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池鲫鱼新生记

2022-03-01 09:17来源: 南京日报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龙池鲫鱼“安家”龙池街道核心示范养殖基地。 通讯员 鞠滢 南报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 摄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

  通讯员 陆翠

  一尾尾长约10厘米、重约1两的鲫鱼苗从鱼箱中取出,缓缓倒进水塘,鱼苗们欢快地潜入水底,四散游去……2月24日下午2点,六合龙池鲫鱼投放仪式在龙池街道举行,2万尾龙池鲫鱼乘车从位于六合西门农场的繁育基地出发,来到龙池街道的核心示范养殖基地安家落户。

  龙池鲫鱼是南京为数不多的地产鱼类品种,最初生长在六合龙池湖中。龙池湖自古有“水味如泉”美誉,所产鲫鱼肉嫩、味鲜,深受食客们喜爱。然而,2000年以来,受生存空间遭挤占等多重因素影响,龙池鲫鱼几近濒危,慢慢从市场上消失。近年来,六合加大地方特色种质资源保护,经提纯复壮,龙池鲫鱼重获新生,有望“游”回市民餐桌。

  濒危:过度捕捞,一度难觅影踪

  “鲜!”时隔多年,作为土生土长的六合人,徐倩依然难忘初尝龙池鲫鱼的滋味。据她回忆,小时候,龙池鲫鱼在市场较为常见,“以前的龙池湖比现在大很多,养出的龙池鲫鱼也好吃。”

  事实的确如此。据清光绪年间《六合县志》记载 ,“龙池在城南五里,周围有十里,深有丈许,水味如泉,鱼鳞似梳,体大肉肥,为他地所无,价在鲥鱼之上。”清代著名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 鲫鱼》里也特意提到龙池鲫鱼,“六合龙地出者,愈大愈嫩,亦奇”。

  六合水产高级工程师邢志伟告诉记者,龙池鲫鱼养殖历史悠久,北宋年间(公元1111年)即有文字记载。作为一种在特定生态条件下生长出来的天然二倍体鲫鱼,龙池鲫鱼具有“头小、背高、体厚、鳞金、腹灰”的外观特征,即使外行人也能一眼看出它与其它鲫鱼的区别。

  “龙池鲫鱼生长慢,3年左右才能长到0.8—1斤,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多不饱和脂肪酸、肌苷酸等,煮制后肉嫩汤白、气味鲜香、回味微甘,成为不少市民餐桌佳肴。”邢志伟介绍,有一次参加全市农特产品展销活动,龙池鲫鱼很快销售一空,不少慕名而来的市民没能买到。

  然而,自本世纪初以来,由于过度捕捞,再加上龙池湖中放生鱼类增多,生存空间被挤占,龙池鲫鱼的年产量从高峰时的9000斤,迅速下降至不足300斤,甚至一度难觅影踪,抢救性保护迫在眉睫。

  复壮:孵化繁育,跻身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

  2017年,六合区启动龙池鲫鱼提纯复壮工程,龙池街道与区农业部门共同注资成立南京龙鲫水产开发有限公司,邢志伟担任总经理,联合省市水产研究部门、南京晓庄学院等科研院所,开展地方特色种质资源保护。

  “提纯复壮的第一步,就是找到纯种龙池鲫鱼。”邢志伟回忆,2017年年底,公司雇人驾驶机动渔船使用底拖网,在龙池湖开展捕捞作业。令他大失所望的是,耗时整整两天,仅捞到1条鲫鱼。经过两个月不间断作业,也只捞到989条鲫鱼。通过对体型、侧线鳞,抽血检测DNA,其中纯种龙池鲫鱼仅有124条。“抽血测序后,最终只有半数活了下来。其中,雌鱼50多条,雄鱼只有9条。”

  2018年4月,以这60多条龙池鲫鱼为亲本,在晓庄学院技术支持、水产研究部门生产指导下,邢志伟等人开始在位于六合马鞍街道的西门农场,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繁育鱼苗。邢志伟介绍,龙池鲫鱼最适宜在夜间交配。为了抢抓黄金时间,他们就在夜里打开循环水泵,用流水刺激雌鱼,促进排卵。水泵是否正常工作?鲫鱼生活状态如何?大家神经紧绷,夜里都不敢合眼。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大家的悉心照料,当年即有5万尾鱼苗繁育成功。

  近年来,龙池鲫鱼种群数量呈几何倍数增加,并于2020、2021年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两个“国字号”认证。

  2021年,首批繁育的鱼苗已经长大,虽然1条0.8斤—1斤、1斤—2斤的龙池鲫鱼分别卖到68元、100多元的高价,依然有不少人驱车前往购买。

  新生:生态养殖,将重新“游”回市民餐桌

  龙池鲫鱼回龙池,才能名副其实。虽然整治后的龙池湖已恢复昔日芦苇摇曳、碧波荡漾景象,但考虑到环龙池湖周边车水马龙,可能影响龙池鲫鱼生长,2021年,龙池街道推动龙池鲫鱼核心示范养殖基地建设,项目落地朱营村孔家湾。

  记者在现场看到,养殖基地紧邻滁河,水面被划分成一个个大小不等的塘口,塘水清澈。不远处,两台挖掘机正挥舞手臂,紧锣密鼓开展施工作业。龙池街道农业农村部部长王正兵介绍,基地占地面积707亩,共分综合服务、生态养殖、湿地净化3个功能区,计划利用5年时间改造标准化池塘、进水净化、尾水净化、种苗繁育等养殖净化区,打造集科普展示、垂钓休闲、美食品尝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区。“目前,140余亩水面已完成改造,可投养10万余尾苗种,我们力争今年年底前让基地初现雏形。”王正兵告诉记者,基地建成后,年可出水50万斤成品鲫鱼,实现销售收入2500万元,带动约150人就业。

  看着自己精心繁育的鱼苗在水里尽情遨游,邢志伟脸上堆满了笑。“基地用的是滁河水,水质至少达到Ⅲ类标准。同时,我们把养殖密度控制在800—1000尾/亩,仅为一般养殖密度的四分之一,就是为让它们喝上放心水、住上‘大房子’,舒心成长。”邢志伟说,他们还将模仿原生态环境,在塘口种植芦苇、菖蒲等挺水植物和伊乐藻等沉水植物,混养花鲢、白鲢,让它们吃掉浮在水面的蓝绿藻,尽可能在龙池鲫鱼生长过程中减少人为干预。

  记者了解到,这批投放的2万多尾鱼苗有望明年年底上市。虽然距离龙池鲫鱼正式投放市场还有不少时间,但眼下龙池街道已与专业营销团队开展洽谈,对龙池鲫鱼进行统一包装、宣传、销售,进一步提升龙池鲫鱼知名度与美誉度,拓宽销售渠道,让龙池鲫鱼“游”回市民餐桌。

[责任编辑: ]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在太原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继能源站,工作人员检查、记录设备运行情况(10月19日摄)。为应对冷空气影响,山西省太原市于10月19日提前启动供热工作,并通过加强巡检、24小时监控等措施,保障群众温暖舒适过冬。
21
10月20日,安徽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检修人员在古泉换流站进行检修作业。10月17日至10月23日,准东-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受端站——安徽宣城古泉换流站迎来年度停电检修。
21
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的龙羊峡库区地处黄河上游,依托库区丰富的冷水资源和优越的生态环境,当地发展起小银鱼特色渔业。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的龙羊峡库区地处黄河上游,依托库区丰富的冷水资源和优越的生态环境,当地发展起小银鱼特色渔业。
21
10月18日,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钟祥镇龙桥社区,村民在四川农业大学科技示范点整理收获的香稻。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2025年全国秋粮收获近七成。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2025年全国秋粮收获近七成。
20
随着气温降低,各地提前部署、多措并举,确保市民温暖过冬。随着气温降低,各地提前部署、多措并举,确保市民温暖过冬。随着气温降低,各地提前部署、多措并举,确保市民温暖过冬。
20
国庆假期后,机票、酒店等价格下降,不少游客来到海南享受舒适惬意的错峰游。国庆假期后,机票、酒店等价格下降,不少游客来到海南享受舒适惬意的错峰游。国庆假期后,机票、酒店等价格下降,不少游客来到海南享受舒适惬意的错峰游。
20
10月18日,一列满载进口物资的货物列车驶向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绥芬河站(无人机照片)。记者从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截至10月18日,中欧班列“东通道”今年实现进口货物2781.8万吨,进口中欧班列2669列274920标箱,贸易流动为国内国际产业链供应链注入稳定动能。
19
金秋时节,神州大地色彩斑斓,秋景迷人,吸引市民和游客赏景游玩,亲近自然。金秋时节,神州大地色彩斑斓,秋景迷人,吸引市民和游客赏景游玩,亲近自然。金秋时节,神州大地色彩斑斓,秋景迷人,吸引市民和游客赏景游玩,亲近自然。
19
10月18日,2025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在江西景德镇陶博城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吸引境内外1000余家采购商参与。10月18日,2025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在江西景德镇陶博城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吸引境内外1000余家采购商参与。
19
在贵州,“村超”“村BA”成为地区崭新“金名片”;滕王阁前,背诵《滕王阁序》的游客络绎不绝;文旅消费的综合带动作用日益凸显,演艺经济、夜间经济、票根经济等有效延展消费链条,群众多元消费需求在丰富多彩的文旅供给中不断得到满足。
18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