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清明节的到来,不少地方出台祭扫新规,倡导文明寄哀思,绿色过清明。近年来,上香烧纸的现象已大大减少,但仍有商家制作售卖各式“奇葩祭品”,除“金山银山”“豪华跑车”“名表首饰”“大牌奢侈品”外,更有“童男女”“丫鬟”模样的纸扎祭品也赫然出现在售卖品中。 五花八门的祭祀商品虽然寄托了人们对逝者的牵挂,但过分“奢靡”则难免折射出一些攀比、虚荣的心理。有些商家就利用这种心理,在利益驱动下,将祭品越做越奢侈,越做越奇葩,价格也水涨船高,个别纸扎“别墅”“四合院”甚至被卖至上千元。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它本承载着人们最朴素真挚的情感。追忆先人、缅怀逝者值得尊重,但一味追求阔绰花哨的祭奠方式显然不合适,既背离了清明节“民德归厚”的文化内涵,也曲解了人们寄托哀思的初衷。铺张焚烧还将埋下安全隐患,造成环境污染。 现阶段,生命教育、家风传承、传统文化学习、植树培土等都可以成为新式祭扫的选择。缅怀先人不是做物质交换,而是精神继承与心灵沟通的过程。只要心怀思念,一朵小花也能寄托哀思。这个特别的节日也提醒着我们,要珍惜当下,把对先人的思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孝心和陪伴,这才是清明节的真正意义。(央广网评论员 关灵子)
7月8日,广州市公安局“平安广州宣讲团”组织学生等走进市公安局水上分局,近距离感受水上警察装备和救援技能,在互动体验中学习安全知识。据介绍,平安广州宣讲团成立至今已有10年。截至目前,已举办近300场宣讲活动,走进社区、农村、学校、企业、机关等场所,带给大家“听得懂、记得住、愿意主动传播”的安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