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座考古学科专题博物馆在陕西建成

2022-04-17 10:39来源: 新华社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什么是考古?考古怎么干?考古有何用?在刚刚落成的陕西考古博物馆,这些问题通过考古发展历程的梳理、精品文物的展陈及保护技术的展示,会一一得到解答。

首座考古学科专题博物馆在陕西建成

  这是刚刚落成的陕西考古博物馆(4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陕西考古博物馆位于西安市长安区,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设计,是依托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历年来田野考古工作实践和文物保护科技研究成果,以考古学的学科发展为主线,展示考古工作过程、技术方法、研究思路等的专题博物馆。

  博物馆室内展陈面积5800平方米,室外展陈区域10000平方米,共展出文物4218组5215件。该馆常设展览以“考古圣地 华章陕西”为主题,分为“考古历程”“文化谱系”“考古发现”“文保科技”四个篇章。室外有田野考古主题展示区、陶瓷石刻文物展示区等。

  博物馆中,有多件以全新理念和先进技术进行保护修复的展品,如通过浇灌石膏液体获得完整形态的周代木俑、历经千年真颜仍驻的唐代牵驼俑,还有整体“打包”后完整搬进博物馆的西周时期车马坑和元代壁画墓。此外,还不乏石峁遗址的石雕与玉器、西周时期的青铜器、汉文帝霸陵陵区的陶俑、将首次与公众见面的颜真卿书丹《罗婉顺墓志》等许多珍贵文物。

首座考古学科专题博物馆在陕西建成

  这是在陕西考古博物馆展出的元代壁画墓(局部)(4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陕西考古博物馆还建有考古研究中心、科技保护中心、综合管理中心和公众考古中心,从发掘到保护、研究、阐释、展示、传播,全链条展示考古学科的魅力。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陕西考古博物馆馆长孙周勇说,博物馆以考古学的学科发展为主线,将文物与出土背景结合、以考古的视角解读遗址,不仅勾勒出考古的发展脉络,而且使公众走进考古、了解考古,与社会共享遗产保护成果。

  记者:杨一苗、李一博

[责任编辑: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9月22日,青银高速公路增设唐山路互通及连接线工程唐山路隧道主体正式完工,全面进入隧道路面与装饰施工阶段。9月22日,青银高速公路增设唐山路互通及连接线工程唐山路隧道主体正式完工,全面进入隧道路面与装饰施工阶段。
23
金秋时节,各地农民在田间地头忙碌,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金秋时节,各地农民在田间地头忙碌,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金秋时节,各地农民在田间地头忙碌,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23
为全力应对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可能带来的严重的风雨浪潮影响,福建渔场渔船回港,船上人员上岸,切实落实防范措施。为全力应对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可能带来的严重的风雨浪潮影响,福建渔场渔船回港,船上人员上岸,切实落实防范措施。
23
9月20日至23日,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安徽省合肥市举行。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9月21日,观众在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智能机器人展区参观一款人形机器人。
22
新疆尉犁县境内的塔里木河南岸防沙治沙区的罗布麻种植区(左)和固沙草方格(右)(无人机照片,9月20日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当地通过发展罗布麻产业,“管寸草不生的沙漠要土地”,实现人进沙退、增收致富,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并进的新路。
22
近日,江苏农垦江心沙农场位于常州金坛长荡湖和钱资湖畔外拓基地的8000余亩高粱陆续成熟,迎来采收季。近日,江苏农垦江心沙农场位于常州金坛长荡湖和钱资湖畔外拓基地的8000余亩高粱陆续成熟,迎来采收季。
22
9月19日至23日,第十一届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在吉林长春举行。9月19日至23日,第十一届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在吉林长春举行。9月19日至23日,第十一届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在吉林长春举行。
21
罕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3年成立,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扎鲁特旗,这里地处大兴安岭南麓,是科尔沁草原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罕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3年成立,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扎鲁特旗,这里地处大兴安岭南麓,是科尔沁草原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
21
9月19日,2025年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开幕。9月19日,2025年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开幕。9月19日,2025年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开幕。9月19日,2025年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开幕。
20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