区开幕,陆军“风雷”飞行表演队为观众带来特技飞行表演。
17
2017年,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蔗香镇通过“东西部协作”,引进农业科技企业,依托当地良好的地理气候资源优势,利用荒山坡地,大力发展青柠檬种植4600亩,助力农业提质增效、农户“家门口”增收。
17
记者从海口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获悉,截至2025年10月15日,海南出入境人员已超200万人次,同比增长22.4%;其中,入出境外国人超过106万人次,同比增长45.1%,入出境外国人占出入境总人数的53%。
16
10月15日,2025湾区半导体产业生态博览会(湾芯展)在深圳开幕,本届湾芯展展览面积超6万平方米、参展企业超600家。10月15日,2025湾区半导体产业生态博览会(湾芯展)在深圳开幕,本届湾芯展展览面积超6万平方米、参展企业超600家。
16
金秋时节,各地农民抢抓农时有序开展秋收作业,田间地头一片忙碌景象。金秋时节,各地农民抢抓农时有序开展秋收作业,田间地头一片忙碌景象。金秋时节,各地农民抢抓农时有序开展秋收作业,田间地头一片忙碌景象。
16
10月15日,在南县南洲镇育才村,农机手驾驶收割机进行水稻收获作业(无人机照片)。南县是湖南省粮食主产区之一,近年来,当地大力发展稻虾产业,2025年南县虾稻米种植面积超60万亩,预计亩产稻谷600公斤。
15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