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池鲫鱼新生记

2022-03-01 09:17来源: 南京日报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龙池鲫鱼“安家”龙池街道核心示范养殖基地。 通讯员 鞠滢 南报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 摄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

  通讯员 陆翠

  一尾尾长约10厘米、重约1两的鲫鱼苗从鱼箱中取出,缓缓倒进水塘,鱼苗们欢快地潜入水底,四散游去……2月24日下午2点,六合龙池鲫鱼投放仪式在龙池街道举行,2万尾龙池鲫鱼乘车从位于六合西门农场的繁育基地出发,来到龙池街道的核心示范养殖基地安家落户。

  龙池鲫鱼是南京为数不多的地产鱼类品种,最初生长在六合龙池湖中。龙池湖自古有“水味如泉”美誉,所产鲫鱼肉嫩、味鲜,深受食客们喜爱。然而,2000年以来,受生存空间遭挤占等多重因素影响,龙池鲫鱼几近濒危,慢慢从市场上消失。近年来,六合加大地方特色种质资源保护,经提纯复壮,龙池鲫鱼重获新生,有望“游”回市民餐桌。

  濒危:过度捕捞,一度难觅影踪

  “鲜!”时隔多年,作为土生土长的六合人,徐倩依然难忘初尝龙池鲫鱼的滋味。据她回忆,小时候,龙池鲫鱼在市场较为常见,“以前的龙池湖比现在大很多,养出的龙池鲫鱼也好吃。”

  事实的确如此。据清光绪年间《六合县志》记载 ,“龙池在城南五里,周围有十里,深有丈许,水味如泉,鱼鳞似梳,体大肉肥,为他地所无,价在鲥鱼之上。”清代著名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 鲫鱼》里也特意提到龙池鲫鱼,“六合龙地出者,愈大愈嫩,亦奇”。

  六合水产高级工程师邢志伟告诉记者,龙池鲫鱼养殖历史悠久,北宋年间(公元1111年)即有文字记载。作为一种在特定生态条件下生长出来的天然二倍体鲫鱼,龙池鲫鱼具有“头小、背高、体厚、鳞金、腹灰”的外观特征,即使外行人也能一眼看出它与其它鲫鱼的区别。

  “龙池鲫鱼生长慢,3年左右才能长到0.8—1斤,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多不饱和脂肪酸、肌苷酸等,煮制后肉嫩汤白、气味鲜香、回味微甘,成为不少市民餐桌佳肴。”邢志伟介绍,有一次参加全市农特产品展销活动,龙池鲫鱼很快销售一空,不少慕名而来的市民没能买到。

  然而,自本世纪初以来,由于过度捕捞,再加上龙池湖中放生鱼类增多,生存空间被挤占,龙池鲫鱼的年产量从高峰时的9000斤,迅速下降至不足300斤,甚至一度难觅影踪,抢救性保护迫在眉睫。

  复壮:孵化繁育,跻身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

  2017年,六合区启动龙池鲫鱼提纯复壮工程,龙池街道与区农业部门共同注资成立南京龙鲫水产开发有限公司,邢志伟担任总经理,联合省市水产研究部门、南京晓庄学院等科研院所,开展地方特色种质资源保护。

  “提纯复壮的第一步,就是找到纯种龙池鲫鱼。”邢志伟回忆,2017年年底,公司雇人驾驶机动渔船使用底拖网,在龙池湖开展捕捞作业。令他大失所望的是,耗时整整两天,仅捞到1条鲫鱼。经过两个月不间断作业,也只捞到989条鲫鱼。通过对体型、侧线鳞,抽血检测DNA,其中纯种龙池鲫鱼仅有124条。“抽血测序后,最终只有半数活了下来。其中,雌鱼50多条,雄鱼只有9条。”

  2018年4月,以这60多条龙池鲫鱼为亲本,在晓庄学院技术支持、水产研究部门生产指导下,邢志伟等人开始在位于六合马鞍街道的西门农场,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繁育鱼苗。邢志伟介绍,龙池鲫鱼最适宜在夜间交配。为了抢抓黄金时间,他们就在夜里打开循环水泵,用流水刺激雌鱼,促进排卵。水泵是否正常工作?鲫鱼生活状态如何?大家神经紧绷,夜里都不敢合眼。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大家的悉心照料,当年即有5万尾鱼苗繁育成功。

  近年来,龙池鲫鱼种群数量呈几何倍数增加,并于2020、2021年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两个“国字号”认证。

  2021年,首批繁育的鱼苗已经长大,虽然1条0.8斤—1斤、1斤—2斤的龙池鲫鱼分别卖到68元、100多元的高价,依然有不少人驱车前往购买。

  新生:生态养殖,将重新“游”回市民餐桌

  龙池鲫鱼回龙池,才能名副其实。虽然整治后的龙池湖已恢复昔日芦苇摇曳、碧波荡漾景象,但考虑到环龙池湖周边车水马龙,可能影响龙池鲫鱼生长,2021年,龙池街道推动龙池鲫鱼核心示范养殖基地建设,项目落地朱营村孔家湾。

  记者在现场看到,养殖基地紧邻滁河,水面被划分成一个个大小不等的塘口,塘水清澈。不远处,两台挖掘机正挥舞手臂,紧锣密鼓开展施工作业。龙池街道农业农村部部长王正兵介绍,基地占地面积707亩,共分综合服务、生态养殖、湿地净化3个功能区,计划利用5年时间改造标准化池塘、进水净化、尾水净化、种苗繁育等养殖净化区,打造集科普展示、垂钓休闲、美食品尝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区。“目前,140余亩水面已完成改造,可投养10万余尾苗种,我们力争今年年底前让基地初现雏形。”王正兵告诉记者,基地建成后,年可出水50万斤成品鲫鱼,实现销售收入2500万元,带动约150人就业。

  看着自己精心繁育的鱼苗在水里尽情遨游,邢志伟脸上堆满了笑。“基地用的是滁河水,水质至少达到Ⅲ类标准。同时,我们把养殖密度控制在800—1000尾/亩,仅为一般养殖密度的四分之一,就是为让它们喝上放心水、住上‘大房子’,舒心成长。”邢志伟说,他们还将模仿原生态环境,在塘口种植芦苇、菖蒲等挺水植物和伊乐藻等沉水植物,混养花鲢、白鲢,让它们吃掉浮在水面的蓝绿藻,尽可能在龙池鲫鱼生长过程中减少人为干预。

  记者了解到,这批投放的2万多尾鱼苗有望明年年底上市。虽然距离龙池鲫鱼正式投放市场还有不少时间,但眼下龙池街道已与专业营销团队开展洽谈,对龙池鲫鱼进行统一包装、宣传、销售,进一步提升龙池鲫鱼知名度与美誉度,拓宽销售渠道,让龙池鲫鱼“游”回市民餐桌。

[责任编辑:李丁丁]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宣恩县城是一座“景城一体·主客共享”的国家4A级景区,穿城而过的贡水河两岸夜景远近闻名。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宣恩县城是一座“景城一体·主客共享”的国家4A级景区,穿城而过的贡水河两岸夜景远近闻名。
11
青岛老龙湾海域,船艇列队参加海上巡游活动(7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青岛小麦岛附近海域,市民和游客乘坐帆船参加海上巡游活动(7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
11
近日,沈阳迎来持续高温天气。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7月10日,在沈阳中街,游人从冷饮宣传海报前经过。近日,沈阳迎来持续高温天气。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11
7月9日,在北京航天城,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中)、宋令东(右)、王浩泽在记者见面会上敬礼致意。新华社记者 厉彦辰 摄  作为我国首位执行出舱任务的“90后”航天员,宋令东感慨:“打开舱门那一刻,就是圆梦时刻。
10
7月9日,救援人员在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福宝镇西河街附近转移受灾群众。受强降雨影响,四川省泸州市部分地区受灾,当地迅速开展救援行动。受强降雨影响,四川省泸州市部分地区受灾,当地迅速开展救援行动。
10
这是7月9日在国家铁道试验中心展区拍摄的国内首辆超导电动高速磁浮样车。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pagebreak  这是7月9日在国家铁道试验中心展区拍摄的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
10
7月8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办的《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展览分为八个部分,展出1525张照片、3237件文物,全面回顾抗战烽火、峥嵘岁月。
09
眼下,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南台镇农民在收获水飞蓟后,开始平整土地,准备种植大豆。水飞蓟是菊科草本植物,其提取物水飞蓟素具有解毒护肝的功效,常用于肝病药品、保健品、化妆品及功能性食品等领域。
09

7月8日,广州市公安局“平安广州宣讲团”组织学生等走进市公安局水上分局,近距离感受水上警察装备和救援技能,在互动体验中学习安全知识。据介绍,平安广州宣讲团成立至今已有10年。截至目前,已举办近300场宣讲活动,走进社区、农村、学校、企业、机关等场所,带给大家“听得懂、记得住、愿意主动传播”的安全知识。

09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将于7月8日起恢复开放,开放后实行免费免预约参观。
08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