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河蚌濒临灭绝,我们全然不知

2022-03-07 10:37来源: 扬子晚报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河蚌是比恐龙还要古老的物种,好像又极为常见,但人们对河蚌其实了解不多。博物爱好者郭亮和朋友们用了数年时间进行调查研究,写出《河蚌》图鉴一书,近日即将发售。郭亮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河蚌在生态环境中是一种很底层的物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很多种类还没有被我们认知就消失了,非常可惜。”

  两个长江河蚌壳引起好奇,小伙“迷上”河蚌

  福州小伙郭亮今年26岁,他是一个博物爱好者。几年前,有一个朋友送给郭亮两个长江里的河蚌壳,“我觉得很惊奇,因为没有见过这样的河蚌,后来查阅了资料,发现中国河蚌的丰富性在世界上是数一数二的,就开始着手进行河蚌类群标本的收集。”

  早在距今2.9亿年的二叠纪,河蚌就出现了。大约六七千年以前,古人就开始在长江边捉河蚌吃。

  郭亮说,河蚌看似很简单,其实生活习性很复杂。河蚌的远祖生活在大海里,随着鱼类洄游到淡水河湖里,进化成淡水河蚌。由于这个特点,河蚌需要进行集群繁殖,一种河蚌集中生长在一个区域,生物学上叫做“蚌床”,每一种河蚌都有自己的“蚌床”。河蚌繁殖后代量很大,每一只雌性河蚌可以育出几十万粒幼虫,但是真正存活下来的非常少。

  每种河蚌的外壳形态和结构都暗藏着流体力学的奥秘,因为在它们生存的地方,水流和底层泥沙等情况都不一样,外观和生存环境是相适应的。有一些河蚌壳是弯曲的,长得跟香蕉一样,分布在江苏、安徽等长江中下游地区,叫扭矛蚌。它的外壳结构像钉子一样,可以铆钉在河流里不被冲走。

  河蚌有斧足,依靠它可以在水底蠕动和挖掘,但是活动能力不强,如果它们生活的环境出现比较大的变化,比如建了水坝或者河道硬化,以及气候异常导致枯水,很多河蚌都会灭绝。

  河蚌在生态环境中是一种很底层的物种,它们有很强的净化水体的作用,宛如河流湖泊的“心脏”,每天都在低调地过滤着淡水里的杂质。某片水域的河蚌种类越多,表明环境越好,鱼的种类也会越丰富。

  中国70%的河蚌处于濒危或者极危状态

  全世界已发现的河蚌有900多种,其中美国的河蚌种类居世界第一。

  中国是河蚌的起源地之一,也是河蚌物种分化的中心,在中国能找到最古老的河蚌类群,也能找到分化出来的最现代的类群,目前中国已鉴定出102种河蚌。

  在中国,河蚌分布最丰富的地方是长江流域。郭亮说,南京是很多中国河蚌的模式产地之一,也就是说,对这些河蚌定名的时候,原始标本产地就在南京。

  很多河蚌的味道非常鲜美,南京市场上常见的是褶纹冠蚌和背角华无齿蚌。褶纹冠蚌是中国已知最大的河蚌,直径可以达到40厘米。背角华无齿蚌略小一些。在安徽和湖北的长江流域出产橄榄华蛏蚌,也是一个很知名的水产。

  褶纹冠蚌和背角华无齿蚌是人们经常食用的河蚌,在很多地方都有分布,而橄榄华蛏蚌已经有人工养殖,它们都不属于濒危物种。

  很多不太常见的河蚌正面临生存危机。自上世纪以来,河蚌在全球范围内都出现明显消退,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截至2008年,世界上有37种河蚌灭绝,168种接近灭绝。实际上,这个数字是远远被低估的。在中国,常见的河蚌只有20-30种左右,70%的河蚌处于濒危或者极危状态,甚至可能已经灭绝。

  随着经济和环保的深入发展,中国对河蚌越来越关注,是一个很好的兆头。

  呼吁保护

  “不管雪豹还是河蚌,

  都应该被平等对待”

  郭亮着手研究和写书时,发现很多困难。他甚至找不到一本可以学习参考的专门著作。只有法国神父韩伯禄(H. P. Heude)100多年前在中国做河蚌研究,记录过一些物种并且出过一本书。限于当时的条件,韩伯禄对河蚌的分类不太严谨,他的书中记录了200多种中国河蚌,但有很多是重复的,有效的河蚌物种大概有几十种。

  为了写书,郭亮和朋友们去了20多个省份采集标本,长江流域、云南边境、新疆等地方都去过。“很多人认为新疆都是戈壁、沙漠或者草原,没有河蚌。但我们在新疆也发现河蚌。新疆的额尔齐斯河是中国唯一一条流向北冰洋的河,我们在这条河记录到河蚌。”

  江苏的河蚌种类也很丰富,是河蚌多样性的典型地区,而且由于环境治理进展很大,江苏的河蚌保护得很好,在很多小河湖里,河蚌种群开始慢慢恢复了。

  数年心血即将出版,郭亮和朋友们非常激动。“这本书是大家几年努力的结晶,我们原来考虑了很久,想把书做得更全面一点,但如果再拖下去,真的有很多河蚌物种就找不到了。狮子、老虎、大象、雪豹这类濒危物种很受关注,其实它们面临的濒危风险远比河蚌小。中国的河蚌物种丰富性居世界第二,但是很多种类还没有被我们认知就消失了,这是很可惜的事情。不管雪豹还是河蚌,它们都应该被平等对待,都应该受到我们的保护。”

[责任编辑:侯甜]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这是5月2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屏幕上拍摄的神舟二十号航天员陈冬出舱的画面(视频截图)。这是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以来,航天员首次通过天和核心舱节点舱出舱,航天员出舱与货物出舱任务首次关联耦合实施,航天员陈冬时隔两年多再度漫步太空,航天员陈中瑞首次执行出舱任务。
23
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正值水稻插秧季,当地农民应用卫星导航、纸膜插秧等现代农业技术,紧抓农时,田间一派繁忙景象。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正值水稻插秧季,当地农民应用卫星导航、纸膜插秧等现代农业技术,紧抓农时,田间一派繁忙景象。
23
连日来,在位于洞庭湖畔的湖南沅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多家船舶企业加快生产进度,赶制订单。船舶制造是沅江市特色产业,形成了以游艇、钢制船舶、船舶舾装为核心的产业格局,全市现有船舶及配套企业60家。
23
这是5月21日拍摄的渝昆高铁长水机场站明挖区间顶板浇筑施工现场。当日,历经40余名建设者连续35小时昼夜奋战,云南昆明渝昆高铁长水机场站明挖区间顶板浇筑工程顺利完成,为长水机场航站楼建设及渝昆高铁后续架梁铺轨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22
连日来,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农业技术人员抢抓农时,应用卫星导航技术以及大垄垄上密植等现代农业技术,加紧开展大豆播种工作。连日来,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农业技术人员抢抓农时,应用卫星导航技术以及大垄垄上密植等现代农业技术,加紧开展大豆播种工作。
22
连日来,随着气温持续升高,位于山西南部的运城盐湖呈现出色彩斑斓的景象,从空中俯瞰,如同一块块散落在大地上的调色盘。连日来,随着气温持续升高,位于山西南部的运城盐湖呈现出色彩斑斓的景象,从空中俯瞰,如同一块块散落在大地上的调色盘。
22
5月20日19时5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3B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1
小满节气将至,各地农民抢抓农时开展农业生产,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小满节气将至,各地农民抢抓农时开展农业生产,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小满节气将至,各地农民抢抓农时开展农业生产,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21
近年来,河南省洛阳市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断打造文旅新业态与消费新场景,吸引八方游客前来感受古都洛阳的独特魅力。近年来,河南省洛阳市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断打造文旅新业态与消费新场景,吸引八方游客前来感受古都洛阳的独特魅力。
21
近年来,上海持续推进重点公共文化场馆建设,通过重大文化设施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了一批具有“海派”特色的文化新地标。
20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