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习惯于把男生的头
侧边先给剃光
然后上面的话上一个卡尺
最后在衔接处修剪一下”
一边为同学理发
一边有模有样介绍的这位男生名叫赵浩钧
是上海大学计算机学院大二学生
也是校园里的“理发师”
部队习得理发技能
疫情管控期间,很多人遇到了理发难的问题,在上海大学校园里的师生也是如此。为了解决大家的这一诉求,一支由20多名大学生组成的义务理发师队伍悄然出现,其中有7名退伍大学生,而赵浩钧正是其中的一员。
义务理发师在为同学服务
曾经的部队生活让赵浩钧等同学掌握了理发这一技能。“部队里讲究自给自足,”赵浩钧说,“而且部队对发型要求比较简单,以寸头为主。我们就在部队里学,战友之间互相理发,一回生二回熟,慢慢掌握了这个技能。”
赵浩钧为同学理发
在这支志愿服务队伍中,也有一些“从零开始”的理发师,他们跟着有经验的同学学习,慢慢做到也能自己上手为他人服务。
服务得到师生好评
相较于理发店,大学里的临时理发室条件非常有限:没有镜子,也没有升降座椅,理发师扎着马步进行操作。
“你的手艺到底行不行?”“和外面比到底怎么样?”不论“硬件”还是“软件”都算不上专业级别,校园理发师们起初也有所顾虑。
在为一些同学服务过之后,大家的一致好评打消了这种顾虑。接受采访时,赵浩钧同学正在为朱同学理发,朱同学表示:“有点紧张,也很期待,相信他们的手艺。”
朱同学理发后
坚持服务 发光发热
作为退伍大学生,赵浩钧认为自己应当有召必回,也非常高兴在学校需要自己的时候可以挺身而出。
此前,他曾作为上海大学“橄榄绿”组织的成员,保障处于健康观测中的学生的日常生活,每天工作十分辛苦,常常只能睡四五个小时,但他认为这样的坚持是有意义的,自己也将在理发队继续发光发热。
另据了解,除了学生志愿者,上海大学的一些教职工也加入了理发师的队伍,一边理发边一边给“客户”传授知识。上海的其他高校中也有不少这样默默奉献的团队,解决师生日常需求,为抗疫出自己的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